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从酵母、无绿藻丝状真菌中提取DNA以用于PCR反应的方法。方法所用菌种包括临床分离的未知菌株和保藏菌株共23株:未知酵母菌(5株)、真皮毛孢子菌(1株)、糠秕马拉色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知丝状真菌(6株)、无绿藻(1株)、烟曲霉(2株)、拟青霉菌(1株)、茎点霉(1株)。用溶细胞酶(lyticase)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A260/A280检测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真菌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区ITS基因,经PCR扩增检验所提取的DNA质量。结果成功提取所有23株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从酵母菌、无绿藻丝状真菌提取的DNA可用于PCR反应。

  • 标签: DNA提取 真菌 DNA提取试剂盒 溶细胞酶
  • 简介:介绍了丝状腐蚀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并对实验室丝状腐蚀加速试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及如何保证结果的重现性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对实际应用中产生的丝状腐蚀现象进行模拟,为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丝状腐蚀 影响因素 实验室加速试验 有机涂膜
  • 简介:从国内外相关资料中所阐述的污泥膨胀的原因着手,分析了丝状菌繁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常见的熊状菌活性污泥膨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 标签: 丝状菌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工艺 曝气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国际及国内已报道的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作描述。结果根据众多对无绿藻病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导致人与动物致病的无绿藻现被确认为有3个种:大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及小型无绿藻。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仅是中型及小型两种。无绿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类: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滑膜炎及其纤维组织炎、系统性感染。结论随着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此病呈慢性、无痛性,未发现有自愈倾向。我国无绿藻病的诊断率可能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无绿藻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明确的方案及标准。

  • 标签: 无绿藻 抗真菌药物 真菌鉴定
  • 简介:回顾分析中国无绿藻病的发病状况及趋势,对无绿藻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真菌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作全面分析。无绿藻病的症状尚无特异性,以皮肤型为多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真菌学检查。标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手段。含特征性的内孢子是无绿藻属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发病以皮肤无绿藻病多见,系统感染少见。无绿藻病的发病在全球有上升趋势。按照中国的人口及环境状况,无绿藻病实际发病率可能远远超过目前的文献报道数,主要由于此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同时,对此菌的鉴定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目前无绿藻病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感染率。

  • 标签: 无绿藻病 大型无绿藻 中型无绿藻 小型无绿藻
  • 简介:目的研究无绿藻是否能够影响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影响Th17细胞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体外培养无绿藻,用尼龙毛柱法分离培养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两者在transwell培养板上共培养,培养2h、4h、8h、12h、24h、48h,分别收集T淋巴细胞,留取培养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细胞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从共培养2h开始,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17细胞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共培养8h后趋于稳定(P<0.05);从共培养2h开始,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逐渐升高,8h后出现下降,24h后趋于稳定(P<0.05).结论在与T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无绿藻抑制了小鼠Th17细胞的分化,但是在最初2~8h可以促进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释放.

  • 标签: 无绿藻 TH17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丝状角膜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65例丝状角膜炎患者,根据病因(干眼症、术后继发、角结膜炎、暴露性角膜炎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人工泪、高渗盐、环孢霉素、角膜接触镜等)。结果所有的病例在用药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一月内丝状物完全消失。结论丝状角膜炎较易复发,且疗程较长。但是只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的治疗,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 标签: 丝状角膜炎治疗方案
  • 简介:结果从盾叶蕨藻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化合物ⅢC29H50O,由该化合物的1HNMR、13CNMR、DEPT(500MHz

  • 标签: 化学成分研究 叶蕨 海洋绿藻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污水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其自身运营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大多污水厂实际运营现状看,多面临丝状物难以处理等难题,其不仅使污水厂设备难以可靠运行,且在长期聚集中会形成大型固体,导致丝状物的处理更加困难。这就要求结合污水厂运营受丝状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将对污水厂运营受丝状物影响、污水厂处理丝状物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及解决丝状物影响问题的策略进行探析。

