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静嘉堂所藏《》钞本如陆心源题跋所言是邵晋涵对《》辑佚和校勘时的工作本。只是并不是象所期待的邵晋涵辑佚的底稿,而是与影库本所本之翰林院钞本同出一源的过录本。静嘉堂本中校改文字数量多而复杂,呈现多层次的改动目的。静嘉堂本的校改与《考异》与殿本的校改有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旧五代史 清辑本 邵晋涵
  • 简介:》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本史书;从音乐文献校勘学的角度看,其中乐志具有典型意义。通过这一个案,可以观察到音乐文献校勘学的三个要点:其一,音乐书是古籍中的小众文献,版本简单。因此,音乐文献校勘要重视他校,亦即在整理和阅读时调动群书,把校勘和考证结合起来。其二,音乐术语在长期应用中形成了某种弹性。因此,校勘时既要考察这些术语在音乐史上的表达习惯,又要考察其语言环境。其三,类书和音乐古籍引书有摘引的习惯。因此,校勘时要把引文和古籍原文区别开来,充分发挥相关古籍作为参校资料的作用。

  • 标签: 《旧五代史乐志》 校勘 音乐文献
  • 简介:财经词语是国内研究的一个新兴的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宋代的财经词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成书于宋代的《平话》为基本材料,结合其他文献对该书所涉及的财经词语进行梳理。文章分类考释了有关货币、税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财经词语。

  • 标签: 宋代 财经 词语 五代史平话
  • 简介:谈及老家马蹬坝村的田地.必得从我的曾祖父说起。曾祖父家境不错,当时拥有10亩稻田,还有几家佃户。到了我爷爷十几岁的时候,家道中落,家里甚至拿不出钱供我爷爷去县城读书。不得已,家里卖掉了红李子沟的一块水田,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从唐哀帝天{;占四年(907年)朱温篡唐自立,至北宋赵氏统一全国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统治福建的是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闽国。唐末光启元年(885年),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入闽。王氏兄弟依靠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积极推行“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宁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劝谕农桑,招抚流亡,交好邻国,奖励通商.闽中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一度呈现升平气象。

  • 标签: 闽国 铸币 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历史 统一全国 光州固始
  • 简介: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本文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道经 白话词语 考释
  • 简介:瓶口呈漏斗状,口部较深。细长颈,圆腹曲收,圈足略外张。瓶口外侧、颈部均饰弦纹。两侧肩部与腹底有对称桥形穿带,之间为带槽。肩部饰有放射状叶纹、弦纹,腹部垂饰联珠灯笼纹。通体饰褐釉,圈足内底无釉。

  • 标签: 瓷瓶 肩部 颈部
  • 简介:处于近代汉语初期。这一时期,“了”“着”“过”等汉语体貌助词逐步形成,体貌表达形式有了显著发展。本文尝试对唐汉语的体貌表达形式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考察,初步建立起“两类、三项、六层”的体貌系统,即[[F[[[V1+O]2+C]3+A]4]5+句式成分]6。其中,“两类”是指“词汇体”和“语法体”,“三项”是指“动貌”“情状体”和“视点体”,“六层”是指“V层”“VO层”“VC层”“VA层”“FV层”和“S层”。

  • 标签: 唐五代汉语 体貌系统 “两类、三项、六层”
  • 简介:在多年使用、维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精轧机组设备装配、润滑油油质控制等技术标准,延长了精轧机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稳定运行。

  • 标签: 精轧机组 维护 管理
  • 简介:宫词是以描述皇宫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七绝组诗,是反映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唐四部宫词为考察依据,对该时期的宫廷游艺活动进行全面揭示。研究认为,唐宫词描写的宫廷游艺活动主要包括球技类、射猎类、游赏类、水戏类、博弈类、民俗类、游戏类、舞蹈类等八类;这些宫词在体育史学、体育文学、体育民俗学以及当今体育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唐五代时期 宫词 宫廷游艺 价值
  • 简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春,永定县知县徐印祖要求本县官民推荐一位居于乡间又年高德劭、子孙满堂的男性,把他树为乡民的楷模,对他“施行乡礼”。“施行乡礼”即接见并宴请年高德劭者以示敬意。此议一出,知情的人都认为非阙凤起莫属。徐知县听闻后,立刻派人邀请阙凤起及其子孙到县城来做客。

  • 标签: 康熙 清朝 知县 历史
  • 简介:国计使是十国时期后梁设置的一种中央财政使职,至后唐时废止。其时南方割据,福建的王闽政权立国之后,亦仿效中原王朝设立国计使一职,作为闽国的财政职官。闽国的国计使职承袭了后梁国计使的官称与财政管理职能,同时,为了适应闽国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演变出了自己的特点。后梁的国计使职突出其军需职能,而闽国设置国计使以征敛财富供君上用度为主要目的。此外,闽国国计使任职官员往往拥有极大的权力能够干预其他政事,因此他们的行事官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闽国政局的治乱兴衰。

  • 标签: 五代时期 闽国 国计使职
  • 简介: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较为发达,其教材多样,既包含儒家经典,又有自编的地方教材,思想内容广泛;教育体制相对完善,有州县等官学,电有家学、义学等私学,且有特色的寺学教育。唐时期敦煌的童蒙教育在传承中原传统文化,提高当地民众素质,培养当地民众的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以及规范当地社会风俗,普及教育,打破贵族对学校和教育文化的垄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一时期敦煌童蒙教育作用的分析,可为当代文化传承及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唐五代时期 敦煌地区 童蒙教育 文化传承
  • 简介:先秦至唐哀悼诗人受佛教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皎然、贯休、齐已、灵彻、灵一、护国、栖白、归仁、虚中、清尚、无可、可止等诗僧,二是有明显爱佛倾向或写有与佛教相关作品的诗人,如东晋初、东晋末、晋宋之际的孙绰、支遁、慧远、谢灵运等,南齐竞陵王萧子良及沈约、谢胱等“竞陵八友”,梁、陈时期的徐陵、江总等,初盛唐的王勃、杨炯、陈子昂、王维、张说、李白、杜甫等,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晚唐的李商隐等。因篇幅所限,现着重论述后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唐五代 佛教 诗人 先秦 晋宋之际 中唐时期
  • 简介:敦煌社会妇女地位已经研究出来很多成果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晚唐时期敦煌地区出现的一些有关女性文书,并对结社文书、当时社会存在的男少女多现象、以及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这些社会现实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地探讨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 标签: 晚唐五代 敦煌文书 结社 男少女多 一夫多妻制
  • 简介:谨遵祖上的教诲,陕西省勉县漆树坝镇张家桥村张氏家族历经,依然在保护着一棵曾救过他们祖辈性命的古树。如今,古树已经700岁了,67岁的张彩兰老人希望等她和老伴百年之后,能够长眠树下。

  • 标签: 张氏家族 古树 保护 陕西省
  • 简介:<正>李芳民先生撰写的《唐佛寺辑考》一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是一部高质量的历史佛教地理学著作,对于唐文学、历史、佛教史研究有学术参考价值。李氏一书主要依据相关史书、方志、诗文、佛教典籍、唐人小说等文献。但因唐时期文献繁多,难免有所遗漏。对此,已有几位学者予以补充~①。事实上,还有一类文献为

  • 标签: 唐五代 唐人小说 学术参考价值 辑补 佛教史 佛教典籍
  • 简介:宋初正值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极其繁荣,婚姻观念异常开放,婚姻生活多彩多姿,敦煌即其缩影。本文依据浩博的敦煌文献,以敦煌妇女为例,对这一时期的婚姻开放性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 标签: 唐五代宋初 婚姻开放性 敦煌 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