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心理》的内容解读,指出该书在国内第一次按照西方心理中发展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条基本主线,对西方心理进行合理重建,从整体上把握了西方心理演进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 标签: 西方心理学史 解读 评介
  • 简介:中国会理论心理心理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于9月16日至18日在江苏苏州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会理论心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全国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年会.大会开幕式由〈〈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副主编江波教授主持,苏州大学副校长田晓明教授、中国会前任理事长乐国安教授、〈〈心理科学》主编李其维教授、中国会前任副理事长叶浩生教授、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苏州大学 学术年会 心理学 学会 中国
  • 简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从研究队伍看,还是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看,乃至从其在中国界的学术影响力看,当前中国研究都在一路下滑,至今未见有“止滑”的苗头.如何才能让中国“绝地逢生”乃至茁壮成长?下面抛砖引玉,提四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心理学 中国 学术影响力 研究队伍 研究成果
  • 简介:波林(EdwinBoring)曾说过:“心理家只有知道了心理,才算是功行完满.”同样地,心理科只有形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才可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当哲学家们在说“哲学就是哲学”这句话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是,是一个学科的历史在塑造本学科的当前形态.心理对于本学科的重要性,一方面指向心理家们——对学科的了解程度决定心理家们的学术素养;另一方面则指向学科本身——我们将自己对心理的理解,投射到对本学科历史事件的解读之中.

  • 标签: 心理学家 料库 中国 史学 历史事件 哲学家
  • 简介:心理的研究对于认识心理该如何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可以使我们对心理的学科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在当今的中国界,对于心理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刊特邀10位学者围绕心理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了促进中国研究的茁壮成长,研究者需要做的,是以“跨界”的视角,突破观念的藩篱,尝试把历史编纂学、谱系学等方法应用于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心理研究,从而深入描绘历史的丰富面貌.

  • 标签: 心理学史 方法论 跨界 历史编纂学 谱系学
  • 简介:与很多其他学科一样,心理同样承担着知识传播的使命.但从知识受众的角度看,以往心理更重视对心理专业学习者与研究者(以下简称“专业人员”)的传播,即更重视知识的“内向”传播功能.比如,心理有助于提高专业人员对心理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吸引人才加入心理学习与研究的阵营;有助于专业人员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为当前的学习与研究提供帮助;有助于不同分支学科的专业人员了解共同的历史传承,增加对心理专业的身份认同;有助于专业人员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与理论思维,能正确评述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是非功过;

  • 标签: 知识传播 心理学 功能 历史事件 分支学科 学习
  • 简介:西方心理心理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西方心理会为学生以后心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目前西方心理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哲学素养不高、不重视原著阅读的问题,也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对心理研究新进展和热点关注不够的问题。本文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西方心理教学的未来进行了初步展望。

  • 标签: 西方心理学史 教学 改革
  • 简介:<正>主编高觉敷副主编杨清陈泽川刘恩久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本书将于1984年8月出版。字数15万。估计定价0.60元。本书由潘菽、陈立、陈元晖、林传鼎、章益、胡寄南、张述祖、刘兆吉、陈孝禅等参加撰写,共选收条目110余条。主要内容有:一、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中国现代心理,西方、苏联、日本心理;二、近代和现代心理主要学派;

  • 标签: 心理学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现代 现代心理学 高觉敷
  • 简介:<正>教育部正在主办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心理及文选包括西方心理及文选,苏联心理及文选和中国及文选等一批专著。目前《西方心理》初稿已经写完,不久即可出版。教育部高教司委托杭州大学主办的《苏联心理》(大纲)讨论会,已于81年7月在杭州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十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等30多人。中国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心理会理事长、杭州大学校长陈立教授参加了大会,他指出心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编写苏联心理教材,他提出

  • 标签: 中国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统编教材 苏联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理研究飞速发展,心理研究成果的数量也在迅猛增长。对众多心理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搜索,深度挖掘隐藏的重要信息,不仅可以较好地归纳和总结心理领域已有的发现,还可以就心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一些学者尝试借助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如知识图谱技术等)对心理期刊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得到了较多有价值的发现。

