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在脓毒症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休克组21例和脓毒症组34例。比较两组的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PCT(降钙素原)和28天病死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小板变化度比脓毒症组低(P<0.05),APACHEII评分、PCT及28天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性,血小板变化度与PCT也呈现负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变化度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与患者28天病死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变化度 APACHEII评分 PCT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此次抽取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病情程度分甲组(轻度、 7例)、乙组(中度、 9例)、丙组(重度、 14例);同时遵预后分 A组(存活、 17例)、 B组(死亡、 13例),总结甲乙丙三组患者肺部超声的评分情况、 AB两组患者肺部超声的评分情况、 AB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甲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乙组、丙组,差异显著, P< 0.05。乙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丙组,差异显著, P< 0.05。 A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小于 B组,差异显著, P< 0.05。 A组的平均动脉压、 SOFA评分、乳酸、肺部感染评分、 APACHEⅡ评分均优于 B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肺部超声评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肺部超声评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价值
  • 简介:针对判断交通溢流严重程度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交通溢流严重程度评价方法.首先,选择周溢流天数、周平均日溢流次数、周平均日溢流时长3项指标构建溢流严重程度评价因数集,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3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别构建各项评价指标的正向云模型,并计算待评价交叉口各指标的等级隶属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待评价交叉口的交通溢流严重程度;最后,以北京市西大望路平乐园交叉口为例进行了验证.该评价方法简单且易实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标签: 交通溢流 云模型 隶属度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严重评分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严重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创伤严重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评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评分组急救时间;治疗前后严重外伤患者APECHEII评分;死亡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护理+创伤严重评分组APECHEII评分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创伤严重评分组急救时间更少,P<0.05,常规护理+创伤严重评分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评分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死亡的发生率。

  • 标签: 创伤严重度评分 严重外伤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严重评分严重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80例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1月严重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 +创伤严重评分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评分院前急救护理。比较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 +创伤严重评分组急救时间;治疗前后严重外伤患者 APECHEII评分;死亡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护理 +创伤严重评分组 APECHEII评分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 +创伤严重评分组急救时间更少, P< 0.05,常规护理 +创伤严重评分组死亡率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服务组, P< 0.05。结论:常规护理加上创伤严重评分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死亡的发生率。

  • 标签: 创伤严重度评分 严重外伤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愈加重视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电力计量装置是电力系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它的运行状态关系到电能计量的准确性。而计量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电力企业内外部能造成较大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与监测方法的重要性,并对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监测对策,在计量装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计量装置 异常 监测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TEG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 79 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健康状态将其划分为极危重症组( 24 例)、非危重症组( 33 例)和重症组( 22 例),依照预后再将所有患者划分为死亡组( 30 例)和存活组( 49 例)。检测所有患者 D-D 、 FIB 、 PLT 、 APTT 、 PT 、 TEG 等指标并进行对比。 结果: 重症组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 D-D 水平显著升高, PLT 明显降低, APTT 、 PT 明显延长( P

  • 标签: 重症肺炎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 】 目的 了解市徐州市 201 8 年成人麻疹疾病严重程度的 影响 因素 ,为徐州 市成人麻疹的有效 预防及 控制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对徐州市 201 8 年成人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 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201 8 年徐州 市成人 麻疹严重程度的可疑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 SAA ;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AA 的影响系数为 0.142 ( p<0.05 )、不同年龄组影响系数为 -1.081 ( p<0.05 )、 -0.947 ( p<0.05 ),糖尿病的影响系数为 -0.538 ( p<0.05 ) , 高血压的影响系数为 -0.441 ( p>0.05 ) 。 结论 SAA 水平越高,成人麻疹病情越严重,年龄因素及糖尿病也是成人麻疹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成人麻疹 严重程度 影响因素 徐州市
  • 简介:目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阻塞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各级炎症和代谢反应,验证肺功能、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51例轻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轻、中度(GOLD1-2)n=21;重度(GOLD3)n=25,非常严重(GOLD4)n=5。患者接受肺功能(肺活量测量)、代谢反应(甘油三酯(TGtriglycerides)、总胆固醇(TCtotalcholester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反应(细胞因子:IL-6、IL-10、TNF-α(ELISA))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发现,GOLD3组患者与GOLD1-2患者相比,IL-10、甘油三酯浓度水平低,IL-6水平高。此外,GOLD1-2组TNF-α与HDL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GOLD3组IL-6与IL-10呈负相关(P<0.05)、IL-6和总胆固醇(P<0.05)负相关,白细胞介素-1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性(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表现为IL-6浓度高、IL-10浓度低的炎症性反应状态。因此,在评估COPD严重程度时,IL-10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细胞因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EG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健康状态将其划分为极危重症组(24例)、非危重症组(33例)和重症组(22例),依照预后再将所有患者划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49例)。检测所有患者D-D、FIB、PLT、APTT、PT、TEG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重症组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D-D水平显著升高,PLT明显降低,APTT、PT明显延长(P

  • 标签: 重症肺炎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定义为对照组,该阶段医院对于严重脓毒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将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定义为研究组,该阶段医院引入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生存质量、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严重脓毒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拟对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以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前瞻性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静滴1次/d,随访3个月,采用MR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的再梗塞情况。结果(1)入院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3.12±0.23)分,给药结束后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39±0.33)分,用药后24小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08±0.17)分,给药后12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1.76±0.39)分,给药后90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0.91±0.15)分,给药后12天与给药后90天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期内,再梗塞2例,再梗塞发生率为4%;死亡9例,死亡率为18%;失访2例,失访率为4%。结论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选择要慎重,合理开展介入桥接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值用于鉴别入院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5例肺炎患儿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症组48例和重症组47例,4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CPIS评分评估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估肺炎患儿病情和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检测三组儿童血清IL-6、IL-10水平,计算IL-6/IL-10值,分析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重症组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IL-6、IL-10水平及IL-6/IL-10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值分别与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0.806,P=0.005、0.000);血清IL-6/IL-10值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敏感性为70.21%,特异性为85.42%。结论IL-6/IL-10值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IL-10值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预示不良预后,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肺部感染评分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9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其中毒严重程度分为A组110例(轻度),B组48例(中度)和C组40例(重度),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简易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对各组神经功能和智力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各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分析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和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ADL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ADL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DL评分随中毒症状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三组PCT、WBC、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T水平和不同程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早期判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发生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NO水平与急诊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5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对比其血清皮质醇、NO水平;同时对血清皮质醇、NO水平和急诊创伤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清皮质醇、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皮质醇、NO水平、APACHEⅡ评分及IS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皮质醇水平、N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均呈正相关,且皮质醇、NO水平、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均为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急诊创伤患者可见明显的皮质醇及NO水平升高现象,且与患者创伤程度、预后有重大关联。

  • 标签: 血清皮质醇 急诊创伤 NO水平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和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并取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随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和再住院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和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LVEF和LV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血浆BNP水平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正相关(r=0.812、0.862,P<0.05);LVEF和心力衰竭程度表现为负相关(r=-0.628,P<0.05);死亡患者死亡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6个月可知,相较于出院时血浆BNP水平正常的患者,血浆BNP较高的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正相关,且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NP 相关性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及AT-Ⅲ对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本院体检B超检查为轻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A组,中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B组,重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C组,以及同期体检无脂肪肝健康者100例为D组。比较四组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正常无脂肪肝的人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在正常值内,脂肪肝患者两项指标均异常,并且随着脂肪肝程度不断增加,D-二聚体含量也越高,且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AT-Ⅲ检测对评估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有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凝血的状况来反映肝脏合成相关酶的能力是否受损,对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脂肪肝 D-二聚体 AT-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