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交接是医疗中的一项关键活动,如果执行不当,会对患者安全产生影响。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和交接次数的增多,这一点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如此,缺乏证据来指导教育以加强实践。为医学生设计、提供和评估了有关护理交接的教学课程,目的是产生一种理论上合理的干预,该干预可以为学生接受,并且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提供基于最佳证据理论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课程,用于建模交接实践。干预后,人们感知到的移交能力也非常高。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这种干预作为在他们自己的环境中设计干预的起点,并允许未来的研究调查这种干预的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 临床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患者而言,护理交接与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交接方式无论是从要素还是流程方面都是较完善的。虽然沟通的策略十分科学合理,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为管理者,应在改动护理交接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有效方案,例如使用交接工具以及将书面模板与当面交流相结合,确保双向沟通的反馈及时性。除此之外,护理的管理人员应重视临床护士对于交接的能力培养,并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方案,确保提高交接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通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内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患儿的病情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与此同时患儿自身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很难真正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与不适的状况,这些因素都将会致使交接时关于患儿的信息量变得相对较大,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关于患儿的详细资料进行整合,并将准确有效的信息,详细地传达给医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更有效的交接模式。SBAR交接模式便是一种标准化的病情交流模式,主要内容包括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这种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更加详细快速地掌握患儿的信息,同时有效促进了医护沟通,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与信息的完整度,从而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 标签: SBAR交接班模式 儿科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士交班时应用思维导图,探究这一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两个病区,所选的病区其规模、环境以及性质等均需保持高度相似,以避免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随机的方式,将这两个病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将采用普通的护理交班策略,实验组则基于思维导图的应用下进行交班工作。根据纳入、排除指标,在每个组别中分别选择28位护理工作者,将其作为实验对象。之后设计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并通过护士交接评价表进行考核评价。除此之外,在实验组应用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之后,从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的干预,实验组在信息质量、互动支持等方面的分数要远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可参考性。根据组内比较情况来看,实验组干预前后分数相差也比较大,具有对比意义。经过干预后,统计两组各自的病人满意情况,实验组同样领先于对照组。结论:在护士交接时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得交接质量得到优化提升,对于护理服务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思维导图 交接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该文通过分析SBAR沟通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特征,总结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中的应用现状,发现SBAR沟通模式的优势,从而使护理人员能更好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医护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医护和谐,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满意度 医护关系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ISBAR床旁交接模式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8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3)和研究组(n=43),常规组利用常规交接模式,研究组利用ISBAR床旁交接模式。对两组病情掌握评分、交接问题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病情掌握评分为(86.20±6.35)、交接问题发生率为9.30%、护理管理质量为(93.57±4.96),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护理管理中运用ISBAR床旁交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病情掌握程度,减少交接问题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成立工作小组,利用海报宣传、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诸多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急诊科护理交接手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较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满意度。结果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4)分增加到(8.15±0.55)分,接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2)分增加到(8.09±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后,护士交班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中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内容的有效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接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质量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 交接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SBAR沟通模式在综合ICU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参与综合ICU护理护士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分别采取ISBAR沟通模式、传统交接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护士的满意度、十知道考核评分、NASR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十知道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常规制度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程序化制度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常规制度组相比较,程序化制度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以上数据经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后可知P<0.05,即临床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护理人员实施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有效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应用价值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制度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该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 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神经外科的护理交接有效沟通模式,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36名护理人员及84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名护理人员和42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交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数据统计P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 交接班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CC(品管圈)工具对护士提高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内科10名护士组成QCC小组,分析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前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通过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进行查检,70%的护士床旁交接有遗漏,QCC小组活动后2019年6-12月,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明显提高,使用查检表《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实现95%的交接正确率。结论:运用QCC工具提高了护士对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的依从性,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 QCC 危重病人护理 床头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不同科室护士床边交接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不同科室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床边交接规范执行率的文献进行精读,最后记录不同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床边交接的合格率,以此来反应护士在床边交接时的规范执行情况。结果:总结了6家医院不同科室在开展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床边交接的规范执行率。5家医院均提高了10%以上,其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上升了34%。结论:品管圈开展后,显著提高了各医院各科室护士交班规范执行率,缩短交接时间,提升交接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士 床边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危重患者82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科研组、常态组,其中常态组41例患者在床头交接中实施传统沟通模式,科研组41例患者在床头交接中开展SBAR沟通模式。对比分析2组交接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科研组患者床头交接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态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床头交接中运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床头交接护理质量水平,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 贵州 思南 5651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