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及甲状腺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的2 454名体检人群的资料,对所有入组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分析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因素。结果2 454名体检人群中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909例,检出为37.04%(909/2 454),其中男性检出为32.87%(164/499),女性检出为38.11%(745/1 955),女性检出显著高于男性(χ2=4.684,P=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08,95%CI 0.0471~0.784)、年龄(OR=0.944,95%CI 0.935~0.953)、碘盐摄入(OR=0.646,95%CI 0.447~0.93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OR=1.562,95%CI 1.374~1.775)、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OR=0.924,95%CI 0.889~0.960)、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OR=1.111,95%CI 1.059~1.167),均为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海产品的摄入(OR=0.867,95%CI 0.674~1.115,P=0.266)不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性别、年龄、碘盐摄入、FT3、FT4与TSH是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筛查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痛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发病。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疼痛科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40例,将其分为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painless-DPN组)及有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painful-DPN组),对患者入院时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一般情况,以及个人史和血糖、血脂化验结果进行调查,完成调查问卷表。结果三个民族就诊患者DPN的痛性症状发病具有明显差异性(P均<0.05),维吾尔族的发病(42%)高于汉族(28.4%)和哈萨克族(16.7%);中学/中专组[OR(95% CI)=2.894(1.450~5.777)],小学及以下组[OR(95% CI)=2.865(1.087~7.550)];血糖定期监测组[OR(95% CI)=1.733(0.746~4.027)],偶尔监测组[OR(95% CI)=3.663(1.727~7.768)],不监测组[OR(95% CI)=5.011(0.842~29.832)];患病年限[OR(95% CI)=1.082(1.030~1.137)]和空腹血糖[OR(95% CI)=1.146(1.043~1.259)]为各民族人群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各民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增强对DPN的了解与对自身血糖水平的管控意识,减少痛性症状的发生。

  • 标签: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危险因素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 作者: 张代涛 刘重程 赵小娟 张奕 杨鹏 王全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100013 ,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科 102200 ,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科 101400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 100013
  • 简介:摘要目的估算北京市2018-2019流行季流感的发病和住院。方法基于北京市昌平区和怀柔区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监测、流感病原学监测、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病例监测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的数据,采用乘法模型估算流感的发病和流感相关的SARI住院。结果北京市昌平区和怀柔区2018-2019流行季流感的发病为5.4%(95%CI:4.5%~7.4%),流感相关的SARI住院为31/10万(95% CI:22/10万~44/10万),住院发病比约为1 : 174。发病最高的为5~14岁组儿童,住院、住院发病比最高的均为< 5岁儿童。北京市2018-2019流行季甲型H1N1流感导致的发病(2.3%,95%CI:1.9%~3.2%)、住院(17/10万,95% CI:11/10万~28/10万)、住院发病比(1 : 137)高于其他亚型。结论流感导致的疾病负担在儿童中尤为严重,建议制订针对儿童的免疫策略,预防流感传播。

