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通常留置位置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在手术及危重症患者使用中非常普遍,其用途多种多样如快速扩容、输注血液制品、药物治疗、肠外营养、血样采集、血流动力学监测等1。当使用中心导管同时进行多种临床操作时,医护人员往往会担心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此时,使用多中心导管则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目前临床已广泛接受了双或三中心导管,四中心导管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将以ARROW中心导管为例,介绍四中心导管的参数及在临床的使用。

  • 标签: 四腔中心静脉导管 ARROW腔室 流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心置管是危重患儿给药和输液的最佳静脉通路。中心管径较大,便于大量输液;由于距心脏近,药物输入后可很快分布到全身脏器组织。这对浅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婴幼儿及心肺复苏的患儿尤为重要。中心置管的设备要求较低,故也可作为急诊室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另外,中心还可用于监测中心压。然而,中心置管选择的静脉均为体内的大静脉,这些静脉数量极为有限,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输液 危重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心导管内血栓形成预防中不同冲管方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选 80 例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月 期间在本院进行中心导管留置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管冲洗方式不同分为三个小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心导管置管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临床110例中心导管治疗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处换药、封管液的使用、封管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循证分析,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结论中心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中心静脉 置管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心导管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8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心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细心护理,观察导管的使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5例(7.35%),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12.5%),导管脱落2例(2.94%),导管口渗血3例(4.41%)。留置时间1~14周。结论血液透析中心导管留置期间有效的护理工作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 标签: 中心静脉插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置管在儿科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00例心静穿刺置管患儿的护理、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中心置管留置时间为5—7天,平均7天,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中心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以其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接受,逐渐成为手术后患儿静脉输液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采用中心输液的10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患儿 静脉输液
  • 作者: 刘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575)【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25-01临床上通常通过使用静脉留置针来降低穿刺次数,从而有效缓解穿刺疼痛,同时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新生儿以及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静脉留置针患者通常需要采血,多次穿刺会引起静脉炎、针刺伤、凝血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1]。因此需要对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改进,采用更加便利的输液方法,特别是对于化疗肿瘤患者而言,如何提高输液的便利性十分重要。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封闭的输液系统,进一步减少了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将对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要点进行简要分析。1中心静脉置管前后护理干预中心静脉置管前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另外要向患者告知静脉港置管的价格,因为属于新型技术所以价格较高,另外一些患者认为长期留置体内有害,所以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护士要向患者讲解输液港的作用有点以及相关操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植入输液港时要和患者交流沟通,指导患者放松双肩,避免说话和咳嗽,同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询问是否有疼痛以及胸闷的症状,置管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渗血的情况。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置入输液港后要对局部的肿胀以及渗血情况进行观察,术后24小时换药一次,10天内切口拆线,每周正常换药,2次/周,以输液港为圆心采用螺旋式消毒法[2]。2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一定要充满耐心和爱心,根据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性格和生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比如,健康教育的时间要选择恰当,注意不要影响患者休息,要符合患者的生活习惯。要注意使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护士不仅要进行口头讲解还要注重运用集中宣教和一对一健康教育的方式。护患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护士要分析患者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态度采取下一步护理措施,让患者意识到中心静脉置管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患者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信心。如果患者表现出没必要中心静脉置管想法时,护士为患者分析不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后果。另外,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记忆口诀,包括无损伤针要牢记。皮肤导管异常联系我,看座看管看皮肤等,让患者背诵然后定期提问。告诉患者要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不可用力擦拭或清洗,养成正确的理念和自我护理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00例中心穿刺置管体会。方法介绍700例中心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点的选择。结果700例患者其中一针穿刺成功638例(占91.1%),再穿刺成功59例(占8.5%),穿刺失败3例(占0.4%)总穿刺成功率99.6%。由穿刺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共88例(占12.5%)。结论中心穿刺置管应用广泛,在穿刺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术者熟悉静脉解剖,技术熟练,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顺利完成穿刺。

  • 标签: 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改进中心导管护理质量对中心置管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6例患者为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持续改进中心导管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83例腹腔积液患者使用单中心导管留置腹腔引流的护理,包括穿刺方法、心理护理、部位选择,置管时和置管期间的护理,拔管注意事项等,认为良好的护理可提高腹腔积液患者使用单中心导管留置引流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积液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心导管留置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并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用改良的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将中心留置管置入胸膜内并保留导管进行抽液、引流和注射药物。68例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每例引流胸腔积液2100~11500ml,留置导管时间4~31天,无并发症,总有效率85.3%。结论中心导管在治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疗效确切,损伤小,安全方便,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联合地塞米松内给药治疗儿童恶性胸、腹腔及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恶性肿瘤患儿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9个月~16岁(平均年龄7.3岁),临床分期均为III期或IV期,单独或同时存在两个部位的浆膜积液,其中3例为化疗过程中瘤体出血,1例为治疗前出现瘤体破裂后出血,其余为恶性浆膜积液,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充分引流后给予内注射白介素II100万IUm2,地塞米松35mg,注药后给予冲管,并嘱患者在注药后1~2h内每15分钟左右换一次体位。根据积液减少情况分别给药13次,间隔34天。结果16例患儿,5例死亡,11例活。死亡患儿中仅1例患儿出现反复浆膜积液,其余4例患儿在生存期内未再出现浆膜积液复发,11例存活患儿无积液复发表现,其中4例瘤体出血患儿未出现种植转移及复发情况。结论白介素2联合地塞米松可有效治疗儿童恶性肿瘤伴发的浆膜积液及预防肿瘤破裂出血引起的种植转移,且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是儿童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 标签:
  • 简介:临床使用带涤纶套中心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易发生感染、血栓、导管内口纤维蛋白鞘形成、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也成为血液透析护理的难点.其中导管的血栓形成是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发生率高达25%[1].血栓形成可能影响透析的充分性,甚至引起导管失功.为此,我院血液透析室自2013年1月开始对采用带涤纶套中心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从首次使用该导管开始,连续12个月观察记录每次血液透析导管管内血栓发生情况,并按不同留置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对比,以了解不同留置时间导管管内血栓形成情况,为预防措施的介入时机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留置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 相关性分析 血液透析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和内化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导管留置引流,反复内化疗,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患者明显取得疗效,护理得当,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密的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是确保疗效的关键,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引流 心包积液 腔内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内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中心狭窄(CV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9例中心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证实并接受PTS治疗。出院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接受随访,分析其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再次干预等。结果29例患者实施PTS治疗共计36例/次,技术成功率约97.2%,临床有效率约94.4%;植入支架共计48枚,其中裸支架36枚,覆膜支架12枚;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38个月,10例/次患者于术后出现再狭窄并行再次手术干预;其中,裸支架PTS术后再狭窄率(45.8%)显著高于覆膜支架(10.0%) (χ2=3.852,P=0.046)。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经自体动静脉瘘行血液透析患者PTS术后再狭窄率(57.1%)显著高于非CRF患者(19.0%) (χ2=5.256,P= 0.022)。相比于术后接受规律抗凝治疗的患者,未接受规律抗凝患者术后支架再狭窄率较高(26.67% vs 100%,χ2= 8.311,P=0.004)。结论CVS患者接受PTS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采用覆膜支架术后再狭窄率较低;但合并CRF接受血液透析患者PTS术后再狭窄率较高;PTS术后接受规律抗凝亦很重要。

  • 标签: 中心静脉狭窄 经皮腔内支架植入术 再狭窄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