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病理和临床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5%~10%,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套细胞淋巴具有侵袭性淋巴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的难治愈性特征,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研究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MCL)是一种独特亚型的B细胞淋巴,以淋巴结起病常见,可累及胃肠道、脾脏、骨髓,临床病程多呈侵袭性,预后较差,因此合适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对MCL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报道,提供了更多临床治疗干预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治疗结果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淋巴(LP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3例初治LPL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治疗反应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6岁(55~84岁);男性26例(78.8%),女性7例(21.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31例,93.9%)、淋巴结肿大(16例,48.5%)和B症状(8例,24.2%)。所有患者均骨髓受累并伴M蛋白,其中23例(69.7%)IgM-κ型,8例(24.2%)IgM-λ型,1例(3.0%)IgG-κ型,1例(3.0%)IgA-κ型。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多;22例患者行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查,患者均表达B细胞表面抗原(CD19和CD20),16例(72.7%)患者CD5、CD10阴性,13例(59.1%)CD138阳性或弱阳性,5例(22.7%)CD38阳性。23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7例(30.4%)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行MYD88 L265P突变检查患者中14例(87.5%)突变阳性。21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18例(85.7%)治疗有反应,可达到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但完全缓解率低(14.3%,3/21)。中位随访34个月(2~102个月),1例失访;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7.9%。结论LPL是一类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惰性小B细胞淋巴,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血清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活组织检查、免疫分型和MYD88 L265P突变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患者男,57岁,因"间断腹部不适伴排便次数增多半年.间断血便1个月"于2010年10月20日由门诊收入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半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部不适,排便次数增多,每日4~5次,粪质软,色黄,无水样便,未予重视。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瘤 套细胞 结肠镜检查 诊断
  • 简介:肠道T细胞淋巴(intestinalT-celllymphoma,ITCL)病情凶险,临床表现复杂,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发病年龄轻,无明显的乳糜泻,EB病毒检出率高,回盲部、升结肠和降结肠受累多见是我国患者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报道不同。ITCL由于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且易复发,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

  • 标签: 淋巴瘤 T细胞 疱疹病毒4型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1例11岁男童因“骨痛4个月余、发热伴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就诊,影像提示全身多部位占位性病变伴多发骨破坏,头皮肿物活检病理示OCT-2、BOB1、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胞质颗粒状阳性),CD30阴性,并检测到CLTC-ALK融合基因,诊断为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按改良LMB89高危方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45 d因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死亡。该病儿童罕见,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理以表达ALK但不表达CD30为特征,治疗以高强度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预后不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在B细胞淋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淋巴治疗与预后,并分析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细胞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并且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患者无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淋巴细胞淋巴而言,不应过于积极的治疗,需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作出相应干预,开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淋巴细胞样 淋巴瘤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31岁男性患者,全身反复出现红斑、结节伴肢端麻木感8年。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散在直径1~5cm淡红至紫红色斑片和结节。双侧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直径<1cm的淋巴结。双手尺侧及双足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四肢肌电图检查示:获得性多灶性感觉运动神经病。PET-CT提示淋巴。右肘尺神经组织病理示:弥漫增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CD3、CD5、TIA-1均阳性,Ki-67约40%~70%阳性。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左小腿皮肤结节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浅层、皮肤附属器及部分血管周围较多异形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5、GrB、TIA-1均阳性,Ki-67约40%阳性。诊断为:(1)非霍奇金淋巴IVB期;(2)外周T细胞淋巴,非特指型;(3)神经淋巴病。治疗:先后采取吉西他滨+培门冬酶、DICE、CHOP、EPOCH+来那度胺、BECOP+西达苯胺等化疗方案,目前口服西达苯胺治疗,原皮损逐渐消退,但双小腿仍有新发结节,总体病程缓慢进展。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T细胞 神经淋巴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BL)的临床特点,总结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9.0)岁,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3例(0.7%)复发,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35.0)个月,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P=0.041)和C2组(χ2=7.21,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来自滤泡外套的B细胞,从生发中心出来B细胞有归巢的特性,这使它们通过细胞表面的整合态回到原发受抗原刺激的组织,所以来自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会回到原来的结外淋巴组织,而来自淋巴结的也会归巢回到淋巴结2。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归巢 特性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PTCL)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亚型,临床多具有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迅速,目前治疗方法效果差,总体预后不良。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报道了PTCL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抗体、JAK抑制剂和维布妥昔单抗等,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以普通型多见,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1岁女性腹腔的肉瘤样变异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区呈编织状排列,梭形肿瘤细胞核呈泡状、具明显嗜酸性核仁,另见核形态多样的标志性细胞(hallmark cell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30弥漫强阳性,可见核旁高尔基体点状阳性,ALK(5A4)、ALK(D5F3)均呈核质强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断裂阳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检测到单克隆重排。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极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