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后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等资料进行分析。2例患者中毒后均呈中度昏迷,且中毒后1周内动脉血乳酸水平、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正常范围。给予2例患者氧疗及糖皮质激素等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 标签: 气体中毒 单纯窒息性气体 缺氧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血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合并肺大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收治的5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伴肺大泡患者的护理资料,观察患者的氧合指数、气道湿化、病情转归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后顺利过渡为鼻导管吸氧,均未插管,出院时未吸氧状态下pH:7.36~7.42,PO2:82~106 mmHg,PCO2:32~39 mmHg,白细胞、心肌酶均正常,并无脑部损伤及鼻周皮肤破损和腹胀的发生。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性群发性窒息性气体中毒合并肺大泡患者氧疗效果。

  • 标签: 气体中毒 肺大泡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窒息氧合技术在急诊科、麻醉科困难气道的管理及特殊患者手术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窒息氧合技术是指人体没有呼吸运动时,经气道给予高浓度、高流量的氧,促进肺泡中氧的交换,对窒息患者进行被动的氧合、延长安全窒息时间的方法。文章通过简介窒息氧合技术生理学原理、作用机制,综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目前相关研究进展,为窒息氧合技术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临床麻醉医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气道管理 氧合 窒息氧合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救与护理措施有效性。结果 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患者中,仅1例出现死亡,急救成功率为97.50%(39/40);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2.50%(37/40)。结论 对肺结核大咯血并窒息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肺结核 大咯血 窒息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治疗时,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 接治 的窒息新生儿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认新生儿基本资料 于 我院数据库中登记,对所有儿童进行 Excel 表格公式法两组均分 , 记名为对照组( n=26 )于实验组( n=26 ); 对照组患儿采用纯氧进行复苏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空气复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6.00%,对照组为 100.00% ,两组对比差异 不 显著( P> 0.05) 。 结论: 在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时,传统医疗理论中认为选择 纯氧复苏 才能对疾病症进行控制,但本次研究说明了采用空气复苏效果一样良好,对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高危新生儿 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窒息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8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循证护理。结果 窒息新生儿在出生1min后的阿氏评分为(5.53±0.52)分,在出生5min后的阿氏评分为(8.26±8.08)分;窒息新生儿护理后的PaO2为(78.52±7.69)mmHg、PaCO2为(41.62±4.08)mmHg,与护理前的PaO2、PaCO2对比,P

  • 标签: 循证护理 窒息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并制定早期教育较为有效的方案,有效减少其发病率和智能低下的程度。方法;选取 2010 年 ~2012 年间出生的 120例窒息的学龄前儿童行发育商( DQ)评估, 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轻度窒息组干预后发育商和 5个功能区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 p< 0.05。重度窒息组干预后发育商和语言能力、社会能力、粗大运动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窒息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窒息儿童行为发育有明显影响,能有效的发挥出最大潜能,值得推广早期教育。

  • 标签: 窒息儿童 早期教育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随机选取 6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将其具体划分为 A组(常规抢救和护理)与 B组(综合抢救与护理),各组 34例。结果: A组抢救成功 82.3%,低于 B组抢救成功 97.0%( P< 0.05); A组 Apgar评分低于 B组( P< 0.05); A组并发症发生率 23.5%,高于 B组发生率 5.8%( P< 0.05)。结论:向新生儿重度窒息进行综合抢救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 抢救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47岁。因恶心、呕吐半年,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255 μmol/L)3 d就诊,入院检查发现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贫血,排除自身免疫病、药物、毒物、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等继发因素,肾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提示急性间质性肾炎,予泼尼松50 mg/d;碳酸氢钠4 g,3次/d;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2次/周;氯化钾缓释片500 mg,3次/d;碳酸钙500 mg,3次/d;骨化三醇0.5 μg,1次/d。患者血肌酐恢复至90 μmol/L,但随诊期间患者恶心呕吐加重,再次检查发现合并乳酸酸中毒(乳酸14.1 mmol/L)。骨髓穿刺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予CHOP方案化疗,期间乳酸酸中毒逐步好转(乳酸由14.5 mmol/L降至3.1 mmol/L),半个月后发生重症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最终放弃治疗出院。

  • 标签: 酸中毒,肾小管性 肾功能衰竭 范可尼综合征 酸中毒,乳酸性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6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采用统计学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从中找出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且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67例新生儿窒息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羊水胎粪污染、脐带受压或脱垂、母亲因素、羊水过少、脐带过长或过短等、羊水过多等,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7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护理后 62例治愈(占 92.5%)、 5例好转(占 7.5%)、 0例死亡(占 0.0%)。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复苏 观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对新生儿窒息患儿 采取助产护理 的作用 。方法:择选新生儿窒息患儿( 本院当中 1 00例作为样本) ,时间选定区间 2017 .03 .01 日到 2018 .09 .01 日,对所有患儿实施 ABCDE 国际复苏 助产护理,观察其复苏结果。 结果:轻度新生儿窒息患儿以及重度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均为 100.00% ,死亡概率是 0.00% 。结论:实施助产护理 的方案护理于新生儿窒息患儿当中 ,患儿的复苏结果佳。

  • 标签: 助产护理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窒息后接受复苏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复苏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复苏护理效果。结果:在复苏有效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开展复苏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期护理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