  • 标签: 流感 发病率 住院率 乘法模型
  • 简介:摘要:传染病发病与气候、饮水、空气质量、卫生条件等众多因素相关,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难以预测,基于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发病预测假定各种影响因素均在发病中有所体现,即前期的发病涵盖了主要因素的影响,所以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参数较少,适用范围广。本文对传染病发病预测的意义、评价方法及典型基于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发病预测方法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中年人群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调查随访研究,研究对象来自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2009至2010年在12个研究地区各抽取约1 000人(35~64岁),调查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016至2017年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并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最终8 835人纳入该研究。比较入选人群基线和随访时的血压和体重指数(BMI),计算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6年累积发病。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超重、肥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随访结果显示,研究人群BMI、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基线有所增长(P均<0.001)。高血压、超重和肥胖6年累积发病分别为39.3%(1 146/2 918)、11.5%(406/3 544)和4.3%(302/7 025)。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BMI和血压均正常的中年人群比较,超重、肥胖、高血压、超重伴高血压、肥胖伴高血压的中年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HR分别为2.394(95%CI 1.130~5.073)、3.341(95%CI 1.454~7.674)、6.047(95%CI 2.978~12.279)、5.808(95%CI 2.924~11.539)和8.716(95%CI 4.391~17.302),P均<0.05]。结论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高血压发病较高,超重、肥胖、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均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超重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2015年中期以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上升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苏黎世大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胎龄小于29周的所有早产儿。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严重的ROP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R语言的广义加性模型。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超早产儿的存活增加。最严重ROP分期的显著预测因子包括胎龄、机械通气天数和多胎妊娠。严重合并症对最严重的ROP分期无显著影响。胎龄是最严重ROP分期的唯一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苏黎世大学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早产儿存活提高与ROP发病增加有关。尽管发病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未发现其他的附加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均高于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病临床特点。方法:以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10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为11.00%;研究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自身合并尿路感染预后情况,分析患者的信息,得到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为61.23-90.02岁,平均年龄(65.98±0.36)岁;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情况主要为为尿灼热感、尿频、尿急、异味、尿中带血、尿痛以及尿液呈现浑浊等情况。结论:本次研究中的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不高;影响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预后的因素原因为性别以及年纪;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情况比较复杂,在临床上不能有效凭借单纯症状进行疾病诊断。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发生率 预后情况 临床表现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 ICU 体位护理在较少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共选择 ICU 患者 106 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 ICU 体位护理,对照组实施 ICU 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对照组 ICU 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与实验组对比均显著更长, P<0.05 ;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病死与实验组对比均显著更高, P<0.05 ;对照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实验组对比显著更低, P<0.05 。 结论: 在 ICU 患者护理中加强患者体位护理,有利于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和病死,缩短 ICU 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ICU 护理 体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特纳综合征(TS)耳科疾病的患病和危险因素,提出未来监测措施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1989年至2015年在苏格兰西部发现的TS患者,并于2015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68名女孩中,年龄中位数27.3岁(3.8~47.2)岁,45, X和45, X/46、XiXq比其他核型更易出现耳科问题:71/103(69%)对23/65(35%)。复发性急性中耳炎(AOM)在首发于0~5岁女孩的有23例(40%),在5~10岁持续发作的有16例(10%),在5~10岁首发的有11例(7%)。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OME)在0~5岁首发有23例(40%),在5~10岁首发有14例(8%)。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与胆脂瘤在8例(4.9%)女孩中有显著相关性(其中7例>10岁)。有28例女孩(16.7%)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其中16例(9.5%)接受了助听器(3例为骨锚定)。结论急性中耳炎和持续性渗出性中耳炎在学龄前TS女孩中很常见,且可能在儿童后期持续或新发,复发性急性中耳炎易患胆脂瘤。降低耳科发病的策略包括:强化患者教育、每年听力筛查、接种疫苗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ICU住院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ICU体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体位护理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 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使用干预组合 这一方式来对其加以治疗会对他们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 15日到 2020年 1月 15日这段时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这一手段以随机的方式抽取 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将其中 50%的患者根据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手段来加以干预。而将另外 50%的患者以抽签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当中,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组合干预措施来对其加以护理。每组患者的人数都是 51例。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不管是在住院的天数还是在呼吸机的使用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 p大于 0.05。对照组患者当中受到感染的人数高达 24例,总体的肺炎发病高达 47.1%。而研究组患者当中感染的人数只有 12例,发病为 23.5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十分显著,其中 p小于 0.05。结论:如果在为重症医学科的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能够使用干预组合这一手段,在原来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那么不仅能够使得患者发生肺炎这一疾病的概率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干预组合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 肺炎发病率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的作用。方法:本次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本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共计260名,研究开始于2018年,结束于2020年,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糖尿病普查,试验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2020年6月,并于2019年起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糖尿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根据检查结果,采用生活方式督导的方法进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指导,对糖尿病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健康教育实施期间,糖尿病的发生为7.31%(19/260),而2018年至2019年期间未实施健康教育,糖尿病发生为13.46%(35/260),相比之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在研究初期检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即2018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群体中,在2019年转为糖尿病的有15.0%,而2018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群体中,在2020你那转为糖尿病的有5.0%,相比之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后发现,糖尿病发生得到了明显减少。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和定期糖尿病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用生活方式管理的方法对高危群体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发生