  • 标签: 污水厂运营 丝状物 影响 策略
  • 简介:十余年来,每年的七至十月份,我县羊发生一种以腰和后躯麻痹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疑难病。群众俗称“软腿风”或“背折风”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曾采用抗菌消炎、抗风湿、补糖、补钙、补维生素、内服中药、针灸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均无效。被判为不治之

  • 标签: 基层畜牧兽医 后躯麻痹 对症治疗 脑脊髓 临床症状 折风
  • 简介:绿藻是直径3~30μm不等的单细胞微生物,进行无性繁殖,内含特征性内孢子。无绿藻病是一种罕见、散发疾病,目前认为小型无绿藻、中型无绿藻、P.blaschkeae和P.cutis对人有致病性。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是无绿藻分型鉴定的传统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将菌株鉴定至亚种或变种,成为无绿藻分型鉴定又一重要手段

  • 标签: 无绿藻 分类 药物敏感性 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颈部赘生物3个月余,于2013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发现左侧颈部出现红斑,随着年龄增长,红斑逐渐增大至成年,并出现结节状,未治疗。近3个月来发现颈部出现赘生物,渐增多、增大。来本院就诊。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左侧颈部片状红褐色斑,数个孤立米粒和黄豆大小的结节,部分融合,数个丝状突起。见图1、2。实

  • 标签: 丝状疣 葡萄酒样痣 合并症
  • 简介:摘要1例出生时双眼无法睁开男性患儿,双眼上、下睑缘粘连,临床初步诊断为双眼丝状睑缘粘连。全身麻醉下行双眼睑裂切开术,术后患儿双眼眼睑位置正,可正常睁眼和闭眼,眼球运动正常,可追光。

  • 标签: 唇裂 腭裂 眼畸形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状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化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以及4周后的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状角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易贝滴眼液以及氯化钠滴眼液的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丝状角膜炎 氯化钠滴眼液 易贝滴眼液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眼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种类和特征.方法对眼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病原菌鉴定,并对眼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丝状真菌与酵母菌眼部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为眼内炎.13例(15眼)均为真菌感染,其中痂病镰刀菌3例、尖孢镰刀菌2例、烟曲霉2例、谢瓦曲霉1例、黄曲霉1例、链格孢霉1例、尖端单孢子菌1例、总状毛霉1例、链霉菌1例.结论眼部丝状真菌感染仍以镰刀菌、曲霉为主,但有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 标签: 眼部 丝状真菌 真菌感染 角膜炎 致病菌 临床资料
  • 简介:绿藻是高蛋白含量的营养较全面的可食藻类,含有细胞生长因子。以绿藻菌体为原料,经纤维素酶、果胶酶的酶解作用,可一定程度提高细胞蛋白抽提率;进一步用冻融法,可使绿藻细胞壁的破坏率达97%。以破壁绿藻粉为原料,通过膜技术分离,真空冷冻干燥,可得到高纯度的绿藻细胞生长因子(CGF)。

  • 标签: 绿藻 细胞生长因子 酶解 冻融 膜分离 真空冻干
  • 简介:原生质体转化法是丝状真菌转化的传统方法,但其过程繁琐且转化效率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原本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标准方法,但近年来发现该方法还可用于丝状真菌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转化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从而可以解决丝状真菌转化难的问题.在本文中,就其转化机制、特点和转化条件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根癌农杆菌 丝状真菌 转化 T-DNA
  • 简介:丝状真菌,俗称霉菌,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于生产多种生物酶和有机酸。近年来,人们发现丝状真菌具有分泌量大、表达的蛋白有天然活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同源和异源重组蛋白的表达宿主,因此被广泛研究和探讨。简要综述了以黑曲霉为代表的几种常被用作蛋白表达宿主的丝状真菌的特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案,以及近年关于丝状真菌表达系统的最佳培养条件和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丝状真菌 黑曲霉 异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