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藏丝织遗存丰富,除了文物单位收藏外,寺院殿堂内也有玲琅满目的丝织陈设。品种包括绫、绢、罗、绸、锦、缂丝、缎等,以清代纺织品居多。织物多彩织或刺绣出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吉祥图案,是中华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纹样的特点,对研究藏汉民族文化交流、中国纹样艺术等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清代 西藏 丝织品 纹样
  • 简介:<正>1982年至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都兰县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令人震惊和瞩目。以往,这一时期的丝绸重要的出土地首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剌和卓墓葬群,其次为敦煌藏经洞及莫高窟K130等处,近年,陕西

  • 标签: 丝织品 丝织物 都兰 图案 出土 唐代
  • 简介:为了解决故宫博物院库房藏品中部分古代丝织出现生霉的问题,从对库藏纺织品的病害现状调研入手,了解生霉文物本身的质地、染料成分、以及霉斑形成的环境状况,利用改进的改良型超声清洗方法和弱酸化水溶液,对多件霉变石青色丝织进行了清洗处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法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丝织品 霉斑 弱酸化水 改良型超声清洗
  • 简介:我国的丝绸艺术自仰韶文化至今,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有着“丝绸之国”的美誉。而丝绸生产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除了基本的工艺价值外,同时还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本文便是从设计美的角度出发,选择了丝绸纹样史中最为生机盎然的一笔——“生命树”纹样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这一纹样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传播路径等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就魏晋和隋唐两个生命树纹样在我国丝织艺术中发展的重要时期,从造型、色彩、主题等方面以案例的形式分别研析了生命树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点,展现了这一纹样在我国丝织历史中的设计美和艺术风貌。

  • 标签: 生命树 丝织品 艺术特点
  • 简介:<正>1988年9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都勿拉苏木哈沙图嘎查被洪水冲毁一座古墓.墓葬距地表约2米,墓内有年轻女性骨骼1具,随葬品有金马鞍饰4件,金耳环1只,金手镯1对,金杯1只,铜镜1面及丝绸残片若干.从随葬品的形制、特点判断,此墓当属金元时期蒙古汪古部的墓葬.本文主要介绍出土的丝织。1.织金锦织金锦是这批丝织中数量较多的一个

  • 标签: 丝织品 金元时期 年轻女性 随葬品 锡林郭勒盟 出土
  • 简介:  出土丝织类文物的延续性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文物保护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其所保护、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发掘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类(组织结构)、色彩、纹饰、形制及织造工艺的丝织,它们可以为中国古代丝织的研究提供珍贵、翔实,甚至绝无仅有的实物史料.……

  • 标签: 丝织品文物 出土丝织品 延续性保护
  • 简介:髹漆丝织光老化性能的测试分析,旨在了解其抗光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以精制纯漆和桐油漆料分别髹涂的丝织物及未经髹涂的丝织为试样,进行加速光老化处理。对试样的测试表明,两种髹漆试样经光照后强伸性下降轻缓,相同时段的降幅远低于丝织,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小。两种漆膜在光老化中均有轻微的空洞和裂纹,纯漆膜损伤稍大。光老化过程中,漆膜对丝纤维的保护作用较好,漆丝的结晶度未有明显下降,而未髹漆丝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出土髹漆丝织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髹漆丝织物 光老化 性能
  • 简介:为了筛选出能用于丝织文物防霉且对人、环境安全的生物代谢产物,选用目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安全性防霉剂纳他霉素,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采用抑菌圈法对现代天然丝织材料进行了防霉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以乳酸链球菌素作为助剂,500μg/g(以有效成分计)纳他霉素在丝织上防黑曲霉、青霉、毛霉效果明显。纳他霉素对白色丝织的色泽和机械强度无破坏性影响。纳他霉素在丝织文物防霉上有应用前景。

  • 标签: 丝织品 文物 纳他霉素 乳酸链球菌素 防霉剂
  • 简介:空气中的S0-2气体对丝织文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课题分别试验了各种丝织试样在50μmol/mol的SO2气体下不同时间的影响变化。通过色差分析,红外分析,氨基酸分析及XRD分析对丝织进行表征,得到了40℃下50天的干热老化丝织试样在50μmol/mol的S0-2气体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其色差变化最大。经S02气体处理的丝织试样的氨基酸成分发生改变,结晶度也变大,老化程度加大。本研究结果可为保存和保护丝织文物提供依据。

