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席判决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发展完备于古罗马。通过对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历史演变的考察,可以看出缺席判决制度的传唤程序、审判程序和救济程序已趋于完善。古罗马缺席判决制度的立法模式不属于缺席判决主义,一方当事人的缺席也不必然意味着对缺席人的制裁。其立法模式经历了从单方审查合理裁判模式到双方审查自由心证模式的转化。古罗马的缺席判决制度已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并折射出正当程序的诉讼法理。对古罗马的缺席判决制度进行历史考察并客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

  • 标签: 缺席判决 古罗马 立法模式 特征 诉讼法理
  • 简介:缺席判决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权威和国家法制的尊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缺席判决制度在法律规定上尚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容易被误用和滥用.本文以中外各国缺席判决制度为出发点进行对比,对我国缺席判决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重新思考了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价值取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缺席 判决 制度 探析
  • 简介:在前面有一节中,②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在英美法院中,司法先例在当今被认为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另一方面,我们也曾指出,由于法院在对待早期判例所确立的法律规则时采取自由的方法(如用重新表达、限定、扩大、缩小或改变这种规则的种种方法),所以同法规相比,判例必须被认为是一种效力较弱、

  • 标签: 遵循先例原则 法律规则 法院 判例 司法 自由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人民法院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就争执的民事权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并确定了基本协议的范围,但是,双方在个别枝节问题上尚存分歧。为了争一口气或基于其他原因,虽几经调解,双方还是各不相让,以致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为了避免超过诉讼期限,只好依法作出判决,可是,不少判决与当事人在基本问题上达成的共识相去甚远,因而,双方当事人都不服裁决,同时提出上诉,有的案件甚至出现讼累或执行困难。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建立一个新的诉讼制度--民事协议判决制度。一建立民事协议判决制度的意义所谓民事协议判决制度,是指在人民法院调解下,当事人对所争执的民事权益虽然未能达成

  • 标签: 判决制度 双方当事人 民事判决 诉讼权利 协议范围 调解协议
  • 简介:越南曾经属于中国的版图,从秦朝到唐朝均在中国的统治之下,越南史书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其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的巨大影响。殖民地时期,法国殖民者对其进行了近百年的殖民统治,使其从法律文化到制度均走向西化。1945年,在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越南的法制又走向了全面向苏联看齐的道路。以上三个重要的历史经历决定了当代越南法制的基本模式,也决定了当代越南民事审判体制包括民事判决执行的模式,它们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当代越南的民事判决执行立法起步较晚,直到1989年8月31日,越南才有了民事判决执行的第一部立法《民事判决执行法令》,之后在1993年、2004年又先后颁布过2部《民事判决执行法令》,民事判决执行制度逐步完善。2008年11月28日,越南颁布了当代第一部《民事判决执行法》A,该法施行至今,并在2014年11月25日进行了重要修改。本文将对当代越南的民事判决执行法令制度进行简要梳理并重点对其现行《民事判决执行法》的内容进行分析、概述。

  • 标签: 越南 民事判决 执行
  • 简介:  由于在法律技术中司法判决是法律推理的起点,而在于我们的技术适用标准和在适用标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法律的理念要素,而在此处可能已经成为有拘束力的法律规范

  • 标签: 先例原则
  • 简介:当下,为了提高文章的阅读率,标题借用先例现象日渐增多,其借用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照搬,二是变动,即完全借用和部分借用。最常见的是部分借用,主要有成分替换、成分截短、成分添加、成分错合、成分省略、成分易位、解释成语、混合型以及格式借用等。借用先例现象有利于表达或显或隐的评价意义,增强标题文本的对话性,加强标题的表现力与吸引力。

  • 标签: 先例现象 借用方式 标题格式
  • 简介:英国的区际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在坚持传统和与国际接轨中不断地发展和调整,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立在原审国身份基础上的区分式立法模式;在实体法律层面上英国主张适用统一的成文法和基本相同的普通法制度;在程序法律层面上则是尽量放宽能够得到承认与执行的判决范围、放松区际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简化区际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程序。

  • 标签: 英国 区际判决 承认与执行
  • 简介:  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准权,  (一)死刑复核程序不是通过开庭审理的方式进行,  二、对目前死刑复核程序制度的检讨

