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讲好中国方面我其实没有特殊的想法。但我在2016年参加了一次外国留学生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华侨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几个地方,我看到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对当地文化有了一种更高更新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感受非常重要,因为我自己也曾是留学生,在国外待了很久。我觉得,今天要让这些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运用我们当地的优势。我想起2004年在牛津大学做讲座教授的时候,

  • 标签: 中国故事 外国留学生 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文化 牛津大学 年轻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是来自肯尼亚的亨利·基贝特。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分析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吉林大学,获得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成就了我的中国梦。1998年,我从我的祖国肯尼亚出发,辗转来到中国——我的第二故乡。那是我人生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维度,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

  • 标签: 中国故事 博士学位 肯尼亚 1998年 政府奖学金 大学化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传播中国好声音,让世界读懂中国”,指出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故事,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果运用得当,就会成为世界舞台上最有温度、最美丽的中国名片。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世界爱听中国,学生何尝不是?

  • 标签: 中国 故事 课堂 习近平 世界
  • 简介:白毛女的故事歌剧《白毛女》可谓家喻户晓。故事讲的是解放前的华北某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父女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和儿子王大春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家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 标签: 《白毛女》 中国故事 力量 解放前 歌剧
  • 简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德育主阵地功能,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专题教育,给学生播下爱国的种子,使爱国主义教育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可以从讲好中国入手,再现真实情境,挖掘故事中蕴含的爱国因素,开展主题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思想精神进课堂、进头脑。

  • 标签: 故事 中国 国情 培育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
  • 简介:2018年11月7日,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文学论坛召开。论坛主题为“讲好中国”,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学命脉,关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故事根基,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学是电影的根本。

  • 标签: 中国故事 时代精神 电影文学 中国电影 持续发展 电影产业
  • 简介: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讲好中国,通过什么途径讲、对谁讲最直接最有效?这一直是地方外宣部门、地方媒体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厦门的实际,对地方媒体如何讲好中国进行探讨,以实例论述只要凭借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渠道,地方媒体就一定能在全国“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化的国际传播格局”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地方媒体 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格局
  • 简介:人民日报评论部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2017年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继《习近平用典》《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之后又一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著作,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读过《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后,人们在心里牢牢记住一个个鲜活生动故事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理解中国,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理解当下。

  • 标签: 中国故事 习近平 讲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语言力量 人民出版社
  • 简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是一曲关于新时代戏剧人的奋斗之歌。在中国剧坛,她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戏剧演员。在坚守戏剧舞台4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她以精湛的舞台表演赢得了无数耀眼的荣誉;但是,她都将这些东西淡淡抹去。为了培养一代基础稳固、扎根人民,而且能够引领影响一个地方戏剧舞台未来30年的人才群体,她母亲一般地倾注了全部心血,先后培养了42朵戏剧'小梅花',并以青春之阵容.

  • 标签: 世界民族 景雪变 戏曲表演专业 电影节 戏剧表演 《柜中缘》
  • 简介:倘若以1998年在《十月》第1期上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为小说创作生涯的开端,那么乔叶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至今已经有整整二十个年头。在这二十年里,乔叶笔耕不辍,凭借一系列小说精品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中国文坛“70后”代表性作家之一。这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极具创造力的小说家,从《取暖》《深呼吸》《打火机》《月牙泉》《最慢的是活着》《妊娠纹》《黄金时间》到《拥抱至死》,从《我是真的热爱你》《虽然,但是》《结婚互助组》《底片》《拆楼记》到《认罪书》,乔叶的小说创作不仅成果丰硕,更有意识地不断突破已有的写作范式,在主题开掘、艺术表现、文体实验等诸多方面,努力开拓着自我的艺术疆界。

  • 标签: 中国故事 诗性 短篇小说 艺术表现 1998年 “70后”
  • 简介:作为一部票房与好评双高的国产影片,《中国合伙人》通过"土"与"洋"两类人物及故事语境的自由转换,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价值共谋",怀旧与现实的"文化勾兑",在展示中国当代知识精英奋斗历程和创业传奇的同时,成功构建了一部颇具文艺范儿的青春励志片。片中人物追求"中国梦"的价值偏离和影片最后缺乏批判反思精神的完美结局则是美中不足的瑕疵。

  • 标签: 中国合伙人 中国故事 文化勾兑
  • 简介:阅读纪洪平的中篇小说《劳模》,似乎是一个向经典致敬的过程,这倒不是说作品本身足以列入经典,而是就纪洪平的创作态度和叙事方式而言,整篇小说都沿着传统现实主义的经典路线结构故事和建构价值,使读者进入到一种明确而震撼的阅读意义的包裹当中。

