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占有极高的比率.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保护缺血心肌,进而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乙醛脱氢2(ALDH2)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醛类氧化,减轻醛类物质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而且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分子,能够抑制细胞凋亡.近年成为了保护缺血心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对ALDH2在心肌保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乙醛脱氢酶2 心肌保护 缺血复灌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心肌 醛类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乳酸脱氢(LDH)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对正常人(对照组)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组及缓解后复发组的乳酸脱氢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和缓解后复发者乳酸脱氢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完全缓解后乳酸脱氢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脱氢水平能反映体内肿瘤细胞的负荷,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对病人的病情、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与乳酸脱氢的检测与临床判断白血病患者的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收治的66例白血病患者实施血清β-2-微球蛋白与乳酸脱氢的检查,并参照患者预后进行比较。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组患者及复发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与乳酸脱氢水平要显著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组组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β-2-微球蛋白与乳酸脱氢的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及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beta -2-微球蛋白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血清乳酸脱氢与β2-微球蛋白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4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组成疾病组,另择取我院在同期内行健康体检者48例组成健康组,分别对此两组行血清乳酸脱氢及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疾病组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与β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组人群(P<0.05)。此外,伴随着病理分型的加重以及临床分期的加重,患者的检测结果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P<0.05)。结论血清乳酸脱氢与β2-微球蛋白检测可以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指标,且此两项数据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血清乳酸脱氢酶 &beta 2-微球蛋白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孕前检查夫妇2816例,采用地中海贫血一管筛查法检测地中海贫血,采用G6PD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链反应(growthassociatedprotein—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法检测a-THai基因,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dotblot,RDB)检测β—THai基因。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人,G6PD缺乏患者的G6PD活性明显小于正常人,a-THai基因+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a—THal基因+β—THal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明显小于a-THai基因患者和β-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低于β—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小于a—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联合检测 孕前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广东省葡萄糖6-磷酸脱氢缺乏症(G6PD)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相关性研究方法对广东省2010年新生儿G6PD筛查情况与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I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广东省共报告2010年出生的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发生AEF1个案534例;其中异常反应(253例)占总例数47.38%,一般反应(247例)占46.25%,无急性溶血性个案报告。2010年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报告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数据,患病率为0.89%~7.82%,平均报告患病率为2.93%。8个地市2010年出生新生儿G6PD缺乏症患病率与当地2010年出生婴儿接种第1类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反应发生率及异常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与7种广东省第1类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该研究未发现广东省被调查地区儿童的G6PD缺乏症患病与第1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存在关联。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简介:研究了载气体积流量对颗粒填充床内固态同步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载气体积流量的增加,基质表面生物膜内的乙醇浓度显著降低,包埋颗粒填充床乙醇发酵效率得到提高,但载气体积流量继续增加,则载气对生物膜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引起生物膜部分脱落和生物膜内水分减少,导致填充床解和乙醇发酵的效率显著下降。在载气体积流量为30mL/min,最大纤维素消耗量为10.47g,得到最大乙醇平均得率0.02g/g纤维素基质,填充床反应器的孔隙率减小了31%。颗粒填充床有效的避免了基质坍塌现象,增强了载气在反应区域的流动过程并及时载出反应生成的乙醇,消除了乙醇对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同时同步解发酵消除了葡萄糖对糖化过程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乙醇 同步酶解发酵 载气 填充床 稻草秸秆
  • 简介:所谓“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快育诺”。喹乙醇,原是德国拜耳化学药品公司研制的一种“抗菌与生长促进剂”。在国外的商品名叫“澳拉金”。在中国称之“快育诺”。

  • 标签: 乙醇 慎用 化学药品 促进剂 商品名 抗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血液中检测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叔丁醇为内标物。结果乙醇在8.12~97.4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检测。

  • 标签: 血液 乙醇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40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护理过程,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希望能为有效地治疗、护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借鉴。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救治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油乙醇洗手液中甘油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法。色谱柱为HP-Innowa毛细管柱(30m×0.53mm,1.0μm),载气为氮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350℃,检测器温度为380℃;柱温起始温度为100℃,维持3min,以10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7min。结果乙醇、甘油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12~0.36g/mL(r=0.9996)和0.0076~0.0228g/mL(r=0.999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有效测定甘油乙醇洗手液中甘油和乙醇含量。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甘油乙醇洗手液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和重症患者配合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86例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都给予常规静脉输液;同时给予纳洛酮治疗,重症患者配合气管插管改善通气治疗。结果86例乙醇中毒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重症患者配合气管插管改善通气,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乙醇中毒 气管插管
  • 简介:脱氢环香叶酸乙酯(EthylDehydrocyclogeranate,CAS#35044—57—6)常常被称为藏红花酸乙酯,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

  • 标签: 乙酯 叶酸 脱氢 解析 香料 藏红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条件基本相同的7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脱水、补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分别观察、记录用药后到清醒时间,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效果显著,催醒时间短,可作为常规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纳洛酮 乙醇中毒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乙醇相对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对密度检查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步骤,对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当取置信概率P为95%时,乙醇相对密度值可表示为0.8079±0.0003。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同类型实验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 标签: 乙醇 相对密度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6%;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因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盐酸纳洛酮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与机制分析。方法把5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依据患者从就诊到意识清醒的时间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4h内苏醒27例,4h后苏醒2例;对照组4h内苏醒22例,4h后苏醒7例;2组患者不同时间内的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乙醇中毒
  • 简介: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疗组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催醒时间短,可作为常规的首选药。

  • 标签: 纳洛酮 重度乙醇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对45个离褶伞属真菌菌株进行酯同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析其谱多态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45个离褶伞属菌株酯同工谱中,共检测到了10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带,多态性较高,并且在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17个菌株,第二类包括1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11个菌株,第四类包括1个菌株。

  • 标签: 离褶伞 酯酶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