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军事力量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处置国家间争端的最后手段,其使用的时机、方式、规模、时限及其所要达成的目标限度,实质上反映了争端双方或多方在对待军事力量解决问题上的价值分歧,即国家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时,对军事力量运用的价值认知、路径依赖和实效评估。新中国在处理边界争端时始终遵循军事力量运用的三原则:底线原则、尚义原则、有限原则。

  • 标签: 中国 边界争端 军事力量 基本原则
  • 简介:<正>一、中印文化的包容性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允许世界上各民族都能展现其文化特色,其本质在于承认、尊重,并且欣赏文化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崇高理想自古以来一直使文化有可能超越边界和国界。世界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加速文化一体化进程,文化的许多领域如科学、哲学、道德、文学和艺术教育等。中国与印度都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各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特征,但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迁入时,都显示出了很强的包容性。二、中印"百家争鸣"文化特征比较公

  • 标签: 文化特征 艺术教育 文化一体化 元性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着重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C)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力较强。但是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更为显著。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方面。印度在新兴行业表现出一定的领先性。

  • 标签: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力指数
  • 简介: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已取得很明显的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印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外包市场,其发展模式和历程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借鉴作用。本文对中印两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作了对比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标签: 中印 服务外包
  • 简介:《地狱——天堂》选自茱帕·拉希里的短篇小说集《不适之地》。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陷入婚外恋泥潭母亲的纠结与解脱。文章将从精神上的双重流浪和双重文化的局外人两个方面入手,旨在揭示第一、二代印裔移民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所展现的身份困境与困惑。最后一部分透过移民的身份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移民如何在多文化的冲击下寻求自身的发展。

  • 标签: 茱帕·拉希里 《地狱--天堂》 印裔移民 身份困境
  • 简介:2010年9月,美国提起世贸组织磋商请求,指控中国与电子支付服务有关的措施违反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中的具体承诺。专家组报告公布后,中方没有上诉。2012年8月,争端解决机制采纳该报告。根据中关协议,2013年7月底以前,中方将执行相关裁决。本文拟对该案压进行述评,并分析其启示。

  • 标签: 中美 电子支付服务 争端
  • 简介:中印建交60多年来,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前行。近些年来,中印两国超越了冷战思维、印度核试危机、中印边界争端等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多重因素,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战略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中印两国的共识。然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最终实现还要经历较为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从地缘安全方面看,边界争端、中国西藏、印度洋战略利益问题将长期困扰着两国关系;从外部因素看,中、印、巴三国关系和美、日、印三国关系也将长期制约中印关系的发展。

  • 标签: 中国 印度 新型大国关系
  • 简介: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交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的构想。

  • 标签: 中国 印度 多边外交 合作机制
  • 简介:2011-2012年度,印度超越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永久性移民最大来源国,2012-2013年度依旧保持最大来源国地位。本文以澳大利亚移民局、统计局官方最新资料为依据,从移民构成和数量方面对澳大利亚的中国和印度移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亚洲移民已成为澳大利亚移民的主要来源,印度之所以超过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永久性移民最大来源国主要是因为技术移民数量巨大,以此趋势发展下去的印度移民在未来几年极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继英国、新西兰之后的澳大利亚第三大移民群体。除技术移民流失和留学生流失,中国相比印度更加面临着商业创新投资移民的流失,加之中国国内的新增劳动力下降危机,中国调整移民政策已成为形势所必须。

  • 标签: 澳大利亚 中国移民 印度移民 结构数量 对比
  • 简介: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周边国家及大国不断强化侵占,干涉我国领土主权。我国应全面开展法律宣传造势,强化岛礁有效控制,并依海域开展灵活多样的维权行动,以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

  • 标签: 南海岛礁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 简介:关于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一案,菲律宾向仲裁法庭提出的诉求可合并为针对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的诉求、针对南海中中国部分岛礁的诉求和针对中国南海行使管辖权的诉求.对此,中国在应对上可选择向仲裁法庭行使“初步反对的权利”或其他合法方式发表其没有管辖权的理由,并通过反对申请书的可接受性力争结束仲裁.

