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茄病镰刀菌感染皮肤的ICR小鼠模型。方法将茄病镰刀菌三个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正常免疫抑制ICR小鼠受损及正常未受损的皮肤,于接种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取皮疹各脏器进行真菌镜检、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免疫抑制组皮肤受损的小鼠均出现皮疹,而免疫抑制组皮疹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大都可见菌丝。皮肤未受损的小鼠不发生皮疹。实验小鼠均未出现系统播散。结论接种10^9CFU/mL10^10CFU/mL茄病镰刀菌的孢子悬液于免疫抑制ICR小鼠擦伤的皮肤,可有效造成ICR小鼠的茄病镰刀菌皮肤感染。

  • 标签: 镰刀菌属 皮肤 模型 动物
  • 简介:Xmatrx一个非常容易操作的细胞组织染色系统,主要应用于药物的研发。这个系统的设计可以完成在荧光原位杂交,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所需的步骤,甚至包括盖玻片,最终是一个完美的玻片可以直接用于显微镜观察。Xmatrx的特征开发出新奇自动的玻璃载片分析,

  • 标签: 染色系统 免疫组织 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显微镜观察 化学分析
  • 简介:波对生物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选取次声波、超声波毫米波为代表,概述波对生物组织的作用相应的机理。提出从波的能量角度出发,结合构成生物组织的物质本身特性,研究开发波对生物组织更多的有利作用。

  • 标签: 次声波 超声波 毫米波 生物组织
  • 简介:目的检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肢体单纯缺血(I)组及正常对照(N)组,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4?h,/开放2~24?h,复制I、I-R组动物模型,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iNOS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脑组织内iNOS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结果N组脑组织iNOSmRNA未检出,I组及I-R组脑组织iNOSmRNA均有表达,再灌注2?h,iNOS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vsN组),再灌注6?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4?h仍有少量表达;I及I-R组脑组织均有iNOS阳性细胞,I-R组见于大脑皮层各区、海马、尾状核,I组仅见于皮层后肢区及尾状核.I-R组脑组织可见弥散分布的NT阳性神经元,I组偶见NT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且有时相变化特征.

  • 标签: 脑组织 INOS基因 再灌注 肢体缺血 表达 大鼠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枣果5种器官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瑞典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InternalMedicine)上报告说。长期服用维生素C片可能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风险。

  • 标签: 肾结石 风险 服用 内科 研究人员 维生素C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重组人ω-干扰素(rhIFN-ω)的分布排泄试验数据。方法: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结合三氯醋酸(TCA)沉淀法测定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酸沉淀部分放射性浓度,获得rhIFN-ω的尿粪排泄胆汁排泄数据。结果: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总放射性浓度AUC0-dh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尿、胸腺、胆囊、膀胱、肾、肾上腺、肠内容物、肠淋巴结、空肠、肺脏、血清、卵巢、脾、肝、肌肉、心脏、骨髓/股骨、睾丸、脂肪、脑。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48h尿粪的累计排出量分别达到注入放射量的87.9%±2.8%4.0%±1.6%,尿粪合计排出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91.9%±2.1%,而皮下注射^125I-rhIFN-ω后20h内胆汁排泄放射性量占注入放射性量的3.34%。结论:rhIFN-ω在泌尿系统分布比较高,与血清蛋白结合比较少,在脑、脂肪肌肉等组织的药物浓度最低。rhIFN-ω主要以尿的形式排泄。

  • 标签: 重组人 ω-干扰素 组织分布 排泄
  • 简介:[背景]福寿螺首批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近年来,有关福寿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农业危害及防控等方面.其中,关于饥饿胁迫对福寿螺的影响亦有报道,但饥饿胁迫造成其器官组织损伤后的表观结构变化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福寿螺的存活产卵情况,并通过扫描电镜对福寿螺头部肝脏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福寿螺在饥饿25d后存活率达90%以上;饥饿组在25d内平均每缸产卵量为4.00块,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3块,且福寿螺在饥饿12d后停止产卵.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头部皱缩并有侵蚀絮状物堆叠,肝脏螺旋结构松散,并伴有深浅不一的裂痕侵蚀状损伤.[结论与意义]短期饥饿(25d)对福寿螺存活影响不大,但其产卵量受到明显影响,且头部肝脏存在明显的外表破损.该结果为研究福寿螺入侵机制及防控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福寿螺 饥饿 扫描电镜 存活 产卵 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探查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里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S100及GAP-43阳性神经纤维(束)不规则地分布于肿瘤细胞之间,且S100阳性纤维密度大于GAP-43阳性纤维密度;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纤维密度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确实存在神经纤维分布,并对肿瘤发展起一定作用。