  • 标签: 丝织品 SO2气体 老化
  • 简介:剥色是古代纺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如何选择合适的剥色方法和试剂是做好染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模拟古代染色样品及其老化样品为对象,对染料剥色方法和试剂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古代常用的九种植物染料苏木、茜草、紫草、栀子、槐花、姜黄、黄柏、五倍子/栗壳靛蓝对现代丝绸用古代方法模拟染色。选取DMF、乙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2%碳酸氢钠(pH=10)、盐酸/甲醇/水(2:1:1)(括号中为体积比,下同)、3M盐酸/甲醇(1:1)和10%硫酸/乙酸乙酯(1:1)等溶剂对各种染色丝绸进行剥色实验。此外,对染色后的丝绸进行老化,并将其与未老化的样品做剥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甲醇/水、DMF、乙酸的剥色效果好,但盐酸/甲醇/水体系丝纤维水解严重。苏木、茜草、紫草、栀子、姜黄、黄柏染色丝绸用甲醇/水、10%硫酸/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剥色均有一定效果,姜黄和黄柏染色丝绸也可以用乙醇和水剥色。媒染染色丝绸用EDTA/DMF的无损方法剥色效果好。五倍子和栗壳丝绸用水或70%乙醇剥色效果好,靛蓝丝绸用吡啶、吡啶/水、DMF、乙酸剥色效果好。热老化丝绸上色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和交联作用,剥色效果不如未老化的纤维。如果剥色试剂不符合后续分析的要求可以用蒸干重新溶解或者萃取的方法。

  • 标签: 古代纺织品 染料 剥色
  • 简介:摘要:以古鉴今,为发掘古代传统清洗方法中的科学、合理成分,解决现代化学洗涤剂清洗丝织文物产生的易损伤、易残留、污染大的问题;简要回顾了皂苷、淀粉等植物活性成分,胰子、油脂等动物提取物,草木灰、天然碱等矿物质以及微生物酶等天然材料在古代日常清洗和古书画清洗中的应用记载;并简单介绍了天然材料在清洗丝织文物血迹、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霉斑、矿物质类无机污染物上的应用进展。清洗效果评估说明,天然材料对丝织文物的损伤小,适用于其清洗保护,是对丝织文物清洗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 标签: 天然材料 丝织品文物 清洗 洗涤剂
  • 简介:<正>1978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出土了一批金元时期丝织.据考证这是成吉思汗建国前蒙古汪古部的一处墓地.所出土的丝绸制品计有织金锦袍1件,织金风帽1顶,缂丝靴套1对,织锦裤脚1对,丝线编织腰带1条,以及各种残片若干.本文主要介绍出土的成形的丝织.

  • 标签: 丝织品 达茂旗 纬二重组织 织金 金元时期 花纹图案
  • 简介:为探讨新型防霉剂CM-1在丝织保护中的效果,通过抑菌活性和模拟环境加速老化实验,检验了其用于丝织保护中的生物活性,皿内抑菌实验表明防霉剂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且具广谱性。结合多种仪器分析,通过热老化、光老化、酸碱水解老化等方法验证防霉剂对丝织后期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防霉剂能有效抑制丝织褪色,红外光谱显示样品的化学结构没有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说明防霉剂可使样品对抗热老化,对样品表面有保护作用,拉力试验和X-射线衍射论证了防霉剂对丝织的拉力强度和结晶度均没有影响。

  • 标签: 防霉剂CM-1 生物活性 丝织品 色差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 简介:佳士得将于2008年3月19日,在纽约拍卖著名中国丝织收藏家LindaWrigglesworth私人珍藏。Wrigglesworth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丝绣品的发展,尤其专注于清朝(1644—1911年)服饰的收藏。这次拍卖是西方首次举办中国丝织专题拍卖会,其中拍品共150余件,总估价约为300万至500万美元。其中几件珍品曾著录Wrigglesworth女士著作《宫廷服饰》(ImperialWardrobe)中。

  • 标签: 中国艺术品 拍卖会 丝织品 纽约 鼻烟壶 收藏家
  • 简介: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 标签: 丝织 蚕桑 生产技艺 丝绸产品 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