  • 标签: 保证死刑 判决慎重 制度保证
  • 简介:在选择刑事指导性案例方面,最高人民法院虽然千挑万选、极为用心,但许多案例缺乏对基层司法实务的指导作用,重申以往司法解释的案例占绝大多数,使得许多指导性案例难以真正发挥指导功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刑事判决书"本院认为"部分说理明显不足,有的基层法官的创造性没有充分得到发挥,有的基层法官不能娴熟运用法律解释方法,使得难以形成有意义的判决,挑选指导性案例难乎其难,只能在重申公共政策、重申司法解释、抚慰被害人等方面下功夫。因此,较为紧迫和必要的改革出路是:培养一线法官的解释能力,大幅度改革刑事判决制度,为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当前中央大力推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对1999年《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进行改革,强化刑事判决书的说理,大幅度增加"本院认为"部分的内容,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一项改革,应该和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推行的裁判文书公开一道,成为倒逼司法公正的重要"技术手段"。

  • 标签: 刑事指导案例 司法解释 刑法解释 刑事判决书
  • 简介:必须确立起对死刑案件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可置疑的程度这样的要求,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使高级人民法院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

  • 标签: 保证死刑 判决慎重 制度保证
  • 简介:必须确立起对死刑案件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无可置疑的程度这样的要求,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使高级人民法院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

  • 标签: 保证死刑 判决慎重 制度保证
  • 简介:意大利在1988年《少年刑事诉讼法》中设立了少年暂缓判决制度,并在司法实务中逐步增加适用比例。作为一种分流措施,暂缓判决体现了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化的特点,也是意大利宽宥与温和少年司法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意大利少年暂缓判决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介,我国建立与完善暂缓判决制度需要设置预审阶段和预审法官,将司法社会工作者作为缓刑官在暂缓判决考察期内为少年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放宽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建立监督法官对暂缓判决程序进行监督等。

  • 标签: 意大利 少年司法 暂缓判决 司法社工
  • 简介:<正>《北大法律评论》在本届编辑委员会暨主编任期内发生了一些改变,至少在外形开本和封面设计上与前几期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进行了试验。姑且不论其他,这大概是评论自1998年创刊以来最大的一次破"例"。我深知这是一件包含很大风险的事情,因为一份刊物,无论是其面貌,还是其精神宗旨,是不能老改来换去的,那样,会让读者失去认同感而无所适从。评论的定位是一份北大法学院学生独立组织和编辑的法律学术期刊。囿于出

  • 标签: 先例 法律评论 编辑委员会 学术期刊 封面设计 革命
  • 简介:缺席判决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古罗马到近代,它不断发展、完善。缺席判决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实现着在特定情况下,解决纠纷、简化诉讼程序、经济诉讼的目的。缺席判决制度从其确立,历经缺席判决主义——一方辩论主义的变迁,其价值取向也从惩罚主义走向追求制度的正当性。而我国的缺席判决制度法律规定粗疏,存在忽视程序独立价值的缺陷,需要得到修正。

  • 标签: 缺席判决模式 程序价值 缺席判决主义 一方辩论主义
  • 简介: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官、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元代 判决离婚 违律为婚 义绝 法律实践
  • 简介:行政判决的效力范围是行政判决效力理论和实践的关键。行政判决的效力具有个案效力和溢外效力的双重性,溢外效力是由个案效力而衍生出来的效力,具有次生性、外围性、辐射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具体形式有反射效力、规范拘束力和参照效力。行政判决的溢外效力可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推动行政法治的实现、促进行政法的发展,目前我国应该完善指导性行政案例制度、建立溢外效力的适用制度和健全司法公开制度

  • 标签: 行政判决 溢外效力 效力范围 行政法治 法安定性
  • 简介:争点整理程序是即决判决的前提,而即决判决的过滤案件功能实现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部分制度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我国的争点整理程序虽有不足,但已具备争点整理功能,且有不断完善之趋势,然而却没有即决判决制度与之配套,导致案件无论繁简、是否存有争议,均须通过庭审程序方可作出判决。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机械烦琐,无法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制约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部分制度功能,浪费了诉讼资源,因此,我国有必要确立即决判决制度

  • 标签: 争点整理程序 即决判决 司法资源
  • 简介:判决,没有多少人了解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尤其是它的心理含义。狂风被判决,下界无不摧枯拉朽,瑟缩打抖;洪水被判决,沿岸无不黄汤灭顶,人为鱼鳖;花朵被判决,仕女惋惜的目光,牵不住它倏忽之间落枝成泥。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