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巩固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手术疗效、保证长期安全使用,探讨使用早期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83例自体动静使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①穿刺前进行内血管评估;②开始使用时由有经验的护士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引血通路进行穿刺;③提高护士技能,养成良好工作习惯,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处置④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提高自我护理技能。结果本中心83例AVF患者无感染发生,1例糖尿病肾病顽固性低血压患者规律透析25月后出现血管狭窄至闭塞,目前使用已达36月10例、24-36月24例、12-24月32例、不足12月16例,透析血流量均达到210至300ml/min,功能良好。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成熟,提高造成率,对防治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早期 护理干预 健康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闭塞发生的原因,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预防动静闭塞。方法分析我院血透患者闭塞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闭塞的主要原因有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局部压迫不当、使用过早及穿刺不当、患者对内的保护意识不强等。结论防止低血压、适度的压迫止血是保护的重要护理方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加强健康宣教是预防动静闭塞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闭塞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透析患者闭塞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7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血栓形成、低血压、穿刺不当导致狭窄以及个人的护理不当是造成闭塞的主要原因。结论闭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和狭窄,准确评估干体重,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加强的护理宣教,是延长使用寿命,保证透析充分进行的前提条件。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动静(AVF)狭窄闭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中心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自体AVF狭窄闭塞病例,统计分析狭窄闭塞段数目、位置及相应治疗方式,术后即时、6个月、12个月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共28例患者,2例腔治疗导丝无法通过病变段而失败,其中吻合口严重成角及闭塞严重各1例;其余26例患者共38处狭窄闭塞均先采用普通和或高压球囊扩张,4例患者头臂静脉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介入治疗即时开通25例,成功率89.3%,并发症发生率7.1%(外渗及血栓形成各1例);治疗后6个月通畅率85.7%(24/28),12个月通畅率78.6%(22/28)。结论自体AVF狭窄闭塞类型多,治疗应个体化,经腔治疗即时、6、12个月通畅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 动静脉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动静(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临床及超声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探讨AVF成熟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术前彩超资料和术后彩超资料。根据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AVF成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64例,成熟组110例,未成熟组5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肱动脉流量、心脏射血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史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指标如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402,95%CI 1.159~1.697,P=0.001)、手术静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341,95%CI 1.176~1.528,P<0.001)、心脏射血分数(每增加5%,OR=1.184,95%CI 1.087~1.289,P<0.001)、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OR=1.407,95%CI 1.103~1.796,P=0.006)、肱动脉流量(每增加10 ml/mim,OR=1.047,95%CI 1.004~1.091,P=0.034)及糖尿病病史(OR=0.271,95%CI 0.103~0.715,P=0.008)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AUC=0.728,95%CI 0.643~0.839,P<0.001)、手术静脉直径(AUC=0.762,95%CI 0.686~0.839,P<0.001)、心脏射血分数(AUC=0.711,95%CI 0.626~0.796,P<0.001)是预测AVF成熟的重要指标。结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心脏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均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AVF术前评估中应重视动静直径、心脏功能及糖尿病情况。

  • 标签: 动静脉瘘 肾透析 危险因素 成熟 术前动静脉直径
  • 简介:摘要经典的前臂桡动脉-头静脉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肾内科医生都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因反复静脉输液、糖尿病、高龄等因素导致前臂远端自体动静无法建立或失功的患者,肘部自体动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方式。但目前国内对肘部自体动静的建立等方面缺乏经验及总结。本文从肘部血管的解剖,肘部自体动静建立的方式、通畅率、并发症及最新进展等方面作阐述。其中,将肘部自体动静建立的方式划分为肱动脉/近端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肱动脉-贵要静脉自体动静、肱动脉-肱静脉自体动静、Gracz、肘部自体动静侧侧吻合+穿支静脉结扎及经皮热消融自体动静六种。

  • 标签: 动静脉瘘 肾透析 穿支静脉 Ellipsy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自体动静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自体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形成,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观察2年,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并发症血栓、感染、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血栓、血管狭窄、血肿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土豆片+热敷+喜辽妥的护理干预,使血管寿命延长,功能良好,减少了因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探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吻合口径与动静通畅率的关系。方法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1例为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而行手术创建动静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记录分析不同吻合口径患者成功率、术后通畅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01例行自体动静血管转流术的患者,其中吻合口径5mm82例,吻合口径6mm81例,吻合口径7mm81例,吻合口径8mm57例,术后一期吻合成功率达100%,不同吻合口组术后通畅率:术后1个月,5、6、7、8mm吻合口径通畅率分别为93.90%、97.53%、97.53%、98.25%(P术后1个月>0.05);术后半年,通畅率分别为85.37%、90.12%、90.12%、91.23%(P术后半年>0.05);术后1年,通畅率分别为75.61%、86.42%、83.95%、85.96%(P术后1年>0.05);术后2年,通畅率分别为62.20%、75.31%、77.77%、77.19%(P术后2年<0.05);术后3年,通畅率分别为54.88%、61.73%、71.60%、85.96%(P术后3年<0.05),术后并发症(1个月内):术后血栓形成9例,术后手部肿胀6例,术口切口渗血9例,肢端窃血综合征1例。结论7~8mm的吻合口径较适宜,恰当吻合口径选择是提高自体动静通畅率的关键。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吻合口径 通畅率
  • 简介:摘要动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如何能更长久地使用动静,避免闭塞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总结了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生闭塞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易发生闭塞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闭塞的护理策略。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内瘩闭塞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AVF)在新动静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我中心抽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将钢针穿刺与动静留置针穿刺后成功率、漏血率、穿刺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与钢针穿刺方法相比,应用动静留置针穿刺后的有关参数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动静留置针应用于新动静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穿刺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留置针,新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人造血管动静(AVG)是在自体动静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穿刺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闭塞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自体动静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引起动静闭塞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闭塞的原因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减少闭塞的发生。结果闭塞原因有操作、护理及患者自身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闭塞的发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闭塞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的闭塞,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延长使用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内瘘栓塞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总结了近10年来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闭塞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其发生原因有血栓形成、原发病的影响、血液粘稠度增高、低血压及使用不当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有积极治疗原发病、术前正确选择血管、正确使用瘘管及健康教育等。认为成功建立动静及正确使用瘘管,延长寿命,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闭塞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于医院新建自体动静进行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医院新建自体动静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比两组动静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形成、闭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与区域穿刺法,绳梯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并发症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绳梯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