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等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主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中大声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他认为,这是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由于小说对读者有“熏”、“浸”、“刺”、“提”的作用,“感人之深,莫此为甚”。所以说,“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他郑重的提出:“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著名作家吴趼人曾这样描绘梁启超发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后,当时小说的群

  • 标签: “小说界革命” 吴趼人 科幻小说 历史小说 新小说 小说理论
  • 简介:法国大革命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性的事件直到晚清"小说革命"时才真正广为国人所知。其形象在进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小说的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中西方文化角力的过程,受到提倡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思想影响的中国小说传统向法国大革命这一异国事件开放了主题,而融入中国小说的法国大革命形象又受到中国传统的题材和叙事模式的制约,并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内涵,从中亦反映出晚清文学的总体特征。

  • 标签: 晚清 小说界革命 法国大革命 罗兰夫人 新小说
  • 简介:梁启勋是梁启超的二弟,康有为万木草堂的弟子,曾追随乃兄参与维新运动。1902年梁启超倡导“小说革命”和“新小说”,梁启勋是其中成员,提出自已的小说反映论理论、社会学批评和小说的文化比较方法。

  • 标签: 梁启勋 小说界革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它终于使古代小说的研究成为一种学术,以《红楼梦》研究为代表的古代小说研究正是整理国故运动的一个重要实绩,但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来说

  • 标签: 国故运动 小说界革命 整理国故
  • 简介:"诗革命"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已经为学术所肯定.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针对其口号提出前前后后诗的动向、发展、延续、影响等一系列过程做一些梳理,可以从其理论精髓和创作的内在方面,更清晰、更深入地展现晚清那批具有改良革新的政治愿望和文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那场文学界的维新运动.

  • 标签: 诗界革命 新学诗 新派诗 新粤讴 改良主义
  • 简介: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横跨一个半世纪的中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个案中最宏大、最复杂的社会变动。这段时间的中国革命包含了政治学理论中所有类型的“革命”——千禧年式的农民叛乱(太平天国),无政府式的暴动(义和拳),政变(西安事变和林彪事件),军事叛变(北洋军阀时期),国共内战(1945-1949),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性动乱(文化大革命)。其中同时伴随着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文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这种竞争至今仍在台湾海峡两岸以及海外许多华人社区以各种不同形式持续着。本书不打算研究这些革命,而只是研究对这些革命的“讲述”。更具体地说,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以“小说”形式对这些历史变动所作的叙述。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小说”被卷入革命之中,担负起“新一国之民”(梁启超)或“改造国民性”(鲁迅)的重任;另一方面,“小说形式”本身也在这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生着不容忽视的“革命”。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想象、虚构和叙述历史与现实的方式。“小说”有时直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齿轮与螺丝钉”、“旗帜和炸弹”),有时,却于边缘处记下了正...

  • 标签: 历史小说 革命历史
  • 简介:关于“诗革命”的源起,学术一般都认为“诗革命”是梁启超等人在戊戍变法前一二年提出的。《中国文学史》说:“在戊戍变法前一两年,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而不及黄遵宪。这种观点极有代表性,但值得商榷,原因有二:

  • 标签: 嘉应诗人 诗界革命 黄遵宪 史学思想 丘逢甲 革命理论
  • 简介:<正>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维新思想,兴起了“诗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前,“诗革命”主要是接受外来的影响,“挦(?)新名词以自表异”;戊戌变法后,则越来越趋于通俗化,比较注重从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尤以受粤讴的影响最为显著.一九0二年,黄遵宪给梁启超写信,主张创作一种内容上“弃史籍而取近事”,形式上“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的“杂歌谣”.梁启超接受这一倡议,在《新小说》创刊后,特辟“杂歌谣”一栏,专门发表富于民间文艺特点的通俗诗作.《新小说》创办期间,共出“杂歌谣”九辑,其中五辑是“新粤讴”(又名“粤讴新解心”),一共二十二首,作者是珠海梦余生(又署名“外江佬戏作”).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对这些新粤讴给予极高的评价;“乡人有自号珠海梦余生者,热诚爱国之士也,游

