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小儿中枢系统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测定118例中枢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CT结果及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结论PCT有助于中枢系统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中枢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足口病常见并发症观察要点,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123例患儿中,选择10例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症的病例,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结果如早期观察出早期症状,给予相应治疗,患儿均可临床治愈,无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症状。结论重症手足口合并中枢系统感染的患儿,病情发展迅速,早期临床症状较隐匿,如能早期干预治疗,则预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阻断胎羊肺动脉对胎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探讨低温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将18只孕羊(孕120~140 d),南方山羊种,由广州市白云区隆归兴科动物养殖场提供,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常温组(n=6)、低温组(n=6)和对照组(n=6)。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胎羊的上腔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取左侧顶叶脑组织,做大体病理和电镜检测。取胎羊大脑,计算组织含水率用以表示不同实验组大脑水肿的程度。结果实验过程中3组胎羊NSE随时间明显上升(F=14.531,P<0.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1,P<0.05);S100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7,P<0.05)。3组胎羊血中IL-1β低温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17,P>0.05)。胎羊血中SO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9,P>0.05)。3组大脑含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10,P<0.01)。大体病理在低温组和常温组动物脑组织都是轻微损害,低温组脑组织的损害更轻。结论胎羊阻断肺动脉模型对胎羊的大脑有较明显的影响,宫内羊水转流降温到亚低温可减轻胎羊心脏操作对大脑的损害。

  • 标签: 胎羊 体外循环 肺动脉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以细菌、病毒和真菌为主,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早期合理抗感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儿童中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致命性的隐球菌脑膜炎。本文就隐球菌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隐球菌属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炎 机制 致病性
  • 简介:随着我国医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研究的深入,研究病人的安全护理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了概述,指出了感染易发人群和病症等,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护理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个人的几点体会。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病人 安全护理
  • 简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中,不同年龄段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只有掌握其各自特点,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我科从1997年9月至2000年10月间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共60例,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的护理。认为主要从一般护理和症状护理两方面进行。症状护理主要为对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所出现的症状而进行的针对性护理;一般护理为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所进行的基础护理。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可见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但由于脑脊液改变缺乏特异性,病原体分离困难,多数只是临床诊断,缺乏病源学诊断依据。脑电图对多数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不能提供诊断依据,主要是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仅在少数情况如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具有高度诊断提示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脑电图表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感染 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超声对宫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查的目的,是在临床及其他化验检查的基础上,直观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状况,对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对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估价预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宫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患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以及智能障碍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因此,该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护理措施,既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提高治愈率,又能调节患者心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鉴于此,下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背景下,就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护理措施提出自己一些简单认识,以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后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 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结果: 4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阳性 9例,阴性 31例。诊断符合率为 77.5%。 4项生化指标中蛋白质诊断符合率最高 67.5%,其次为葡萄糖 62.5%、乳酸脱氢酶 57.5%、氯化物 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检测项目,而四者联合检验符合率更为理想,但目前仍缺少更为精准的检验指标,需不断精进,寻找更加精准、特异性的指标。

  • 标签: 脑脊液 生化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栓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对以上患者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结论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CT、MRI(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本院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其中CT诊断患者纳入常规组,MRI诊断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异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异常检出率显著更高,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T MRI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