  • 标签: 心理学研究 现状 发展
  • 简介:中国经过老一辈心理家的精心浇灌,已经成为心理百花园中的一朵亮丽的花朵。在众多浇灌者的身影中有一位不能忽视,这就是心理家杨鑫辉先生。中国的发展必须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体系为目标;研究者要有坚定的理论信仰与独立的研究立场;在研究中要注意"求真"与"求解"的良性互动;既要善于破"人蔽"也要善于破"己蔽";要将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相融合;研究者既要善于独立思考,又要有合作创新精神。杨鑫辉先生无疑在这些方面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值得后继者学习。

  • 标签: 继承与创新 求真与求解 杨鑫辉
  • 简介:杨鑫辉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中国研究,历经奠基、发展和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中国会授予学科建设成就奖。他提出了研究中国的"一导三维多元"方法学,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心理实质为主线、以现代心理概念和体系为参照、以科学历史主义为评价三维原则,采用归类排比法、史料考证法、义理诠释法、纵横比较法、实证检验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元研究方法。他提炼了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范畴体系,即以人性为元范畴,以关于心理实质的形与神、心与物、性与习、关于心理过程的知与虑、情与欲、志与意和关于个性心理的质与性、智与能为三个亚范畴。他建构了中国的学科体系,研究了中国的广泛专题问题。

  • 标签: 中国心理学史 一导三维多元 范畴体系 学科体系 专题研究
  • 简介:本文在回顾20世纪国内外心理发展成就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迈向21世纪的发展取向,认为努力实现心理研究的综合化、实证化、本土化和应用化目标应当成为发展中国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国际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 范式 发展道路
  • 简介:心理是针对心理科的演变进行的历史研究.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心理似乎是历史学的-部分.但是,从它的诞生、发展、研究人员和机构设置来看,心理其实是心理的-个分支.最有影响力的早期心理著作《实验心理》,即是实验心理家埃德温·波林(EdwinBoring)写的.潘菽和高觉敷是我国心理的奠基人,他们都是任职于心理机构的.无论中西,绝大部分心理家、研究生项目、本科生课程都隶属于心理系,而非历史系.广义的历史学家在我们的眼里,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就住在我们的隔壁,但是彼此之间很少打招呼,交流思想.

  • 标签: 实验心理学 历史学家 广义 方法论 机构设置 研究人员
  • 简介:中国心理是从外国传来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心理思想。我们要以人性观作为建构中国体系的基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西方心理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才能保证中国理论的顺利发展,最终建构、充实、发展起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理论体系。

  • 标签: 人性论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心理学 理论体系
  • 简介: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到了“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使我想起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即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为“2011计划”。“2011计划”的核心是协同创新,

  • 标签: 中国心理学 协同创新 国家 世界 高等学校 胡锦涛同志
  • 简介:著名心理家库尔特·丹齐格(KurtDanziger)于1994年发表《心理还有未来吗?》一文,讨论了心理逐渐式微的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可能路径的问题.受此文的激发,关于心理的话题不断出现,诸如“不用懂太多的心理”“未来还会有心理吗?”“心理有影响吗?”“心理的未来就是历史”“心理很快会成为历史”等等.2016年,这个与1994年相距并不是很久的“未来”之年,美国《心理》期刊推出了一期专辑.

  • 标签: 心理学 历史 近现代 中国 视野 编纂
  • 简介:在科学化的大背景下,心理科在心理统计、测量、实验等方法的教学方面有着非常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团队,由于各种原因,从事以《心理》等纯粹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理论教学方面的建设略显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总体而言,学生在方法和技能方面成长很快,但在基础理论方面较为薄弱,这从撰写的毕业论文中就能明显看出。因此,在科学化的背景下,加强《心理》等理论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心理科教学的均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心理理论课程的问题,只是科学主义无处不在的今天人文精神失落的冰山一角,因此,反思《心理》教学的问题,不得不回到人文学科的人文精神的失落与回归的问题上。

  • 标签: 《心理学史》 文科教学 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