  • 标签: 健康教育 定期糖尿病普查 糖尿病发病率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及其预防。方法:从我院20191201912月收治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家属分为观察组(接受预防治疗)和对照组(未接受预防治疗组)。对患者家属最近3年中的肺结核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患者家属中的接受预防时间差异观察患者家属的肺结核感染发病结果发病影响:观察组中患者家属发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预防时间对肺结核感染的影响:半年内接受预防感染发病明显高于超半年接受预防,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能够显著降低肺结核感染发病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发病率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伴发疾病对原发性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月 -2020 年 1月该院收治的 138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62例患者存在术前伴发疾病为伴发组 , 其余 76例患者术前无伴发疾病为非伴发组。分析伴发疾病情况 ,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和短期生存状况。结果 62例患者中 1例伴发 3种疾病 , 9例伴发 2种疾病 , 以轻度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中度贫血为常见伴发疾病。伴发组患者的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发生均高于非伴发组患者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胰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肠梗阻、乳糜漏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伴发组和非伴发组患者术后 3、 6和 12个月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腹部伴发疾病以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 , 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升高 , 但不会影响短期生存状况。

  • 标签: 胃癌 微创手术 伴发疾病 腹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对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chronic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 CPTS)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胸廓切开术的患者,年龄18~75岁,ASA分级Ⅰ、Ⅱ级,肺癌和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阶段。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静脉麻醉组(Ⅰ组,173例)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TIVA,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170例)接受0.8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维持BIS在40~50。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对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急性疼痛进行评估,统计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PTS发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疼痛特征和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员组成和围手术期参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镇静和咳嗽状态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CPTS及触痛发病、术后6个月新发疼痛发病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NRS评分、主要疼痛特征(针刺痛和酸痛)、止痛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IVA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可降低CPTS的发病

  • 标签: 慢性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全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术前气管插管囊上分泌物引流与PDT术后早发型(5 d内)VAP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9年3月ICU行PDT的160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患者。A组PDT术前由研究小组干预,引流囊上分泌物,床边护士配合医师完成PDT其他操作;B组完全由床边护士配合完成PDT,研究小组未行干预。记录A组患者气囊上分泌物的引流量,统计B组中行囊上分泌物引流的比例,比较两组患者PDT术后5 d内VAP发病、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结果A组患者PDT术前,引流出气囊上分泌物(3.88±2.34) ml,B组床边护士在PDT前行分泌物引流的比例为53.75%(43/80)。A组患者PDT术后5 d内VAP发病为6.25%(5/80),低于B组的17.50%(1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ICU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75±8.59)、(30.91±9.12)d,低于B组的(32.91±8.53)、(34.28±9.5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CU住院费用为(14.98±4.54)万元,低于B组的(16.93±5.37)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术前气管插管囊上分泌物引流可以减少术中囊上分泌物误吸,降低PDT术后早发型VAP发病,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 囊上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危重病房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住院并行机械通气(MV)治疗的1 872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VAP诊断标准计算VAP发病,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VA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VAP的发病为8.5%(160例)。采集并送检VAP患儿标本227份,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116份,51.1%)为主,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妊娠高血压疾病、出生时急救措施为初步复苏、MV时间≤5 d相比,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OR=1.93,95%CI:1.09~3.39),气管插管(OR=2.60,95%CI:1.70~3.98),MV时间为5~10 d(OR=8.10,95%CI:4.72~13.90)、11~14 d(OR=16.59,95%CI:8.63~31.90)、≥15 d(OR=25.69,95%CI:13.77~47.92)是VA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新生儿MV持续治疗者VAP的发病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VAP与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气管插管、MV时间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新生儿学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病原菌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