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早熟/中枢性早熟(GDPP/CPP)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国际上治疗CPP的主要药物,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CPP患儿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不断探索GnRHa治疗的获益人群,探讨GnRHa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完善GnRHa长期疗效和安全证据。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指南 共识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中枢性早熟合并原发性色素沉着结节肾上腺皮质病(primary pigmented nodular adrenocortical disease, PPNA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结合有关文献对PPNAD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发现阴毛出现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有库欣综合征表现。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减低,血皮质醇节律紊乱,24 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游离皮质醇反常性升高,肾上腺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双侧肾上腺多发小结节状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支持中枢性早熟,予GnRH类似物控制发育。行左侧肾上腺切除术,病理支持PPNAD。术后患儿库欣综合征症状有所缓解。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色素沉着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 Carney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21-羟化酶缺乏症并中枢性早熟男童的诊治及随访过程。方法患儿6岁时出现生长加速和第二性征发育,血清睾酮、促性腺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明确中枢性早熟的诊断。根据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羟孕酮水平及肾上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症。结果采用Sanger测序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CYP21A2基因,证实存在复合杂合突变。3年的治疗随访过程中,规律监测和评价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GnRH类似物、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效果。结论糖皮质激素替代遵循最低有效剂量原则。GnRH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重组人生长激素则未有促增长效果。

  • 标签: 21-羟化酶缺乏症 中枢性性早熟 CYP21A2基因 糖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重组人生长激素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中枢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最终成年身高的改善。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GnRHa治疗CPP女童文献,检索时限至2019年12月1日。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计939名CPP女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Adult height,AH)较对照组增加4.09 cm(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2.46~5.71),有统计学意义,P<0.1,I2=92%,异质显著。使用GnRHa治疗,CPP女童成年身高较靶身高(Target height,TH)增加5.04 cm(95%CI:2.86~7.44);CPP女童成年身高较初始预测成年身高(PAH0)增加4.17 cm(95%CI:2.04~6.30),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提示:亚洲及欧洲地区,使用GnRHa分别能增加AH分别3.81 cm(95%CI:1.82~5.80)、4.71 cm(95%CI:1.06~8.35);骨龄(BA)<11岁或者≥11岁开始治疗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4.19 cm(95%CI:2.51~5.87)及4.03 cm(95%CI:1.30~6.75);实际年龄(CA)<8岁时开始治疗AH增加6.12 cm(95%CI:3.25~8.99),CA≥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每4周曲普瑞林治疗剂量<或者≥80 ug/kg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5.17 cm(95%CI:3.75~6.60)及2.47 cm(95%CI:0.61~4.34),平均治疗疗程≤2年及>2年均有统计学意义,AH分别增加3.21 cm(95%CI:1.27~6.16)及5.63 cm(95%CI:3.15~8.11),提示GnRHa治疗大于2年可增加最终成年身高。结论:GnRHa治疗CPP女童组成年身高(Mean Difference,MD=4.09 cm,95%CI:2.46~5.71)、AH-TH(MD=5.04 cm,95%CI:2.86~7.44)、AH-PAH0(MD=4.17 cm, 95%CI:2.04~6.30)均优于未治疗CPP女童组。小骨龄、小剂量和长疗程治疗效果更显著,实际年龄大于8岁开始治疗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身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李静教授运用自拟方清相饮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经验,通过对一则临床医案的举隅,对性早熟的致病因素及发病病机进行探讨,辨证论治,分析方药的具体功效及日常调护,证实自拟方清相饮能有效地延缓甚至抑制第二性征的过早发育,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存在极大的优势。

