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丘陵市政排水管道的设计思路,着重分析了丘陵排水系统的特点及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确保丘陵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具有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山区、丘陵的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河南省山地、丘陵的农村中学师资欠缺、体育教师人数少、待遇低,同时教学水平低下,缺乏场地器材,没有科研氛围等现象。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促使上述地区农村中学的学校体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河南省 山地 丘陵地区 农村中学 体育 现状
  • 简介:我国经济结束了持续35年的高速发展态势,全面进入经济转型和结构性减速的常规发展时代.后发展地区在经济转型和宏观经济减速大背景下,具有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意义.抓住经济转型、产业大规模转移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的战略机遇,着力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科学研判和正确运用,追求超常规发展应成为四川丘陵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 标签: 丘陵地区 经济减速 超常规发展
  • 简介:目的:研究视网膜血管疾病在印度喜马偕尔邦丘陵带(海拔500~4500m)的患病模式/分布。方法:对西姆拉三级医院眼科自2008-08/2013-04期间的视网膜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前瞻性研究。选取5600位中的432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数据均来自于医院记录,随后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视力,屈光,裂隙灯和眼底检查。以眼底临床记录和眼底照相记录来确定诊断。应用眼底照像机(KowaFundusCameraVX-10)进行照相,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在4323例患者中,男性视网膜疾病患者有2563例(59.29%),多于女性1760例(40.71%)。在525例(12.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3例(3.08%),中度156例(3.60%),重度120例(2.78%),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6例(2.68%)。在393例(9.10%)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I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3.01%),II级111例(2.57%),III级131例(3.03%),IV级21例(0.49%)。在660例(15.27%)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29例(5.30%),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5例(1.27%),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0.19%),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0例(0.46%),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4例(0.09%),眼部缺血综合征1例(0.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9例(0.21%),视网膜大动脉瘤5例(0.12%),近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6例(0.14%),贫血性视网膜病变16例(0.37%),白血病视网膜病变10例(0.23%),视网膜前出血52例(1.20%),Coats病8例(0.19%),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1例(0.02%)例,Eales病10例(0.23%),血管炎17例(0.39%)以及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209例(4.83%)。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疾病已经成为印度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此研究将有利于对喜�

  • 标签: 喜马偕尔邦 回顾/前瞻性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农业机械化,是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在农业机械使用和推广上,适用性是先进性的基础,适用性不强的农机,无法体现其先进性,尤其在山高坡陡田块小的丘陵山区,适用性是农机具能否产生效益,能否推广应用,能否有效推进农机化的关键。

  • 标签: 农机化发展 丘陵山区 小型农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装备 劳动生产效率
  • 简介:一、湖南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湖南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省份,除洞庭湖平原外,全省多数地区属于丘陵山区。相对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受到的自然环境、农业结构、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等制约因素较多,农业机械化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速度均明显滞后。相比而言,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提升空间更加广阔,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湖南在这方面的任务尤其艰巨。

  • 标签: 丘陵山区 湖南省 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机化 洞庭湖平原 农业现代化
  • 简介:在完成模型调试的基础上,设定一系列的施肥和灌溉情景(N1、N2、N3、N4、N5,分别表示纯氮施用量100、200、300、400、500kg/hm2;M0、M1、M2、M3,分别表示有机肥料施用量为0、7500、15000、22500kg/hm2;I0、Ib、Ik、Ig,分别表示不灌溉,在春玉米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分别灌水50mm),利用DSSAT模型在平水年2005年的光照、气温、降雨等条件下模拟不同情景下春玉米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在雨养条件(不进行灌水处理,生育期水分全部由降雨补充)下,可以在控制氮用量的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来弥补由于少使用氮肥而带来的产量损失;2)M1N4处理(7500kg/hm2的有机肥、400kg/hm2的纯氮处理)和M2N3处理(15000kg/hm2的有机肥、300kg/hm2的纯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前者为14313kg/hm2,后者为14711kg/hm2,生物量前者为24803kg/hm2,后者为24349kg/hm2,N的产量生产率前者为40.8kg/kg,后者为41.1kg/kg,N的干物质生产率前者为70.7kg/kg,后者为70.4kg/kg,均相差不大,且处于较高水平;3)在模拟灌溉条件下,肥料用量较小时,灌水对春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此时产量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肥料,肥料用量较大时,灌水的增产效果很明显,尤其在灌浆期,保证玉米水分供应对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DSSAT模型 春玉米 黄土高原
  • 简介:采用样方调查和随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6种微地形(包括:原状坡(CK)、浅沟(Ⅰ)、切沟(Ⅱ)、塌陷(Ⅲ)、缓台(Ⅳ)和陡坎(Ⅴ))的土壤水分及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1)6种微地形两两配对的Wilcoxon秩检验,CK~Ⅰ(0.110)、Ⅱ~Ⅲ(0.109)、Ⅱ~Ⅳ(0.973)和Ⅳ~Ⅴ(0.339)的相关性不显著外(P〉0.05),其余两两配对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2)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cm)→土层(20~40cm)→土层(40~6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小(P〈0.05).0~60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为:Ⅲ(13.32%)〉Ⅳ(12.28%)〉Ⅰ(10.30%)〉Ⅱ(12.03%)〉CK(9.53%)〉Ⅴ(8.22%)(P〈0.05);(3)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cm)→土层(20~40cm)→土层(40~60cm),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显著减小(P〈0.05).0~60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Ⅴ(26.0%)〉Ⅳ(25.9%)〉CK(24.9%)〉Ⅱ(20.7%)〉Ⅲ(18.0%)〉Ⅰ(15.1%)(P〈0.05);(4)不同微地形的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Ⅲ(263.82g/m2)〉Ⅱ(254.29g/m2)〉Ⅰ(238.67g/m2)〉CK(193.61g/m2)〉Ⅳ(154.86g/m2)〉Ⅴ(122.35g/m2)(P〈0.05),微地形生物量与0~60cm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呈负相关(y=-0.006x+35.30,**R2=0.690).研究结果表明: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进行植被恢复时,在按传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按微地形的水分特征有区别地配置植被恢复模式.图1,表4,参24.