  • 标签: 食管鳞癌 神经纤维 GAP-43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研究,掌握卵巢的低温生物学特性,摸索出一种简便有效的组织器官冻存法,为卵巢移植及器官冷冻提供有用的技术方法。方法通过对小鼠卵巢组织进行慢速程序法与快速液氮蒸汽法冻存,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所需保护剂种类、浓度、渗透平衡时间。采用对解冻后卵巢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微素测定及自体、异体移植后动情期的恢复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用同种冷冻保护剂,液氮蒸汽法冻存的卵巢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组织化学染色示其活性与程序法冻存组织相同,自体、异体移植后,小鼠动情周期的恢复率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慢速程序法冷冻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小鼠 卵巢组织 超速冻存法 液氮蒸汽法 程序法
  • 简介:目的:探讨人肝癌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法测定8例人正常肝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肝癌组织中SOCS-3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相比较,肝癌组织SOCS-3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SOCS-3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OCS-3表达下降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癌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 简介: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一种深部真菌,可引起人体深部组织胞浆菌病。最近我们从1例患者骨髓涂片瑞氏染色、PAS染色、骨髓病理活检中检出组织胞浆菌,现予报道。

  • 标签: 组织胞浆菌病 两性霉素B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SURVIVIN VEGF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KM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小鼠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mg/(kg·bw)]分别作用1h、8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的表达。结果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CFTR基因的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的转录。结论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氯离子(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的作用最弱。

  • 标签: CFTR基因 小鼠 肠道 表达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肺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腹部肠管火器伤后1h、2h、4h、8h、12h24h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肺组织TNF-αNF-κB表达水平,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肺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肺组织TNF-α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于伤后1h至8h内快速上升并,在8h出现高峰(P〈0.05)。伤后各组逐渐出现肺泡腔变窄,肺泡壁增厚;肺充血,肺间质水肿。结论:TNF-α、NF-κB参与了腹部肠管火器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引起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腹部损伤 火器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 简介:目的:构建莱芜猪肝脏组织全长cDNA文库,以便研究与莱芜猪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采用改良的异硫氰酸酸胍一步法制备总RNA;利用SMART技术,以PrimeScript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通过LD-PCR扩增获得cDNA双链;经蛋白酶K消化CHROMASPIN-400柱分级分离后,收集500bp以上的cDNA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建成原始文库;随机挑取单菌落,用HindⅢEcoR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子插入片段大小。结果:经鉴定,原始文库的滴度为2.8×105cfu/mL,重组率约为98%,插入片段大小为0.5~2kb,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kb。结论:建立的cDNA文库质量良好,可以用于目的基因的筛选。

  • 标签: 莱芜猪 肝脏 CDNA文库 SMART技术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肠淤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讨淤血再灌注肠神经组织损伤的机制,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采用阻断门静脉1h后开放的方法建立大鼠小肠淤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只进行同样腹部手术操作但不夹闭门静脉,正常组不手术。6小时后取各组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距回盲部15厘米处肠管1厘米,采用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肠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小肠壁肠神经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见,正常组、对照组为正常肠道管壁结构,实验组肠壁各层有比较明显的淤血、出血,小肠绒毛固有层水肿,黏膜上皮有脱落、坏死;实验组MAP-2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肠淤血再灌注可能导致肠道神经元数量减少,其机制可能与肠淤血再灌注造成的自由基损伤脂质过氧化有关。

  • 标签: 肠淤血再灌注 MAP-2 SOD MDA
  • 简介: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真菌,有下列三属(见表1),都只侵犯体表角化组织皮肤、毛发、指甲染菌物体而感染。1毛癣菌属1.1红色毛癣菌直接镜检皮屑及甲屑,分支、分隔的菌丝有时可断裂关节孢子状。毛发:发外型感染表现为发外孢子排列成串;少数为发内型感染,孢子在发内排列成链状。毛发穿孔试验阴性。

  • 标签: 皮肤癣菌 特征 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其受体c—Met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NPC,15例慢性鼻咽炎症中HGF/c—Met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HGF、C—Met在慢性鼻咽粘膜炎症中,主要表达于柱状上皮细胞胞膜细胞浆;在NPC中HGF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癌细胞有少量表达;c-Met表达于癌细胞,间质不袁达。HGF、C—Met蛋白在NP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9/55)、70.9%(50/5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GF,c-Met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型无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GF/c—Met过度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Met基因的异常表达与NPC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Met对于判断NPC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癌基因 免疫组化
  • 简介: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属皮下盘菌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的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

  • 标签: 齿裂菌属 皮下盘菌属 ISSR—PER反应条件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