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学派的学者大多《》、《》兼修,这对于完善《韩》的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的《韩》学者共计26人,其中《韩氏》者3人,《梁丘》者2人,《孟氏》者7人,《京氏》者8人,《盂氏》、《京氏》者1人.》家数不明者5人。

  • 标签: 《韩诗》学派 《易》 《诗》《易》兼习
  • 简介:佳句难搜刮肚肠,寒灯瘦影照空墙。推窗翻破长天卷,欲借秋风补一行。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汉代术数易学发展迅猛,《焦氏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部易学著作内保存不少的引诗论诗材料,是研究西汉末年诗学发展演变走势的语料。《焦氏林》对《》的征引,于使用目的上是取象以言吉凶,手法上彰显的是象征对比兴的融通。清人陈氏父子、王先谦、冯登府等已经注意到《焦氏林》用《》,但未将用《》放置到西汉末年《》学的学理层面去解读,故而也未能更好地还原出西汉末年诗学的面貌。

  • 标签: 《诗》学 西汉末年 “诗” 《易林》 《焦氏易林》 发展演变
  • 简介:经(1867—1926),字刚甫(一作“刚父”),号蛰庵,署蛰庵居士,揭阳棉湖(今揭西)人,光绪十四年(1888)就读广州广雅书院,十八年(1892)登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右丞。在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退居京都,躬耕不辍。民国政府曾3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曾经都固辞不受。其后,曾经在直隶宁河杨漕(今属天津宁河县)10多年,192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宣南丞相胡同潮州馆。

  • 标签: 名家 岭南 瑰丽 诗笔 广雅书院 财政部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9
  • 简介:因而李白的《蜀道难》在吟蜀的作品中,不仅在李白的整个诗中,其它作品虽然没有明言《蜀道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简介:方孝孺和郭沫若等人的作品,方孝孺目睹了蜀王之德治而作《蜀道》,李白曾作《蜀道难》极言蜀道之险

  • 标签:
  • 简介: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深闺小姐杜丽娘因诵读《诗经》首篇《关雎》而产生了对于爱情的渴望,充分体现了明代《诗经》学的新气象。明代的《诗经》研究,最见性情,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学术思潮一脉相通。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身上还可以看到“温柔敦厚”的“教”精神对汤显祖影响也很大,他所强调的“情”不是滥情,而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标签: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简介:摘要李清照以清新婉约的词风而闻名,提起她很多人便以为其只是心系闺阁忧怨、个人愁情的女子,殊不知易安也有金刚怒目、壮怀激越、豪气满腔之情。她的纵谈阔论指点江山,针砭历史见解独到。不读就不能够理解一个完整的李清照。本文将从壮怀激越,阔论英雄;爱国豪情,不逊须眉,情深意重,愁思难剪等三个方面浅析安诗歌。

  • 标签: 李清照诗阔论英雄
  • 简介:》是中国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亦是最古老的卜筮之书。除意广涵深的哲理外,《》卦爻辞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分析卦爻辞的描写内容、艺术特征、运用意象可知,其与《》具有一迈相承的文学意蕴。进而可见,《》亦为古代文学之源,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 标签: 《易》 《诗》 文本内容 艺术手法 意象
  • 简介:在中国《诗经》学史上,郑玄的《毛诗传笺》久负盛名。尤其是他利用由古代礼义与礼例对《》作了制度化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以来说《》的重要发展。然而,作为郑玄《》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的“以”,却常为世人所忽略。本文通过对《郑笺》与《注》的梳理与论证,指出郑玄以《周易》卦爻象与《易传》笺《》,虽然大多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有的甚至是随文引申有感而发,但是他借助《周易》话语,运用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理论表述自己对《》的理解,丰富和深化了《》学的“比兴”手法、“天命”观念与讽喻功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动向。

  • 标签: 周易 诗经 郑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8
  • 简介:二、由墨家引《》论《》看墨家的《》学观念,《墨子》引《》与,《墨子》引《》11条中

  • 标签: 诗学 兼论战 墨家传
  • 简介:东在儿童的艺术构思方面作了全新的探索。他惯于撷取真实而独特的生活画面,将“画面式”括号和“倾诉式”括号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将儿童的画面效果和抒情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 标签: 邱易东 儿童诗 艺术构思 括号艺术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坤简的二元对立。

  • 标签: 易简 乾坤 易传 易道 天下之理
  • 简介: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惯"的引入及其译者惯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关系研究把翻译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承认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态关系。译者惯促成了翻译规范的形成,而翻译规范又反过来帮助塑造翻译语境中译者惯。本文以胡适的诗歌翻译为个案,通过考察"五四"时期胡适译从主题到诗体的嬗变来剖析译者惯与翻译规范的相互影响机制。

  • 标签: 翻译规范 译者惯习 胡适 诗歌翻译 五四时期
  • 简介:在魏晋南朝时期并没有“玄言”的名字,“玄言”的概念是今人提出的。结合南朝人的论述不难看出,所谓玄言其实就是南朝人所说的受了玄学之风不良影响的。不过,南朝人所指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趋向、作品基调、辞采和词趣四个方面,而当下的研究却并未完全据此立论,往往脱离南朝人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魏晋诗歌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然后名之日“玄言”,并据此为他们的玄言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研究者所面对的作品互不相同,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达成共识。

  • 标签: 刘勰 钟嵘 玄言诗 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