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衰竭患者,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27例,死亡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经分析发现,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患者常见高危因素为皮疹、血压一过性下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护理人员务必机遇足够重视。结论为改善人工支持系统治疗衰竭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工作务必要认清人工支持系统治疗中的高危因素,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尽可能降低人工治疗衰竭的相关风险。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76-01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岁。早期19例,中期11例,晚期7例。急性衰竭8例,亚急性衰竭13例,慢性衰竭1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2h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血清转氨酶、黄疸指标等],从而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衰竭有效率为37.50%,亚急性衰竭为69.23%,慢性衰竭为68.75%。早中晚期衰竭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63.64%、28.57%。治疗后24h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有下降,PT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再次复查以上指标较治疗后24h的ALT、AST、TBiL、DBiL、IBiL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衰竭的方法,安全性好,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病人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47例重症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的护理,总结经验。结果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但术中术后可出现血浆分离器破膜、过敏反应、低血压、低血钙等并发症。结论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血浆置换 并发症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行人工血浆置换术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间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血管通路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与GLQZ总分均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行人工血浆置换术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肝炎 护理干预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人工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了10例患有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给予人工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同时给予治疗前护理、治疗期护理、治疗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定期观察及检测患者体征指标及并发症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各阶段相关的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之后,10例患有慢性重症肝炎的患者在每次进行人工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具体表现为食欲增加、凝血酶时间缩短、腹胀减轻、血清胆红素降低、精神好转等等。其中,治愈出院患者2例、病情好转患者6例、自动出院患者2例。结论人工血浆置换术结合干细胞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密切观察患者体征情况以及进行护理都有利于减少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广运用。

  • 标签: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干细胞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泡型包虫病是我国西部偏远农牧区多发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但术前储备功能评估尚无同一标准,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较广泛的术前肝功能评价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实施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者7例,右静脉破裂的间断缝合修补术者6例,右静脉缝扎手术者3例,周纱布填塞3例,左静脉缝扎术者1例;治愈18例(90%),死亡2例(10%).结论术前急救复苏,并针对肝脏破裂及出血情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可提高破裂合并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治疗成功率.关键词破裂;静脉及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淤胆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人工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淤胆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支持治疗和人工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采取综合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59.46%,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人工血浆置换治疗淤胆型肝炎高胆红色血症,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淤胆型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
  • 简介:阿卓尔克是个没什么特别的小村子。和大多数欧洲西南部的乡村一样,那儿有最清澈的河水、最柔软的草地和透明得像水晶一样的天空,但对于喜欢美食的人来说,那里是天堂。

  • 标签: 西南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切除治疗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内胆管结石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对照组予以非规则性切除术,32例研究组予以精准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与手术结果,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及结石清除率等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创口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及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精准切除术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胆管结石予精准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非规则性切除术,研究组46例予精准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出血量、住院时间、腹腔引流量均多于研究组,且结石残留率25.6%大于研究组8.7%,并发症总发生率27.9%高于研究组10.9%,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胆管结石予精准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精准肝切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的18例肿瘤患者行腹腔镜精准右半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血管瘤6例,内胆管结石5例,原发性肝癌7例。平均手术耗时320(240~460)min,术中出血量约450(280~1200)ml。2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3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6~14)d。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结论腹腔镜下精准右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 标签: 精准理念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 肝肿瘤
  • 简介: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人因情志因素所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本文从的生理与病理特性方面阐述了与失眠的密切联系,依据临床症状,从论治,兼顾调理其他脏腑,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失眠 从肝论治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