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流脑是流行性脊髓脑膜炎的简称,该病有发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3-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一、流脑为啥偏将小儿找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脑部疾病,此种球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在低于37℃或超过

  • 标签: 脑膜炎双球菌 流行性 脑部疾病 发病季节 儿童 外界环境
  • 简介: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由于呼吸道侵入,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通过咳嗽、喷嚏和飞沫等空气传播,居住在拥挤、通气不良处者易患本病。5岁以下儿童易发此病,6—12个月婴儿为高峰发病期。一旦暴发流行,大孩子患病者增多,

  • 标签: 警惕流脑
  • 简介:流脑的全称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冬春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只有少数成人发病。脑膜炎双球菌通常寄生在病人和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当这些人说话、咳嗽、呼吸、打喷嚏时,病菌随着飞沫飘散在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在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就会感染发病。

  • 标签: 脑膜炎 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冬春季节 少年儿童 健康人
  • 简介:<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以15岁以下儿童多见,入冬开始便有患儿发病,春季三、四月达高峰,夏初则下降。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脑膜炎双球菌借飞沫传播,通过鼻咽部侵入人体。其大多数因人体具有免疫或抵抗力而局限于鼻咽部,成为带菌状态或产生上呼吸道炎,仅有极少数由于人体缺乏免疫或抵抗力弱而从鼻咽部粘膜进一步侵入血液致败血症,部分病原菌继续侵入脑脊髓膜而产生化脓性炎症。

  • 标签: 上呼吸道炎 鼻咽部 飞沫传播 脑膜炎双球菌 呼吸道传染病 咽部粘膜
  • 简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危害性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因此,应高度警惕,加强防范.

  • 标签: 发热 头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 简介:从1985年到1994年我县对45万人次进行接种观察,结果显示接种流脑多糖菌苗不仅打断了流脑流行环节,而且大大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现降至0.21/10万,1985年至今,每年只有1至2人患病,为未接种菌苗者,观察表明流脑多糖菌苗人群保护率为98.61%。

  • 标签: 流脑多糖菌苗 控制流脑 接种 疾病控制
  • 简介: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型脑膜炎。流脑由病人和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容易感染免疫水平低下的儿童和老人,病人会出现恶寒、发热、呕吐、出血性皮疹、肝脾肿大等全身中毒症状,死亡率高达40%~60%。

  • 标签: 流脑 病人 阻断 流行 肝脾肿大 出血性
  • 简介:为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及时防制可能出现新的流行,我省在广州、韶关、清远三市设立了流脑监测点,现将1990年我省流脑疫情及各监测点工作情况整理如下:一、疫情概况1,发病率:1990年全省疫情较为平静,各地未见有暴发点报告。全年发病109例,死

  • 标签: 三市 疫情监测 监测点 暴发点 流行菌群 抗体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滁州市C群流脑的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今后C群流脑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度流脑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流脑患者中检出5例C群Nm,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检出4株C群Nm;在地区分布中,南谯区乌衣镇中学发生5例C群流脑为局部爆发,其余为散发病例;病倒中学生占71.42%,10~20岁年龄组占71.42%;有A群流脑疫苗免疫史占82.14%,有5例流脑A+C二价疫苗免疫失败。结论C群流脑病例来势凶猛,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接种A群流脑疫苗不能阻止C群流脑流行;为防止发病控制疫情扩散,应对20岁以下人群和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等易感群体提供免疫保护。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特征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人群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抗体水平及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于2000年10~12月在广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采集流动人群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A群流脑抗体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1026名流动人群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917人,阳性率为89.28%,GMT为1:17.流脑菌苗接种率为17.64%,181人已接种流脑菌苗者抗体阳性率(93.90%)和GMT(1:21.86)明显高于845人未接种者(阳性率和GMT分别为88.40%和1:16.11)(P<0.05).抗体阳性率和GMT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20岁组最高(93.6%),40岁以上组最低(71.4%),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广州市流动人群对A群流脑具有较高的免疫力,但人群流脑菌苗接种率低,且高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较低.提示今后在流动人群聚集地开展流脑菌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水平实属必要.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动人1:7 抗体 接种
  • 简介:目的了解C群流脑爆发疫情特点,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市包河区某职业学校流脑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3年12月10日到2004年4月12日,共发生8例流脑病例。从其中1例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C群脑膜炎双球菌。对5名病例的13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鼻咽部脑膜炎双球菌采样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5.6%,B、Y、X、H群各占0.74%。55名教职员工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2.7%,B群5.5%,Y和29E群各占1.8%。对该校师生员工分别施行应急服药和接种A+C流脑疫苗等综合性处理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生C群流脑爆发疫情后,应急接种A+C流脑疫苗,可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 标签: 职业学校 流脑爆发 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