  • 标签: 诗界革命 粤讴 梁启超 《新小说》 黄遵宪 《饮冰室诗话》
  • 简介:晚清杰出的爱国诗人、广东名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其《人境庐诗草》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诗革命”的一面旗帜,对“诗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黄遵宪 诗界革命 新诗派 诗歌风格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立法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租界的立法相比较,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的立法具有一些特性,主要是:从法规体系和单个法规方面来审视,其立法缺乏系统性;从立法内容方面来分析,其立法具有革命性;从民国立法史方面来考察,其立法具有开创性。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立法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中包括立法后的实施、立法的意义、与中央立法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上海华界 立法 比较
  • 简介:晚清“诗革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历程,在其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都受到西学的影响。“新诗”阶段引入新词语,创新意识极强;“新派诗”阶段吸收西学更为自觉,主要表现为新意境的拓展;“新体诗”阶段侧重于西学对诗歌本体的影响。由此可见,西学对诗革命的启迪是循序渐进,由外至内,进而达到全方位的影响,从而加速了中国古典诗歌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 标签: 西学 诗界革命 新诗 新派诗 新体诗
  • 简介:晚清“小说革命”推动了中国文学变革转型的同时,对一衣带水的韩国“小说革命”变革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清文学革命代表人物梁启超在韩国知名度颇高,其相关著述在韩国开化期广为流传,著述中所蕴含的文学思想和小说变革理论被韩国思想启蒙家和小说革命的倡导者吸收借鉴,最终实现了韩国化的阐释并被付诸具体实践。这与长期以来中韩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以及韩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密不可分。

  • 标签: 小说革命 影响关系 启蒙 思想渊源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曾多次提到鲁迅这个光辉名字,号召一切共产党员、干部、文艺工作者都要学习鲁迅。毛泽东同志称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说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并对鲁迅的一生给以崇高的评价:

  • 标签: 鲁迅 辛亥革命 遵命文学 十月革命 小说创作 革命民主主义
  • 简介:《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 标签: 《清议报》 诗词 康有为 蒋智由
  • 简介:《女钟》是晚清一部集大成的妇女问题论著,由金天翮于1903年7月完成。该书以倡导"女权革命"为宗旨,依据欧美女权运动的历史与现况,将中国各项女性权力的获得区分为当下与稍后实施两个阶段,最终希望凭借女权的全面实现,完成与男性共建"新政府"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一连贯的革命,金天翮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新式教育,把女性铸造成为"新国民",女性因此可以其"国民之母"的诞育能力,保证"新中国"的肌体健康。

  • 标签: 《女界钟》 金天翮 女权革命
  • 简介:1996年公布了康有为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批注,涉及丘逢甲与黄遵宪“争雄”、丘逢甲与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关系以及“诗革命”等重大问题。丘、黄“争雄”确有其事,但由于当事人恰当的处理和梁启超的斡旋,终使二人成为朋友,并对“诗革命”队伍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诗界革命” 黄遵宪 丘逢甲 康有为 梁启超 当事人
  • 简介:作家档案庄秦,重庆人。天涯社区莲莲鬼话版主,中国最优秀的悬疑小说作家之一。平日以爬格为乐,自幼视柯南道尔、程小青为偶像,后来迷上了爱伦·坡的恐怖惊悚小说。2002年底误入惊悚故事泥潭,不能自拔。

  • 标签: 小说作家 中国 人物 柯南道尔 重庆人
  • 简介:1941年元旦刚过,罕见的寒流袭击着北国边陲,气温骤降至零下50度。漆黑的夜空,没有一颗星星。阵阵抽搐的寒风无孔不入,像犀利的针直扎路人的肌肤。簌簌降落的鹅毛大雪把道路两旁的树木凝固成了形态各异的雕塑,有的像亭阁式的宝塔,有的像穿着战袍的武士。流沙似的积雪填满了坑坑洼洼,凝固成了一马平川的银色原野。

  • 标签: 长篇小说 节选 凝固 原野
  • 简介:<正>《日出东方》是黄亚洲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运用五十多万字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进行完美描述。作者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进行精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真实的历史事件,运用特定的历史语境进行艺术重构,不仅描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一系列曲折过程,也成功塑造了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的真实历史。一、还原历史真实与其他历史革命题材相比,《日出东方》这部小说

  • 标签: 中国共产党早期 历史真实 革命党 人物形象 历史事件 革命题材
  • 简介:文章历时性地清理文化大革命中重庆小说的存在状态,重点以罗广斌之死说明其前期被放逐的命运,以《重庆日报》文艺副刊和《四川文艺》等营造的发表空间说明其后期在总体荒芜中的些微改变,以池正坤、胡明文、郎昭平等为例评述具体的小说创作,最后总结此期间重庆小说创作的特点,还提及地下写作的可能性。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重庆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