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分布特征,确定各的必备变量,以建立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布特征;以参考标准为假设,采用逐层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及各的基本必备变量。结果: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两相兼占18.8%,三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两相兼占44.4%,三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辨证单证占40.5%,两相兼占48.8%,三相合占10.7%。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为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各的必备变量为与关系密切的主要变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型分布 辨证标准 聚类 因子分析 主要变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中医和主要素分布。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52例DR患者,由两名人员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工具使用《信息釆集表》和《症状轻中重等级划分表》,意见不统一者请示主任医师进行采集。根据候辨证素量表,将四诊信息输入“中医智能 (辅助) 诊疗软件”提取证素,以100作为通用阈值,依照《素辩证学》中评分标准,将所有素分成0-3级。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的描述方式为例数和百分比,依据频数情况进行大小排序分析并整理为表格。结果:中医分布从多到少分别是气阴两虚,络脉瘀阻(61.54%),其次的为肝肾亏虚,目络失养(30.77%),最少的是阴阳两虚,血瘀痰凝(7.69%)。病位素从高到低分别为络脉(30.77%)、肾(25.00%)、肝(15.38%)、目(13.46%)、脾(9.62%)、心(3.85%)、肺(1.92%),,病性素从高到低分别为瘀(21.15%)、阴虚(19.23%)、气虚(15.38%)、痰(11.54%)、阳虚(11.54%)、热(9.62%)、湿(3.85%)、燥(3.85%)、津亏(1.92%)、气郁(0.69%)。结论:DR患者中医主要是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其次为肝肾亏虚,目络失养、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常见病位素主要为络脉、肾、肝、目,病性素以瘀和阴虚为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证型 病位证素 病性证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帕金森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综合回顾法探究所选患者的特征,并进行分组。西药治疗组有患者31例,治疗工作中选择西药对症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患者34例,治疗工作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对照。结果经观察、治疗,两组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均已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西医治疗组为58.06%(1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优化帕金森患者救治措施,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使其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荐推广。

  • 标签: 中医证型 西医对症疗法 帕金森患者 Webster UPDRS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老年人肺结核患者的中医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395例患者均来自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科住院部及门诊部2011年3月~2012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症候调查,统计其症候学特点,并进行中医、类型分类,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不同类型肺结核的中医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Ⅱ肺结核患者中以阴虚火旺为主(54.32%);Ⅲ、Ⅳ肺结核患者中以气阴两虚(68.78%),夹瘀者(60.82%)为主。讨论395例老年人肺结核患者中以气阴两虚夹瘀者多见,故中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中医证型 结核分型 气阴两虚夹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NIHSS评分均是低于治疗前,而实验组治疗2周与4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80.3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辩证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脑梗塞 中医证型 辩证治疗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中医侯分布特点及演变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儿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儿肺炎的中医侯分布特点及演变特点。结果发病年龄、季节和小儿肺炎的中医侯分布存在相关性,而病原体和小儿肺炎的中医侯分布则没有相关性。结论在小儿肺炎的疾病发展中,中医侯表现为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样在不同的时段中医也具有各种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肺炎 中医证侯分布特点 证型演变特点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反流性的食管炎以及食管外部胸骨痛和咳嗽等的组织损害综合征。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有些患者甚至在服用西药后副作用明显,一旦停药,病人的病情还出现加重的表现。本文以济南市中医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中医辩证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的研究,我将分别从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讨论等三部分展开研究。

  • 标签: 中医证型辩证 胃食管反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雷火灸对不同中医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6月到202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9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雷火灸进行治疗,分析雷火灸治疗不同中医便秘的效果,对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和次积分的改善效果和治疗前相比都大大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雷火灸应用在不同中医的便秘患者治疗之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便秘的症状,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雷火灸 中医 便秘 证型 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被应用到 不同干眼症患者 中 的 治疗 作用与效果。 方法:由 2018 年 3 月直到 2019 年 11 月,选出我院 收入的 78 例干眼症病例 ,参照不相同的治疗方法,把其分成 A 组、 B 组,而其中,对 A 组共 39 例患者施予 聚乙二醇滴眼液,对 B 组共 39 例患者施予 中医辨证治疗, 观察比较其最终的结果。 结果:在治疗后,对于干眼症症状评分, B 组较 A 组更优 ( P< 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被应用到 干眼症患者中, 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