  • 标签: 中菲南海争端 管辖权 主权归属 海洋划界
  • 简介:本文在分析中印能源共赢性发展及其互动机制建设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基础上,对这一机制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和评价,提出中印两国立足合作前景,着手国际多层面协调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前瞻技术合作机制、市场联合竞价机制、能源安全通道共建机制等五个方面,推进形成和优化保障双方能源合作有效、长期、共赢发展的中印能源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

  • 标签: 中国 印度 能源 合作机制 共赢性发展
  • 简介:严复是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之父。以往对严复自由观的研究多遵循两种路径:一是严复视“国群自由”与“个体自由,孰轻孰重的问题,二是严复自由思想是否表现出“早期先进,晚期保守”的问题。相对地,学界对严复自由观的核心概念--“边界”则缺乏足够讨论。指出“边界”的划定是严复“国群自由”目标的主要旨趣,其体现在国与国之相交以及国家内部治理上,这对转型中的当代中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严复 自由主义 国群自由边界
  • 简介:经济损失规则的概念和适用范围仍是争议的主题,这一规则本身的混乱伴随着该规则产生原因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区分侵权法和合同法的边界功能是经济损失规则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但是一些重要的原则限制了边界功能的适用范围.在涉及合同关系的案件中解释及适用经济损失规则,只有关注诉讼当事人的实际行动才能恰当地实现该规则的边界功能.首先,如果原告不是某个协议的当事人,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限制原告依据侵权法享有的任何权利.其次,不能基于一个不是真实存在的合同提供的假想救济以及合同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补偿具有假想的优先权限制原告的权利.再次,如果被告违反了一项独立于合同责任的侵权法义务,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地或足够充分地暗示取代侵权法的救济,当事人则有权获得侵权法的救济.

  • 标签: 经济损失规则 边界功能 侵权法
  • 简介:一、一本客家研究的新书濑川昌久先生的著作——《客家:华南汉族的族群性及其边界》(以下简称《客家》)中文版新近问世,无论是对民族学、人类学略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有志于客家研究的学者,

  • 标签: 客家研究 族群边界 族群性 汉族 华南 高跷
  • 简介:国际议题是怎么发起的?又如何被建构为国际议程?国际媒体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南海争端为个案,研究周边国家媒体如何与国际社会互动,进而和西方媒体一起建构出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国际议程。研究发现,周边国家媒体在议题产生前是“局外人”,但在“议题扩散”和“进入国际议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周边国家媒体的立场、诉求各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借助共同的多边国际制度,制衡着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居”。

  • 标签: 周边国家 南海 议程建构 国际传播
  • 简介:微信触碰运营商利益微信代替了运营商传统业务中的短信、彩信和语音,使得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下降,但却没有使运营商相应增加收入,引起运营商不满.微信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流量很少,因而不能给运营商带来大量数据业务收入.在net接人方式下,无论是iOS、安卓还是塞班系统,在前台和后台运行时每小时消耗的流量只有2.4K,一个月运行的流量也只有1.7M,iOS系统甚至在后台运行时是不需要消耗流量的.

  • 标签: 通信运营商 收费 网络 业务收入 OS系统 传统业务
  • 简介:调解、仲裁和司法裁决作为解决与中国的国际商事纠纷的三大主要机制,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中国政府对调解一贯有着传统偏好,但国际调解效果并不理想。国际仲裁的质量则因当事人所选择机构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法院已经为解决涉外商事纠纷和其他争端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制度和程序框架。但这些改革仍不足以使外国公司确信,他们有一个持续公正和可靠的诉讼机构来解决纠纷。法官和法院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仍有待提高。

  • 标签: 国际商事纠纷 争端解决 调解 仲裁 司法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