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治疗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存在偏瘫侧上肢痉挛的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对其痉挛上肢增加CPM机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抗痉挛治疗有效,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 标签: 痉挛 抗痉挛治疗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上肢运动想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患侧上肢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20例)实施双上肢运动想象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7.12±5.11)分、(78.04±6.8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46±4.60)分、(71.79±6.2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为(82.26±7.77)分,高于对照组的(75.88±6.49)分,(P<0.05)。结论  双上肢运动想象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  脑卒中偏瘫 双上肢运动想象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导乳腺癌术后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活动的护理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上肢功能活动指导,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屈伸、后伸、外展、外旋等上肢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上肢功能活动指导,能够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上肢功能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握拳活动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我院PICC置管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握拳活动方法。对比干预前后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量和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栓发生率对比较之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主动握拳活动可有效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主动握拳活动 PICC 上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采用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采用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机器人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照中,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普通组为54.13±3.09(分),机器人组为72.15±3.64(分),(t=17.925,p=0.010),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机器人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照中,治疗前两组差别不明显,治疗后普通组评分为50.31±2.69(分),机器人组为75.31±2.88(分),(t=18.319,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上肢机器人训练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机器人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等速肌力训练、作业治疗、蜡疗、低频脉冲电、推拿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组块测试(BBT)评定患儿手部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FMA-UE、MBI评分及BB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A-UE评分[(57.32±19.35)分]、MBI评分[(90.98±26.91)分]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肢多关节机器人 痉挛型偏瘫脑瘫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上肢功率车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上肢功率车训练联合中药内服,疗程8周,比较两者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上肢功率车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行性。

  • 标签: 上肢功率车 脑卒中 中药 上肢功能
  • 简介:上肢小面积Ⅱ°烧烫伤临床多见,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及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皮肤的自身修复。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评价不一,我们将近3年收治的烧伤面积在20%以下的Ⅱ°烧伤患者,随机分组,以目前常用的4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面积Ⅱ°烧伤 治疗方法 上肢 创面感染 自身修复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X射线的摄影技术的摄影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操作中的方法和程序。结论严格的进行X射线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可以对于患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上肢 X线 摄影技术
  • 简介:通过运用运动解剖学、运动力学等理论分析跳远中的起跳、腾空和落地的上肢技术,认识上肢技术在跳远中的重要性,以提高跳远成绩。

  • 标签: 跳远 上肢技术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本体感觉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十分常见但易被忽视,本体感觉障碍可加重患者的上肢运动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预后。本文从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障碍、临床采用的简易和成套评估工具以及机器人评估等方面,对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上肢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 机器人 本体感觉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组(60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用手摇板对患者肢体张力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MT)、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及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T评分、Asworth评分及SI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viva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肢体力量,并且使其上肢痉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复性训练 卒中 偏瘫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运动操对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上肢运动操)、对照组(常规干预)各40人。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运动操对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上肢运动操 乳腺癌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Bobath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使用Bobath技术,观察组在使用Bobath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双侧上肢训练。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组内前后比较FMA-UE、MB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M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组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FMA-UE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obath技术结合双侧上肢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Bobath技术 双侧上肢训练 脑卒中 康复
  • 作者: 常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1-0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7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 1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上肢体位干预于康复训练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上肢体位干预及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Fugl-Meyer、NIHSS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上肢体位干预于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回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体位干预 康复训练 卒中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上肢痉挛性瘫痪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