  • 标签: 中医辨证 干眼症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临床诊疗相对困难。随着对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论治肺癌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肺癌归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息贲”、“肺痿”、“肺积”、“肺花疮”等范畴。本文主要就以中医方面探讨论肺癌的病机与治理原则。

  • 标签: 肺癌 证型 治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29例(27.4%),气血两虚26例(24.5%),湿热郁结24例(22.6%),脾胃虚寒23例(21.7%),瘀血组络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湿热郁结、脾胃虚寒,瘀血组络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分布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参加国家“慢性重型肝炎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项目(2008ZX10502)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并对病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气虚发黄,瘀热发黄,阳虚发黄。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气虚发黄,瘀热发黄,阳虚发黄。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候湿热发黄而且预后最差。

  • 标签: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医证候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的65例帕金森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综合回顾法探究所选患者的特征,并进行分组。西药治疗组有患者31例,治疗工作中选择西药对症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患者34例,治疗工作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种治疗手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对照。结果经观察、治疗,两组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均已改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西医治疗组为58.06%(18/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优化帕金森患者救治措施,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使其帕金森症状(Webster)评定分数、帕金森氏病综合量表(UPDRS)评定分数得到进一步改善,推荐推广。

  • 标签: 中医证型 西医对症疗法 帕金森患者 Webster UPDRS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在中医理论中,白癜风被认为是由于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肌肤失养所致。中医对白癜风的辨证施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将白癜风分为不同的,如肝郁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皮肤CT观察白癜风不同中医临床表现。

  • 标签: 皮肤CT 白癜风 不同中医证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癜风病症的中医与分、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文研究分析共抽取206例白癜风患者,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并与现代医学分、分期进行讨论比较,并对比疾病稳定器与进展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泛发性白癜风中,肝肾不足、风湿蕴热所占据的比重相对较高,脾胃虚弱相对较低,与局限性白癜风相对比存在差异,P

  • 标签: 白癜风 中医证型 分型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分布与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高危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医以肺脾气虚为主(28.8%),之后依次为气阴两虚(27.6%)、肺阴虚(22.9%)、气虚血瘀(12.4%)和肝郁脾虚(8.3%)。与气虚血瘀患者比较,肝郁脾虚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气阴两虚患者比较,肺阴虚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P<0.01),气虚血瘀患者CYFRA21-1水平降低(P=0.014);与肺阴虚患者比较,肺脾气虚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降低(P=0.044),肝郁脾虚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P=0.005);各间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5,P=0.551)。肺阴虚与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史、边缘光滑、有毛刺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613、-0.628、0.755);气阴两虚与实性呈低度相关(r=-0.421);肺脾气虚与实性呈中度相关(r=0.540),与慢支史、磨玻璃、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03、-0.495、0.376、-0.337、0.319);肝郁脾虚与吸烟史、慢支史、左肺下叶、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类圆形、NSE水平相关(r值分别为-0.099、-0.150、0.120、0.113、-0.113、-0.107、0.133);气虚血瘀与分叶状呈中度相关(r=0.682),与边缘不规则呈低度相关(r=0.470)。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分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不同间具有差异性,其中肺阴虚和气虚血瘀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较高,而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郁脾虚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相对偏低。

  • 标签: 结节病,肺 肺小结节 证候 临床指标 相关性分析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中医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分布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肺阴虚》气虚血瘀》肝郁脾虚,其中气虚血瘀癌胚抗原(CEA)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肺脾气虚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肺脾气虚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肝郁脾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临床观察高于其他。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以肺脾气虚为主,CEA、CYFRA21-1、SCC、NSE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肺小结节病的中医变化。

  • 标签: 肺小结节 中医证型 临床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