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诊小儿上肢手术335例,经肌注氯胺酮(5mg/kg)基础麻醉,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4mg/kg,左布比卡因1mg/kg,配成容量为0.8—1ml/kg,用7号针头采用肌间沟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335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 标签: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儿童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上肢手术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是否比其他方式更好。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和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监测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5、1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室期间疼痛评分及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时间。结果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各结果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 标签: 全身麻醉 喉罩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手术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的特点,以更好地为上肢损伤修复手术服务,减轻病人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方法近10年来,我科对202例上肢损伤患者行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结果184例效果佳,15例效果较差需加用辅助麻醉药,1例无效,操作时刺破血管2例,气胸及神经损伤无一例发生。结论采用细针操作法能减轻术中、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佳。能更好的配合外科医师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肢手术麻醉中使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上肢手术9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组方式为住院的先后顺序,对照组实施常规定位下神经阻滞,研究组则给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两组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神经阻滞效果较好、麻醉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同时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效果较好,能够缩短阻滞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观察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自控镇痛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救治于我院的 84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神经麻醉的对照组( n=42),与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神经入路麻醉的观察组( n=42),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 95.2%,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 88.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观察与统计,观察组患者误刺血管 1例、气胸 2例,观察组患者误刺血管 2例、气胸 4例,两组患者都出现误刺血管与气胸的不良反应,但两组之间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χ2=1.0227)。结论: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 ;完全上肢神经阻滞 ;神经入路麻醉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on brachial plexus approach anesthesia.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upper extremit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2)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2) with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8.1%) (P < 0.05); After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there were 1 case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2 cases of pneumothora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 cases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4 cases of pneumothora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groups had adverse reactions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pneumothorax,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χ 2 = 1.0227).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via brachial plexus approach anesthesia is good, it can improv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patients,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作者: 马仙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4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7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  6453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肢手术中使用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肢骨折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使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照组患者手术时使用单纯的喉罩通气全麻。观察组的患者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麻醉剂25毫升缓慢注入患者的肌间沟内进行神经阻滞1。两组的患者都使用芬太尼1微克每千克,异丙酚2毫克每千克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患者在T1和T2时,观察组的潮气量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的潮气量高。T3时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T2,T3时观察组的MAC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后疼痛的表现没有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上肢手术中使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上肢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氯胺酮麻醉 小儿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已经逐渐成为区域麻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神经组织在横断面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多样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而且是被相对高回声图像包绕的低回声区域;从纵向角度来看,每根神经表现为相对较高回声,被许多不连续的低回声条纹所间隔。上肢手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特殊,解剖学标志不清楚和神经深度随年龄不同变异大,小儿心理不成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从而增加神经阻滞的操作难度。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具有直观性,能将局麻药物尽可能的作用于神经周围,取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和肌间沟腋路联合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组相比较腋路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麻醉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 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2011年68例进行连续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同期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针灸理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结果治疗后重新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综合评估,连续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4%,对比的保守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0%,两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22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19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在治疗后1个月内缓解。3例患者在天气骤变后出现暂时性疼痛加重,气温升高后缓解。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9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复视、视物模糊3例,晕针现象2例,均于停药及停止针炙治疗后好转。结论连续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传统的药物和理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镇痛完全的特点,可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氯胺酮麻醉)组和实验(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腋路阻滞的效果确切,术中麻醉药用量小,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腋路臂丛 阻滞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锁间隙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抽取本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锁骨下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肋锁间隙神经阻滞,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镇痛时间、痛觉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肋锁间隙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与传统盲探法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神经阻滞,对照组用盲探法行肌间沟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20ml,观察两组穿刺、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阻滞效果为Ⅰ、Ⅱ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2例Homer综合症。结论对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具有阻滞所用时间短、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超声 臂丛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肢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诊疗124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62,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n=62,传统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手术麻醉临床指标、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