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资治思想最早源自《尚书》的殷鉴思想,它是历史功用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资治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史官制度、实用理性主义及王道思想密切相关。虽然历史功用思想和资治思想有庸俗适用主义和牵强附会的色彩,但其对后世有历史鉴戒作用,具有重要的当代历史价值。

  • 标签: 《尚书》 资治思想 历史功用思想 鉴戒作用
  • 简介::《尚书·虞夏书》被认为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作品,其具体成书时间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在时间界定上,《诗经》比《尚书》有更为明确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相同的语义,是语言时代性的重要表现。根据语言的这一时代性特点,将成书年代模糊的《虞夏书》与有相对明确的成书时间的《诗经》进行比较,找出二者在词汇使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能够为《虞夏书》可能的成书时间提供线索。副词词义的有限性确保了它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因此统计副词中同义异词的现象更为准确方便。通过比较《尚书·虞夏书》和《诗经》的副词使用,可以看到仅在《雅》或《颂》中出现的《诗经》里使用频率极低的部分副词,在《尚书》中有较高频率的出现。《虞夏书》和《诗经》共同使用的全部副词,在《诗经》被认为是西周时期所作的诗篇中都有出现。仅见于《风》的副词在《尚书》里绝大部分都没有出现。由此可见,《虞夏书》同《诗经》中被认为产生在西周时期的那部分作品中的副词使用习惯极为相似,《尚书·虞夏书》三篇很有可能为西周时期的文献。

  • 标签: 尚书 诗经 副词 西周
  • 简介:尚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颊水,相被冕服,凭玉几。”对于这句中的“洮额水”的“洮”字,旧注有三种解释。一种释“洮”为盥手。孔颖达疏:“王将发大命、临群臣,必斋戒沐浴。今以疾病之故,不能沐浴,但洮额而已。《礼》洗手谓之盥,洗面谓之赜……颓是洗面,知洮为盥手。言水,谓洮额俱用水。”

  • 标签: 《尚书》 旧注 考辨 孔颖达 《礼》 沐浴
  • 简介:伴随着"制礼作乐"的过程,周人的修辞技能和文体意识都不断提高,尤其是周代重要政治制度之一策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书面形式的"策命"代替了口头形式的"命",促成了具有清晰文体特征的策命文书的形成。这种专门应用于特定策命典礼场合的政治性文书使灵活易变的口头文体固定化,由于经常性地撰制和发布,逐渐形成了形式严谨、体制固定、内容明确、词语古奥、语言高度雅化和程式化、风格庄严肃穆的文体特征,《周书》诸诰便是在这种策命文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后形成的。这种"命体"的策命文书体现了原初形态"书"篇的文体模式,决定了《尚书》诰命篇章的文体特征,对后世众多散文文体,尤其是官方应用性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尚书 策命制度 文体
  • 简介:本文以《尚书·盘庚》篇内容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天命"思想在商代中后期已经形成,并成为盘庚迁殷的思想渊源。目前学术界考证洹北商城即盘庚所迁之殷,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本文探讨了殷都的布局与宗庙建制,并提出洹北商城1号宫殿为盘庚时期祭祀"上甲十示"的集合宗庙。

  • 标签: 盘庚 殷都 洹北商城
  • 简介:记载了明代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襄席书一家世系、宗族发展史和重要人物事迹。叙述了遂宁席氏从始祖席友轸至第十一世席渤、席沛等家族成员的姓名、字号、行次、生卒年月日、科第、职官、妻室、子女、寿数、葬地等情况。提供了研究席书及其家世的有关资料。

  • 标签: 席书 席春 席彖 席上珍 家族源流 世系
  • 简介:夏含夷《略论今文〈尚书〉周书各篇的著作时代》一文根据金文语用所反映的时代性,判断《尚书·周书》之《金滕》、《洛诰》、《吕刑》、《多方》、《立政》等篇为东周作品。笔者通过核查《金文引得》等文献,认为其对金文中"以"、"之"、"及"、"厥"、"其"、"作"、"为"、"肆"、"穆穆"等语词的语用时代判断有误,故据此得出的对《周书》的时代判断也就不可靠了。通过这一辩证,笔者对于历史语言学方法在文献断代研究中的应用也提出了一管之见。

  • 标签: 《周书》 历史语言学 语用 断代
  • 简介:文字作品构成的途径有二:一为先"口出"后"笔书",如古史官所谓"记言"以构成书面文字作品,"口出"有时将经历一个较长间隔才得以"笔书";二为直接构成"笔书",并非对"口出"的记录所成。《尚书》作为记言的古史,多为对"口出"者的记录,但亦有当时就为"笔书"者,此即《尚书》中标明为"书"者,一是先"笔书"后"口出"者,如祝文、命龟之辞、命文(诏命);二是典、占兆书、占兆纪录、簿册文、刑书之类的单纯"笔书"。这些"笔书"即"文笔之辨"意味的最早的"笔"体。这些"笔书"之类文字,具有契约性、公家公用性的特点。对最早一批"笔书"之类书面文字的探索,具有"文笔之辨"溯源的意义。

  • 标签: 言笔 文笔之辨
  • 简介:《风与草:喻中读〈尚书〉》(以下简称《风与草》)是喻中先生新近的著作,在自序中喻中先生自谦地说:"本书不是关于《尚书》的学术研究,至少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学术研究……本书是关于《尚书》的读书笔记",[1]而在笔者看来,此书不仅仅只是50篇读书笔记的汇编,而是一本根据《尚书》所做的关于三代政治过程、政治实践与政治状况的研究著作。

  • 标签: 《尚书》 解读方式 学术研究 读书笔记 研究著作 政治过程
  • 简介:门克新(1326—1396),在明洪武朱元璋皇帝时,是“贵为六卿.居礼曹之首”的一代名臣。然其籍问题,一直是近500余年来一个不清的史遗问题。阅检明清以来《史》、《志》关于门尚书相关资料及史实,其述生平大致相同,差异主要在说籍上。说门尚书籍地为明“秦州”、“秦州门家河(即今天水市秦州区门家河)人”的史料主要有:《明史》、《明实录》、《大明一统志》和《天水市志》。

  • 标签: 叶落归根 尚书 洪武 《大明一统志》 续考 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