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局部出血、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保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从导管因素、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操作技术方面等对引起中心导管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诊断并针对性提出了护理对策。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心导管(CVC)血栓形成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4例行CV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2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52%、26.19%,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C血栓形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预防血栓,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其中部分患者施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 50例)视为观察组;部分患者施行一般护理视为对照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疼痛、便秘、恶心呕吐、心理问题产生几率。对比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评分等,并结合我院自制的满意问卷询问患者的感受,总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 12%不良症状几率,对照组为 16%。观察组护理中护理的各项指标评估分值均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为 94%。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利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中更能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几率,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较为突显,患者对护理认可度高。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CVCs)现已广泛应用于重症医学科的急危重病救治、液体复苏、药物输注、胃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化疗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尽管CVCs的应用可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便利,但患者在使用的同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置管并发症的比例要超过15%,此外,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约为25%。目前认为充分的冲管和有效的封管是减少和预防导管堵塞的重要手段。本文就不同封管液预防中心导管堵塞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中心导管堵塞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0.9%氯化钠溶液 肝素氯化钠溶液 堵管
  • 简介:摘要:中心导管,也称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在临床中,中心导管一般用于危重症疾病的紧急抢救,在临床治疗的用途很多,比如,测量中心压、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和长期抗生素注射等等。在临床治疗中,中心导管大多数应用于输液,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功能,长期应用中心导管很容易产生病菌细菌,以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为主,也是医院内部感染病菌的主要原因。血液感染是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而在血液感染中又以中心导管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方式。为了降低病毒感染率以及因感染而造成的病死率。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开展一些防护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因素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 ICU患者中心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我院 116例实施中心导管治疗的 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 58例;研究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的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 ICU中心导管感染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对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择取8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导管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导管维护,研究组(40例)实施标准流程维护,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置管所需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维护 标准流程 导管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及护理策略的综述,以提供现阶段该类患者PICC 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及治疗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类并发症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心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预防中不同冲管方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选 80 例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5月 期间在本院进行中心导管留置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管腔冲洗方式不同分为三个小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延期留置临时导管中心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延期留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的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中心病变(CVD),按照中心病变及狭窄程度分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延期留置导管致CVD的危险因素。113例患者中67例(59.3%)存在中心病变,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无病变组高(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透析龄是延期留置导管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中心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足以导致中心病变,建议应避免延期留置中心临时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肾透析 导管,留置 中心静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对中心导管维护健康教育中应用叙事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我院在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70 例患者进行研究,参考组患者( n=35 )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 n=35 )在常规护理上行叙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5.71% 低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28.57%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 97.14% 高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 68.57%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中心导管维护健康教育中应用叙事护理的实际效果较好,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叙事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的作用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应用于肿瘤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期间的护理方法,结合导管堵塞的预防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导管堵塞发生率(2.23%<25.81%,χ2=4.679)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23%<25.81%,χ2=4.292)相对更低(P<0.05),而病人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55%>25.81%,χ2=4.292)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病人接受PICC置管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堵塞的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血液恶性肿瘤 PICC 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 PICC进行维护以保持其通畅。方法 回顾性总结为 76例置管的患者维护过程。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祥细的宣教,精心的护理,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均已达到保持通畅的目的。结论只要规范维护 PICC导管,讲宣教落实到位,并进行正确的的冲封管,就能保证导管通畅,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标签: PICC 导管 正常维护 保持畅通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临床肾脏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出现中心导管血栓及纤维鞘等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 2015.2月至 2016.2月收治的肾病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 27例与干预组 27例,一般组患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服务,干预组重点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自护能力,总结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3%,干预组为 7.41%,干预组较少, P<0.05。一般组患者对于导管护理、病情掌握情况、健康饮食、自理能力等评分均较低,干预组均较高, P<0.05。结论 本次研究中,对此类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评价均较高。

  • 标签: 肾脏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纤维鞘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对重症烧伤患者经创面置入中心导管引发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离子敷料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7.2±3.4)岁]、无菌敷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2±4.1)岁]、安尔碘敷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3±2.6)岁]。银离子敷料组、无菌敷贴组、安尔碘敷料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经创面锁骨下静脉置入16 G单腔中心导管,置入深度19 cm,分别采用银离子医用抗菌敷料、无菌敷贴、安尔碘皮肤黏膜冲洗消毒液浸润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3组患者每12小时进行导管维护更换敷料1次。统计3组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千日感染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导管留置天数、病原菌检出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无菌敷贴组和安尔碘敷料组患者导管出口感染千日感染率分别为22.29‰(7/314)和20.83‰(7/336),二者相近(P>0.05),且均明显高于银离子敷料组的1.54‰(1/651),P<0.01。无菌敷贴组和安尔碘敷料组患者CRBSI千日感染率分别为25.48‰(8/314)和20.83‰(7/336),二者相近(P>0.05),且均明显高于银离子敷料组的1.54‰(1/651),P<0.01。无菌敷贴组和安尔碘敷料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相近(P>0.05),且均明显短于银离子敷料组(P<0.01)。(2)3组所有患者中共发生16例次CRBSI,导管尖端附着物微生物培养及血微生物培养共分离出16株病原菌。无菌敷贴组和安尔碘敷料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银离子敷料组(P<0.05)。结论在重度烧伤患者中使用银离子敷料对经创面置入的中心导管进行维护,能有效降低中心导管相关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天数。

  • 标签: 烧伤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感染 银离子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肿瘤内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安全管理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行PICC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整体组(50例,应用整体护理)、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置管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整体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0%)高于常规组(80.0%)(χ2=6.061,P<0.05),且非计划性拔管率(2.0%)低于常规组(14.0%)(χ2=4.891,P<0.05);整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常规组(24.0%)(χ2=8.306,P<0.05);整体组患者置管时间[(349.62±56.61)d]长于常规组[(289.15±71.31)d](t=4.696,P<0.05),且满意度评分[(89.54±3.61)分]高于常规组[(80.23±2.32)分](t=15.341,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PICC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具有较佳的干预效果,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导管脱出等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管,留置 肿瘤 安全管理 时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