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下静脉输液的效果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8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即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并发症情况。结果上肢静脉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低于下肢静脉组。结论应用上肢静脉输液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血管损伤,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上下主被动训练对患有骨科病人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将近120例患有骨科疾病的病人,并将这些例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个组当中的人数以及性别都要均匀分布。对照组采用病人较为常规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而治疗组病人使用上下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时间为期一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疼痛时的具体状况、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充分对比。结果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于病症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仅为83.3%,在p<0.05时,我们规定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二组数据在对比过程中存在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在进行过骨科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上下主被动训练进行持续性主被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这一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提前出院、减轻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使用上下主被动训练器对于患者康复训练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推广。

  • 标签: 骨科病 上下肢关节 主被动训练器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上下主被动训练对患有骨科病人康复效果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医院资源进行整合,从中挑选出将近120例患有骨科疾病的病人,并将这些例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个组当中的人数以及性别都要均匀分布。对照组采用病人较为常规性的运动康复训练,而治疗组病人使用上下主被动训练器进行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康复训练时间为期一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疼痛时的具体状况、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充分对比。结果:通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对于病症治疗的康复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仅为83.3%,在p

  • 标签: 骨科病 上下肢关节 主被动训练器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联合应用上下康复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21.10-2022.9期间收治的7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n=35)实施上下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不同手段康复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上下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合理应用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上下体功能,促进患者行动能力不断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康复期脑梗死 上下肢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下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在康复期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6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均在2022年4月-2023年4间接受康复训练,盲选法分组(常规组、护理组/n=30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上下康复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护理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以及总分均较常规组更高,P<0.05。护理组较常规组Barthel指数、BB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期间配合上下康复训练器可更好的改善肢体功能,并提升自理能力,可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器 康复护理 康复期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抗血小板及营养脑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加以进行康复训练。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上下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结果治疗前,两组上下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B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下运动功能,促进了的预后恢复。

  • 标签: 药物 康复训练 脑卒中
  • 简介:摘要:康复训练器是现代康复设备的主体,目前康复训练器已经普遍被医学界重视,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国家,它们在康复训练器领域的技术已经十分完备。然而我国在康复训练器领域的起步较晚,在一些技术层面更是没有办法和欧美的传统国家抗衡。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主被动康复上肢康复装置的设计,首先对主流的上肢康复装置的运动原理做了简要的分析,设计了一款可以应对在事故中利于上肢进行康复的训练器。本次设计采用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康复训练器的设计思路,采用的是主被动的设计思路,防止活动的角度或者是力度过大,在支座上装有上肢屈伸设备,以及前后摇摆设备,来保障患者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肢体可以自由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开合机构以及滚柱丝杠等机构来对传动保驾护航。

  • 标签: 上下肢康复  结构设计  应用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下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对肢体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后组另采用上下主被动康复训练器训练,对比组间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FIM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在临床上应用,可同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器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肌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后,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20年5月-2022年7月期间),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早期康复上下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上下功能恢复,达到对患者全方面康复的实现,说明此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下肢功能 急性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护理方式作为依据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下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上下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上下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上下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中医康复护理 上下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组(3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康复组(37例,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康复上下功能恢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促进上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收治的7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组(3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康复组(37例,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康复上下功能恢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促进上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病发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对患者上下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价值。方法:以本院康复科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样本,采样时间设置在2019.02~2022.07时间段,利用分组对照方法,探析具体治疗效果,区组随机化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治疗,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常规治疗+早期康复训练,纳入统计不同治疗组患者(1)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Fugl-Meyer评分。结果:相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各项研究指标经过治疗干预,数据优化趋势积极,(P<0.05)。结论:病发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可及时改善患者上下功能恢复水平,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提升价值显著,优化预后状态,临床推广价值积极。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卒中 偏瘫 上下肢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并统计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注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注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注。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
  • 简介:应用澳大利亚产Kinitech等速肌肉力量测试系统对四组被试的短跑一、二级运动员的肩、髋、膝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测试,分别在60°/s、240/°s两种测试速度下,测定三关节屈、伸肌的最大峰力矩、相对峰力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短跑成绩的多种等速肌力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短跑成绩与上下等速肌力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短跑运动员关节肌力的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和对比材料。

  • 标签: 短跑 肌肉力量 肌肉力矩 灰色理论优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锻炼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选择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在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各66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锻炼的方法,两组患儿在2周后对双下肢痉挛评分,改量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儿预后及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在临床推广的意义非常大。

  • 标签: 脑瘫患儿 下肢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梗死 下肢偏瘫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硬块形成,疼痛影响行走。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康复治疗 静脉系统 静脉瓣膜 皮肤表面 血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