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首次报道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迅速在全球传播。2019-nCoV感染可引起严重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尚无特效药物。2019-nCoV刺突蛋白及其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构已获得解析,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通过人外周血单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及其他抗体筛选技术,已获得多种针对2019-nCoV的中和抗体抗体药物的开发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此文简要综述抗2019-nCoV抗体类药物的研究开发。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中和 受体结合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核酸检测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对实验室和技术人员要求高、操作繁琐以及存在“漏检”可能等,应联合特异性抗体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人群实现大规模批量筛查,且抗体的检测可降低医务人员在呼吸道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暴露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和性抗体
  • 简介:摘要HIV/AIDS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尚无法彻底根除HIV感染,开发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仍然至关重要。不断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在抗HIV-1感染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突出,也为新疫苗的设计带来曙光。本文对近年来bnAb的分离鉴定的技术及中和表位特征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单克隆抗体 中和 表位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中和抗体可以使机体快速获得针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有预防和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和抗体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尝试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中和抗体 病毒性肺炎 重症 儿童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发病率、病死率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中和抗体可以使机体快速获得针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力,有预防和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潜力。本文分析了中和抗体在儿童重症病毒性肺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尝试指出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中和抗体 病毒性肺炎 重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9.270,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中和抗体 保护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患者DRVI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抵抗VRC01抗体中和的机制。方法比较同期感染相同亚型且对VRC01抗体敏感的病毒序列,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可能影响VRC01中和作用的关键氨基酸,通过定点突变、不同来源膜蛋白序列交换,验证这些位点氨基酸对VRC01抗体中和作用的影响。结果位于gp120的LoopD区E279D、R282K和V5区N460A、N463Q单点突变,逆转了病毒对VRC01中和敏感性。上述2个或3个位点联合突变后的毒株与单点突变毒株比较,对VRC01抗体中和敏感性明显增强。与文献报道不同,N276糖基化位点突变并未改变毒株对VRC01的敏感性。结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患者DRV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主要通过LoopD区D279、K282和V5区N460、N463突变,抵抗VRC01抗体中和作用。

  • 标签: HIV-1 膜蛋白 中和抗体 定点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监测12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水平,确定疫苗转换对目标儿童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和完全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省9个设区市抽取<12岁儿童,采集血标本,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NA测定。结果调查<12岁儿童2 134名,PVⅠ型和PV 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8.64%和95.8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1∶259.35和1∶105.14,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与三价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相比,二价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bOPV)和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能分别诱导产生PVⅠ型和PV Ⅲ型的GMT值更高。在182名<5岁儿童中,PVⅠ型、Ⅱ型和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7.25%、76.37%和92.86%,3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 P=0.000),PVⅡ型显著低于PVⅠ型和PV Ⅲ型(PVⅡ型VS PVⅠ型:χ2=34.65,P=0.000;PV Ⅱ型VS PV Ⅲ型:χ2=18.99, P=0.000);3型GMT分别为1∶368.96、1∶23.06和1∶183.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56.54, P=0.000),其中以PVⅠ型为最高,PV Ⅲ型次之,PVⅡ型最低(两两比较P值均为0.000)。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最后一剂脊灰疫苗接种时间距调查时间间隔对PVⅠ型和PVⅢ型GMT值有影响,不同接种模式仅对PVⅠ型GMT值有影响,但年龄可能是混杂因素;而对PVⅡ型均无影响。结论疫苗转换后儿童PVⅠ型和Ⅲ型NA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5岁儿童PVⅡ型抗体水平则相对较低,需加强监测。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中和抗体 免疫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融合穿梭肽和狂犬病单链抗体,优化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重组穿梭肽-单链抗体。方法重新编码SO57抗体序列,在N端融合Arg12的穿梭肽,构建pET22(b)-rSO57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在菌体生长密度OD600、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浓度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较高的表达效果。使用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测定了重组单链抗体的相对亲和力,通过rSO57/CVS-11混合感染细胞和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验证重组单链抗体中和作用。结果rSO57构建成功,在BL21(de3)中诱导表达,最优表达条件为菌体密度OD600在0.8时,使用0.4 mmol/ml的IPTG诱导,16 ℃下诱导24 h,rSO57以可溶形式表达,表达量占到了菌体可溶性蛋白的19.8%。层析纯化后,获得了纯度为84%的重组rSO57。ELISA实验显示,rSO57的相对亲和力系数Ka=4.3×105。当rSO57与CVS-11混合时,随着稀释的增加,细胞的感染率上升,表明重组抗体具有中和狂犬病病毒的能力。使用RFFIT进行测定,50 μg的rSO57相当于2.17IU的狂犬病中和血清。结论本实验重组表达了融合穿梭肽的重组单链抗体rSO57,且可以中和狂犬病病毒,以期制备可以用于狂犬病治疗的特异性和靶向性的抗病毒药物载体。

  • 标签: 单链抗体 中和抗体 狂犬病 穿梭肽
  • 简介:摘要::中和中和排放是VVER型机组常规岛经常进行的操作,本论文对中和池结构、中和原理、以及阳床再生后中和池加碱数据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阳床再生后中和池加碱数据可作为pH表失效时的辅助判断,避免加入的酸碱过多造成浪费;也可作为紧急情况下快速中和排放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气温、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致使陆地上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风险。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目标。碳中和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达成的共识,世界各国积极承诺实现碳中和目标。基于此,本文对碳中和与电网企业低碳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碳中和是《巴黎协定》提出的到21世纪末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大自然吸收总量相平衡,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目标。此外,能源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包括煤炭、发电、化工、冶金等行业均与能源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大幅增加清洁能源占比,未来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 标签: 碳中和 新能源 发展
  • 简介:摘要: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和声学作为演奏、作曲、指挥等领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与知识,是对和音结构与理论的深入研究,并在当代的流行音乐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发展地位。

  • 标签: 音乐教学 和声学 渗透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越来越对环境保护更加关注,低碳成为环保的新名词,为什么做到低碳才能做到环保?因为碳这种元素是很难会发掉的,是可以长久存在的,而且它会对大气层产生破坏。大气层遭到破坏,我们的地球就出现了全球变暖的后果。解决碳排放量的问题才是环保的关键,而解决碳排放量的问题,不如想办法将其它燃料取代碳。因此,新能源这一名词就出现在市场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采用什么样的能源才能取代碳呢?本文就以碳中和与新能源市场发展作为课题深入分析,对碳中和与新能源的发展和策略,进一步研究促进碳中和与新能源市场发展的目标。

  • 标签: 碳中和 新能源市场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双碳目标”成为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目标。其中,碳中和是我国应该在2060年达到的基本目标。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帮助我国完成绿色经济转型,促进世界范围内环境向好发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最终从六点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多元化路径。希望本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在2060年顺利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 标签: 碳中和 双碳目标 绿色经济 多元化路径
  • 简介:摘要: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 标签: 碳达峰 碳中和 低碳科技研发 能源低碳化 绿色低碳转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低碳、零碳能源转型和现代能源体系重塑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必然选择。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势必加快进入能源体系主流,而这种变革性的能源转型将引导能源知识和技术体系的重大创新,促进基础理论、技术链条和产业形态等环节有所突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