  • 标签: 微地形 土壤水分 生物量 紫色土 衡阳
  • 简介:为阐明黄土丘陵区不同草本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与定点观测,对延河流域内不同演替阶段的5种草本植被(长芒草、铁杆蒿、茭蒿、白羊草、大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0~500cm土层内,各演替阶段草本群落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均表现为浅层(0~50cm)减少、中层(50~200cm)增加、深层(200~500cm)基本稳定的趋势;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着演替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白羊草群落阶段(退耕演替25a左右)达到最大值;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整体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以0~200cm土层较高;植被群落利用土壤水分土层深度随群落演替阶段逐渐加深,表现出对环境更强的适应性.

  • 标签: 演替阶段 草本群落 生物量 土壤含水量 延河流域
  • 简介:选取湘东丘陵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挖掘土壤剖面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至母质层/母岩,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数量和分布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深层土壤DOC的宏观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含量(2.33~185.26mg·kg^-1)在板岩红壤和酸性紫色土剖面上某些深层土层出现升高现象。DOC/SOC除第四纪红土红壤在浅层表土最高(1.5%)外,其他3种土壤均在60~80cm深层土层达到最高峰值(1.0%~2.5%)。SOC数量是控制不同母质土壤DOC数量的重要因素。但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DOC的宏观化学组成、结构趋于复杂,化学稳定性升高。尽管一些深层土层中DOC/SOC升高,但其DOC化学结构更为复杂,评价深层土壤SOC和DOC稳定性还应考虑其化学结构特性。

  • 标签: 深层土壤层次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紫外-可见光谱 土壤发生层 土壤剖面
  • 简介: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东渐”浪潮中。大批穆斯林向东部地区迁徙、流动。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别,在东部地区,穆斯林是产生矛盾、纠纷、摩擦较多的民族群体。东部地区要有大的担当,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发展上承担重要责任。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社会义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民族团结上作出应有贡献。没有东部的帮助,就没有西部的发展。没有东部的支持,西部进入小康社会几无可能。东部地区在经济先发展、人民生活先富起来的时候,要与西部少数民族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经济发展成果。

  • 标签: 西部发展 东部担当 迁徙流动 共同繁荣
  • 简介:一、我国供暖区域特点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建筑供暖体系。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S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S℃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图1)

  • 标签: 供暖形式 南方地区 集中供暖 日平均气温 区域特点 建筑供暖
  • 简介:大湘西地区小额贷款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缓解“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必须探寻其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明晰其转制路径、完善资金供给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寻求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于实现大湘西地区乃至全国欠发达地区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小额贷款公司 可持续发展 制度创新
  • 简介:2013年12月19日,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先生,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黎凡特地区为中心的近东地区农业起源的研究概况,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如何从采集狩猎者变为农人、以及采集狩猎群体如何与农人共存互动。携手迈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相当翔实的资料和解释。

  • 标签: 农业起源 地区农业 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家 新石器时代
  • 简介:应用Hysplit传输扩散模式计算2008—2009年大连地区酸雨和非酸雨期间的后向气流轨迹,利用条件概率和轨迹聚类法分析气流轨迹,探讨大连地区酸雨外来源。结果表明:外来源通过大气输送对大连地区酸沉降的贡献较大。大连地区酸雨主要受中国华东沿海至山东半岛经黄海中北部或经渤海及其西岸的近地面大气污染输送影响,中国华东和华南等南方内陆地区和日本海周边东亚国家对大连地区酸雨均有贡献。海洋性气团或北方大陆气团一般为大连地区非酸雨来源。

  • 标签: 酸雨 外源 轨迹模式 云中致酸
  • 简介:各个历史时期在南方开疆拓土和设置郡县,是中央王朝对广西进行行政管辖的篙矢,所具有的意义深远.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多民族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隋唐以后对广西地区的管辖手段开始进行了诸多切合实际的调整,如“绥抚”政策灵活运用、军事实力的增强、行政建置的细化等,均体现了中央王朝更加务实的治边理念.这些举措客观上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扩大并稳固了封建王朝统治的版图,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 标签: 中央王朝 经略 广西地区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溶洞桩基施工方法,并根据某大桥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桩基溶洞的发育概况,通过对溶洞发育类型及施工技术的研究,针对性的对溶洞地区桥梁桩基遇到溶洞的具体情况采取投放抛填物、下放钢护筒或注浆等施工技术进行处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