  • 标签: 性早熟 阴虚火旺证 中医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早熟女童生长发育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中枢性早熟女童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龄差值/年龄差值(△BA/△CA)、身高、体质量、子宫和卵巢体积及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CA(0.64±0.17),低于对照组的(0.95±0.13)(t=8.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27.32±1.08)cm、体质量(33.42±2.37)kg,均高于对照组[(126.34±0.87)cm、(31.01±2.15)kg](t=3.934、4.19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1.68±0.29)cm3]、卵巢体积[(1.26±0.18)cm3],均低于对照组[(2.41±0.46)cm3和(1.83±0.26)cm3](t=7.474、10.036,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长激素联合醋酸曲普瑞林对中枢性早熟女童效果良好,且可改善患儿生长发育及降低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 标签: 生长激素 曲普瑞林 中枢性早熟 生长速率 身高 体质量 子宫体积 卵巢体积 性激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曲普瑞林治疗小儿性早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1年3月因小儿性早熟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依照单双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亮丙瑞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曲普瑞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各相关指标,分析曲普瑞林治疗小儿性早熟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且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P

  • 标签: 曲普瑞林 小儿性早熟 不良反应 各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性早熟患儿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性早熟儿童142位,根据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1位,对对照组的儿童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研究组的儿童采取延续护理的方法,将两组患儿的心里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病儿童的心里状况优良率(71%)比观察组(9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性早熟儿童采取延续护理可以更好地缓解病人和家属焦虑的心情,使其保有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减少负面情绪,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性早熟患儿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3月的医院儿科收治的患有特发性性早熟的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研究对象均为女童,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心理行为评分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概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心理抑郁,社交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多动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发性性早熟患儿 以家庭为中心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检测在儿童性早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1年9月间我科诊治的70例性早熟儿童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科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性激素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中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泌乳素(PRL)、睾酮(T)。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清中E2、LH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性早熟的儿童进行性激素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了儿童具体的身体状况,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在降低性早熟患儿生长激素检测釆血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性早熟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划分方法,将其随机均分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0例对照组患儿以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30例观察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心理评分以及疼痛评分(VAS)。结果:两组患儿的护理后不良心理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是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性早熟患儿生长激素检测釆血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进而提升患儿的配合度,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疼痛,使采血过程更加顺利,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性早熟患儿 生长激素检测 釆血疼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特发性女童性早熟通过乳腺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率。方法 将60例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女童早熟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实施健康检查的60例体检女童纳入对照组,采用乳腺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周围腺体回声及乳腺中央低回声长径及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特发性女童性早熟 乳腺高频超声 临床价值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并依据经络循行的规律,选用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中枢顽固呃逆,达到气机循行协调有序的目的。方法:选择我科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为中枢顽固呃逆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采用穴位注射的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对呃逆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针对护理联合穴位注射对中枢顽固呃逆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联合 穴位注射 中枢性顽固性呃逆
  • 简介:摘要:早熟梨成熟时间早,营养物质丰富,肉质细嫩,香甜多汁,因而深受市场欢迎。早熟梨经济价值高,为满足市场需求,保证早熟梨产量与质量,提高农户经济收益,研究分析早熟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萧县为例,对早熟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萧县 早熟梨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 作者: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08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中枢视觉损伤(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意义,重视CVI早评估、早发现和早干预,加强CVI宣传普及预防工作和多学科交叉合作4个方面,强调关注CVI和给予CVI患儿更多、更为有效的关爱。(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21-325)

  • 标签: 视觉障碍 视通路 膝状体 神经通路
  • 作者: 林紫薇 曲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减重糖尿病代谢外科 200072
  • 简介:摘要肥胖症的主要治疗难点在于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防止反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与大脑的功能异常密不可分,而大脑在减重后的体重维持及反弹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肥胖症发生过程中体重调控的中枢机制,并比较了常用的减重方法对中枢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减重效果的差异。期望减重应从病因出发,强调个体化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不可忽视中枢的调控。

  • 标签: 减重 中枢 行为心理干预 减重药物
  • 简介:摘 要:目的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高热患者护理路径。方法 实验样本均确定为颅脑损伤患者,且伴随中枢高热症状,以随机数字法(抽取100例)将50例患者分到参照组,另外50例分到观察组,选择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两种模式,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问题情况和护理有效指标。结果 分别开展护理活动后,观察组疗效(98.00%)比参照组(90.00%)理想,体温下降幅度比参照组大,体温恢复速度比参照组快。结论 结合物理降温和针对护理对策,可以迅速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高热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整体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中枢性高热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