  • 标签: 中篇小说 中国故事 劳模 传统现实主义 叙事方式 创作态度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其文本生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勾连,有着依托传统的别样生命力。由田沁鑫和林兆华执导的当代话剧《赵氏孤儿》对传统戏曲文本进行了改写。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以戏曲故事为原始文本,运用电影独特的影像叙事方式,将传统戏曲所蕴含的宏大叙事消解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中。这种跨越戏曲、话剧、电影三重呈现方式的同源性文本改写,无疑对不同时代下的文本差异性表达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内涵进行了相应的磨合与深入剖析。

  • 标签: 文化改写 孤儿形象 传统文化
  • 简介:《贺绿汀》对西洋歌剧咏叹调和宣叙调各异的特性胸有丘壑、拿捏精准,形象鲜明、轻车熟路,而对贺老家乡湖南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元素的熟稔取材,亦是具画龙点睛作用。相信《贺绿汀》歌剧还将会自然衍生,写完老人家辉煌一生的下半集。日前发布的《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于打造"上海原创"的文化精品,以此彰显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源头地位。

  • 标签: 西洋歌剧 民间音乐 贺绿汀 中国故事 观后感 国际大都市
  • 简介:当前世界进入秩序多元、话语重构的“后全球化时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化。在此背景下,中华文明的重新定位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基于品牌叙事理论,从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同等逻辑,探讨中国与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的关系,阐明中国的核心内涵与外延发展,提出了讲述中国的“一致性、差异性、简洁性、整体性”原则,指出“讲好中国”需要立足时代特征,创新思维调整策略:在战略上从国际传播走向全球传播,在叙事上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在主体上从分散失衡走向多元协同,在空间上从阵地意识走向场景意识。同时,适当考虑当前新媒体生态演变与技术革新,利用大数据、场景链条、人工智能、VR等助力中国的讲述,形成多维的国际创新传播与保障策略。最终,文章通过梳理“讲‘好中国’”的核心故事要素与“‘讲好’中国”的核心手段这一逻辑关系,初步系统化地建构起了“讲好中国”的“内圣外王”理论框架体系。

  • 标签: 品牌叙事理论 中国故事 体系化建构 国际多维传播
  • 简介:《影》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颠覆和超越。电影用水墨色彩呈现出传统中国国画恬淡冷峻、写意抒怀的风格,“中国”完成了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表达”。全片用古典悲剧的风格对古代王权进行新的探讨,实现了导演个人历史思考的完整表达。虽然《影》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无论是对张艺谋本人还是对中国电影,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影》 张艺谋 中国风 色彩 中国电影
  • 简介:近年来,国外媒体制播了不少以国际观众为目标受众、以当代中国发展变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中国”的“他塑”成为国际传播热点。其中,《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TimeofXi)》作为Discovery探索频道重磅推出的一档纪录片,改变了以往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政论主题的刻板印象。研究发现,《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通过主题、框架、主体展开、文本、引语等叙事建构方式,有意识地强调和凸显中国近年来改革创新的景观,塑造出积极自信、锐意创新、睦邻友好的中国形象。这一叙事模式的出现,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密切相关,既有西方主流媒体自身转变的因素,也是中国媒体致力于国际传播的结果。

  • 标签: 国际主流媒体 “中国故事” 《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
  • 简介:从戏剧变革与艺术实验的视角来看,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的全球巡演堪称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东西方戏剧交流的一大典范。在中国文学意境与西方戏剧逻辑的框架之下,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舞台体验的创新营造,打造跨越不同文化生态的戏剧巨制,也造就了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卓尔不群的艺术风致。面对全球一体化浪潮,欲推动歌剧跨境互通升级需求,需要全面审视英文原版歌剧《红楼梦》在多个艺术领域内的突破与变革,参照与学习其中成功的创作理念、表达策略,从而为中国本土戏剧的创作与演出提供可锖愫鉴、

  • 标签: 英文版 歌剧《红楼梦》 多元化
  • 简介:2018年已经105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国史专家和社会学家。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口述史研究者、《长江日报》高级编辑余坦坦与刘绪贻先生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合作完成了一部长达23万字的刘绪贻口述自传,记述了刘绪贻先生自1913年5月13日出生前后至1947年6月从美国留学归国34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具有独特的视角和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经征得作者双方同意,本刊于今年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刘绪贻 回忆录 故事 民国 《长江日报》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