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的多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个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锥颅软管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以及组合方式治疗。结果术后存活142例,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4例,Ⅱ级36例,Ⅲ级43例,Ⅳ级29例,Ⅴ级10例。死亡1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选择,无需拘谨于单一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个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情况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需考虑的个体因素。结果4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不显影。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栓塞2例。1例覆膜支架植入后6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随访3-15个月,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无再出血;DSA随访7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栓塞治疗需根据病人情况、影像学资料制定个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椎动脉 弹簧圈 支架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并分析个体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延续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生命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个体化延续治疗 生命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手术方法,以总结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230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230例,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差异,但是术中输血量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显著少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且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选择性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对老年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决定,选择个性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个体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和5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以是否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为以优化凝血功能的个体治疗组(41例)和普通治疗组(42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手术方式、再出血、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个体治疗组的MA值为(30.85±10.49)mm,AA抑制率(67.50±5.16)%;普通治疗组的MA值为(54.83±8.34)mm,AA抑制率(34.64±6.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体治疗组中有36例患者系血小板功能障碍,予以血小板输注;输入前后的MA值与AA抑制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3个月时GOS评分分类中恢复好与死亡率比较,个体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脑的出血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状态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时机,可以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实施个体康复计划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参照加拿大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对93例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早期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优30例(32.3%),良46例(49.5%),差4例(4.3%);优良率合计为81.8%。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合个体的康复计划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下治疗 康复计划 关节镜治疗 个体化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延续护理及双向转诊开展情况的研究结果,针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延续护理体系构建的要求,结合我院双向转诊试点工作的实践,分析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建立延续护理的可行性,提出通过开展县一社区医疗联动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管理干预,能在提高转诊率的同时,推进延续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

  • 标签: 延续护理 双向转诊 健康照护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患者 综合护理 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癫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网络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UI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心理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福州市三家三甲级医院ICU科室在职在岗的45名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45名护士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与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失眠症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保证其身心健康。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失眠症 护士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的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症临床治疗的病患,开展心理的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的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后并发症,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常用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提出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切实有效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收治的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差仅有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睡眠障碍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比较。结果:对2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能得到改善,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初产妇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9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并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研究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更好(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值得采纳。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癌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2组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结果: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RCSQ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