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使病人尽快康复。方法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换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以 2014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8 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1 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对于观察组 31 例患者应用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 90.32%>73.33% ),另外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并且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下床活动放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应用人工髋关节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评分、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降低并发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掌握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的 96 例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护理结果对比有明显差异( P <0.05 )。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健康教育 在护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功能康复训练,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价值。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随机抽取 36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病例选自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将未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两术前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比较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 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关节骨折 内固定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随机抽取 36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病例选自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将未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18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两术前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比较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的 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 结论: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中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关节骨折 内固定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2019年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106台,随机抽取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照分组对照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应用好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指标:患者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确切,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加速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工髋关节置换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 7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前准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术前准备,能有效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另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模式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自我护理意识、治疗自信心、对疾病的认知、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后2 w、4 w Harris评分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意外跌倒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面性护理干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患者在人工髋关节住院患者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总结 平卧位下行微创直接前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4例的手术配合;结果 损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假体不易脱位,麻醉容易管理,关节更稳定,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不疼,第1天离床下地活动,有的患者术后几个小时扶拐能走,术后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微创直接前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4例手术无感染,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患者术后满意。

  • 标签: 微创 直接前路 髋关节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74名,于研究期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从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筛取,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对74名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命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方便,安全性佳,临床疗效显著,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是考虑到髋关节周围神经血管等软组织丰富,手术创伤较大,造成大量的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渗血。为了将术后渗血引出以降低血肿形成的风险,术后留置引流管一直以来都是围术期常见的处理方法。然而,近年来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应常规放置引流管也产生了争议,同时对于放置引流管后如何做到最佳的引流管理的问题也一直未有定论。本文就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旨在提供围手术期相关管理经验。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引流术 出血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术后进行疼痛规范化管理是否有助于其术后疼痛控制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对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初次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00例,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干预组采用自制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规范化管理策略,通过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其疼痛结局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问卷得分情况,来观察疼痛规范化管理的效果。结果在干预前,2组患者在疼痛结局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疼痛结局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结局总分干预组(12.23 ± 2.39)分,低于对照组的(14.50 ± 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62,P<0.001);干预组Harris量表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总分(73.61 ± 5.06)分,高于对照组的(64.98 ± 7.3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52,P<0.001)。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根据情况实施疼痛规范化管理,患者的疼痛结局情况较好,而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疼痛规范化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术后半年疼痛发生率,比较疼痛组和未疼痛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手术入路方式、术后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假体类型及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因素。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36.79%(39/106)。疼痛组和非疼痛组年龄、假体类型、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CRP水平、术后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体质指数、病理分型、手术入路方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5岁、使用非骨水泥型假肢、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2 d、术后WBC>10×109/L、术后CRP>10 mg/L是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疼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锉臼方法重建髋臼,比较髋臼假体试模植入后的稳定性,得出何种方法重建后植入的髋臼假体试模更稳定,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整防腐骨盆标本10具。使用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4种锉臼方式。同一骨盆的两侧髋臼设置成一区组。一侧使用同心圆形锉臼重建髋臼,两种方式先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在此基础上非顺序锉臼重建髋臼再次测量;另一侧使用非同心圆形锉臼重建髋臼,使用相同方式顺序和非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髋臼假体试模的抗旋转扭矩和抗拔出力。4种处理手段分别为4个处理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结果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后髋臼假体试模的抗拔出力(83.8±3.3)N,抗旋转扭矩(26.5±2.6)Nm;与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93.6±2.2)N,抗旋转扭矩(34.8±2.2)Nm。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69.2±2.9)N,抗旋转扭矩(12.1±2.6)Nm,与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75.3±2.2)N,抗旋转扭矩(16.8±1.9)Nm。经过统计学分析,在抗旋转扭矩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扭矩有差异(F=443.8,P<0.05),每区组间扭矩有差异(F =6.2,P <0.05)。为进一步了解处理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情况,SNK-q检验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旋转扭矩均值完全不相等。在轴向抗拔出力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有差异(F =187.2,P <0.05),每区组间抗拔出力无差异(F=1.9,P>0.05)。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均值完全不相等。抗拔出力和抗旋转扭矩呈现出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的结果。结论在尸体骨盆标本实验中得出同心圆形重建髋臼后半球形髋臼假体试模更稳定;在非顺序锉臼重建的髋臼窝中,假体试模植入后稳定性更强。同心圆形和非顺序两种锉臼重建方式重建髋臼操作简单、可行。

  • 标签: 假体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