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激光能摧毁试管中的艾滋病毒。对艾滋患者,这种疗法可能比现有的鸡尾酒疗法更有效、更安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美国 激光 显示 鸡尾酒 疗法
  • 简介:目的:报道1例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方法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个月”就诊。进行骨髓瑞士染色、血液接种于有氧及厌氧培养瓶、沙氏培养基培养等检查,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及rDNA序列鉴定。结果骨髓涂片见细胞内分隔孢子,3种培养方法均见真菌生长。沙氏培养基上菌落为丝状菌,表面为黄绿色粉末状,背面为红色;脑心浸汁培养基为酵母样菌落,37℃培养受限制。经DNA序列分析,与马尔尼菲青霉相似性在100℅,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患者诊断为艾滋并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立即给予氟康唑治疗,转入传染病医院后因极度衰弱死亡。结论败血症可作为马尔尼菲青霉病首发症状,临床应予以重视;患者血液极具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对于有冶游史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注意考虑本可能,必要时行血液培养及HIV检测。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 败血症 AIDS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学、临床特点、早期确诊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6例艾滋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4例艾滋患者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者共256例,发生率为18.2%,患者以发热、消瘦、贫血、咳嗽、咳痰、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9×10^6/L,患者往往还合并其他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念珠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等多见。两性霉素B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氟康唑治疗组,伴有皮疹者和无皮疹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是广西艾滋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50×10^6/L的患者。血培养是早期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最有效方法,治疗上首选两性霉素B。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感染
  • 简介:随着艾滋(AIDS)疫情的蔓延,患者人数日益增多,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有研究显示,即使在发达国家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也约为10%~25%,在资源有限地区该比例可高达4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4~2006年收治住院的艾滋患者中,11.7%(10/85)患有隐球菌性脑膜炎;37.5%(3/8)死亡病例死于隐球菌性脑膜炎。

  • 标签: 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治疗原则
  • 简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jirovecipneumonia,PJP,但习惯上仍简称PCP)常发生于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drugstherapy,HAART)的艾滋(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及PCP一级预防(即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5/L的患者接受抗PCP的预防性化疗)广泛应用之前,

  • 标签: 卡泊芬净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艾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9例患者临床诊断PCP成立,经卡泊芬净联合TMP-SMX抗PCP治疗后,除1例死亡(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外,其余8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卡泊芬净联合TMP-SMX治疗艾滋合并PCP,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卡泊芬净 复方磺胺甲噁唑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艾滋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新型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例艾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分别接受三联治疗(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伏立康唑,n=10)和传统的两联治疗(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n=10),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的幅度以及临床症状缓解、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三联治疗患者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下降率明显高于两联治疗患者(下降率分别为0.743和0.408,P=0.009),三联治疗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时间短于两联治疗者(分别为12d和20d,P=0.009),两组在2周、4周、8周及12周时的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能有效降低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可作为艾滋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诱导期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伏立康唑 隐球菌脑膜炎 艾滋病
  • 简介:美国圣路易大学医学部的研究者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预防I型糖尿的方法,并且在小鼠身上实验成功。I型糖尿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多种免疫T细胞都已经被证实参与调节I型糖尿的发展。其中一种T细胞-TH17细胞的角色却存在争议。为了了解TH17细胞的具体作用,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部的研究者自己合成了一种高亲和性的配体-SR1001,来选择性的反向激动两种能调节TH17细胞发育和功能的重要核受体RORalpha和RORgamma,从而达到抑制TH17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预防 自身免疫性疾病 ALPHA T细胞 细胞发育
  • 简介:孢子丝菌(sporotrichosis)是由孢子丝菌感染所致,主要引起皮肤感染,也可引起黏膜、骨骼甚或系统性病变。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流行病学 病理
  • 简介:甲真菌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它的流行因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解太原地区甲真菌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情况,我们对近1a来我院皮肤科的甲真菌门诊患者及合并甲真菌的住院患者(共235例)从临床及病原学方面进行流行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植入性真菌或称皮下组织真菌,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如孢子丝菌、足菌肿、着色芽生菌、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的流行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 标签: 植入性 真菌感染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的流行学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 标签: 肉牛 气肿疽病 流行病学
  • 简介:住院病人因基础疾病以及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如某些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手术、各种引流,以及抗菌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常常影响、减弱了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产生院内感染。

  • 标签: 院内感染 控制
  • 简介:银屑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报道1例肺隐球菌。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甲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甲形态及结构异常[1]。临床上部分甲营养不良是由于甲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甲营养不良损害的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性,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甲营养不良损害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甲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 标签: 甲营养不良 真菌 非真菌性
  •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0年全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以来的效果,指导和促进我区今后的防治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方法:2013年,对我旗振华社区人群开展结核流行学抽样调查,并对其流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计调查了1291人,其中X线胸片检查1288人,以痰代检3人,X线胸片异常12人,痰涂片检查及痰培养15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9例,其中:痰涂片阴性15例;痰培养阳性4例;新发现患者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697.13/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309.84/10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是防控结核的关键,加强自身免疫力、及时发现治疗患者是控制结核流行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结核病 流行病学
  • 简介:长期以来,人参非侵染性病害一直没有得到人参种植户的认识和重视。经过几年的生产实际观察、总结,发现人参非侵染性病害是对人参生长影响比较普遍的病害,必须加以预防

  • 标签: 人参 非侵染性病害 预防
  • 简介:农用化学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用化学品可分为化肥、农药、农膜3类。化肥主要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不合理使用则会改变土壤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并且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农药主要用于杀菌、杀虫、除草等,在促进和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农药的滥用造成农药事故频发,农药的毒性富集作用以及残留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农膜主要用于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农膜的原料主要是聚乙烯树脂等高分子化学物质,在土壤中很难降解,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种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可降低农产品的质量,使其在出口贸易中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肯定农用化学品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其污染状况及危害,总结了当前国际上对于化肥、农药、农膜的研究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提出了科学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建议。

  • 标签: 农业生产 农用化学品 安全性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