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5月以来,在巴西等美洲中部和南部发生了寨卡病毒暴发流行,并且疫情仍在不断升级。针对寨卡病毒所带来的全球健康风险和生物防御要求,本文在简述当前寨卡疫情态势的基础上,概析了寨卡疫情全球应对主要策略,并就我国做好应对工作提出建议。

  • 标签: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感染 寨卡病毒疫情 预防 防控
  • 简介:本文记述了中国缨翅目蓟马科一新纪录属,匙蓟马属(Mystrothrips)。该属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触角和足布满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具5对发达的鬃。本文还详细描述了黄匙蓟马(Mystrothripsflavidus)的形态特征,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长翅型。该种原记载于日本,现于我国广东省发现。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 标签: 缨翅目 管蓟马科 雕纹管蓟马族 黄匙管蓟马
  • 简介:由于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已投入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怎样构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已成为图书馆将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解释了图书馆核心竞争的定义,目前图书馆核心竞争的现况,并从资源、人才、管理理念、服务创新等几方面论述了图书馆核心竞争的构建。

  • 标签: 高校 图书馆 核心竞争力 构建
  • 简介: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构的特殊,使得由这种病毒引发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工作异常艰巨。甚至有人认为,今冬明春依然有大流行的可能。因此,增强人体的免疫尤其显得重要。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应当努力纠正、克服。

  • 标签: 免疫力 人体免疫功能 病毒结构 流行性感冒 不良习惯 流感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人侵生物的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了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揭示了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和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和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的治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等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根填充材料在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ZOE糊剂作根填充材料;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对比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进行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显效40例(80%)、有效7例(14%)、总有效47例(94%),明显优于对照组25例(50%)、13例(26%)、38例(76%),临床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疗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过程中,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填充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填充材料 乳牙牙髓病 根尖周病 ZOE糊剂 VITAPEX糊剂
  • 简介:JohnWebster(1925-2014)wasperhapsthelastuniversalmycologistconductingresearchonallmajorgroupsoffungiandinseveraldifferentresearchdisciplines.Hewasalsoaninspirationalteacherofmycologytogenerationsofstudentsandahighlyefficientadministrator.Bywayofanobituary,aninterviewconductedwithhiminApril2009ispublishedhereforthefirsttime.Thisinterviewfea-

  • 标签: 约翰·韦伯斯特 菌物学 洞察力 科学研究工作
  • 简介: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的预警监测、阻截防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的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 简介: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引起广泛关注,因其入侵能力强,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云南省林地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开发出"林地薇甘菊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和"薇甘菊风险评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薇甘菊在云南省潜在分布区域预测的可靠性;筛选及复配出林地防效好的森草净+2,4-D钠盐,对土壤相对较为安全的2,4-D+敌草快复合药剂;选用旱冬瓜、千果榄仁、柱花草等替代控制薇甘菊,防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发现薇甘菊颈盲蝽是控制薇甘菊的专化性强且取食量大的重要天敌昆虫,实现了对薇甘菊种子扩散和无性传播的有效控制。对薇甘菊的防治,集成了监测预警、应急除治、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技术,形成林地薇甘菊绿色防技术体系,但其防仍是局部的,未来还需要不断突破,使对薇甘菊的局部应急防逐步转为大面积的持续生态控制。

  • 标签: 云南省 林地 薇甘菊 防治技术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恶性杂草,对当地农、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噻吩磺隆、苯磺隆、百草枯、五氟磺草胺、单嘧磺隆和单嘧磺脂9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化学防治,调查各药剂对薇甘菊的植株鲜重抑制率、叶片覆盖度和抑花率。【结果】氨氯吡啶酸25~100gai·hm-2、草甘膦1538—2306gai·hm-2、甲嘧磺隆100—400gai·hm-2、百草枯750、1125gai.hm~、五氟磺草胺125gai·hm-2、噻吩磺隆11.25~33.75gai·hm-2和单嘧磺脂15~60gai·hm-2对薇甘菊营养生长控制效果较好。其中,百草枯短时间有效,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单嘧磺脂、单嘧磺隆、氨氯吡啶酸和甲嘧磺隆对薇甘菊的抑花率较高,苯磺隆和单嘧磺隆基本无效,且9种药剂对橡胶树均未表现出药害。【结论与意义】适当降低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草甘膦、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的浓度可以保持薇甘菊营养生长而扼制种子蔓延。本研究首次发现五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和单嘧磺脂对薇甘菊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 标签: 薇甘菊 除草剂 鲜重抑制率 抑花率
  • 简介:PE是聚乙烯塑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蓬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给水、城市供水等方面。大通自来水公司也从以前传统的铸铁管、钢管过渡到球墨铸铁管、U-PVC、PE等新型管材,在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与应用中,PE的优势得到了施工人员的肯定。它克服了易生锈、结垢,滋生细菌,寿命短的缺点。具有耐腐蚀、质量轻、易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

  • 标签: PE管 优点 安装 注意事项
  • 简介:通过比较5株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及对刚竹毒蛾的毒力,结果发现:Bgz06菌株的产孢量为(5.4±0.3)×108孢子·cm-2,室内测定对刚竹毒蛾幼虫的LT50为5.6d;用该菌株生产的粉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用量为22.5kg·hm-2时,幼虫死亡率超过90%,僵虫率超过85%,说明Bgz06菌株是防治刚竹毒蛾的优良菌株,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僵菌 刚竹毒蛾 产孢量 致病力
  • 简介: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性蚊媒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防治埃及伊蚊、冈比亚按蚊等媒介昆虫是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化学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但其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更新及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发展起来的以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RIDL)为代表的一系列遗传不育技术为蚊虫种群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选择。本文概述了遗传技术在蚊虫防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蚊虫遗传防治的历史和策略,阐述了RIDL技术体系的原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遗传控制品系和已经开展的田间释放研究,展示了遗传修饰不育技术在蚊媒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

  • 标签: 蚊媒昆虫 遗传防治 昆虫不育技术 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的技术
  • 简介:麦长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蚜基因的研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 种质资源 种群动态
  • 简介:又飞,男,1965年2出生。1981-1986年在江南通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获士学位;1986—1989年为江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9-1991年在该医院任住院师、助教:1991-1994年师从著名的肾脏病学家王海燕教授在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攻读博士,

  • 标签: 管又飞 生理学 长江学者 前列腺素E2 肾脏生理功能 代谢性核受体
  • 简介:苹果炭疽叶枯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现已上升为世界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来源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差异及明确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对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以及控制病害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79株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致病测定,获知该菌致病差异明显,其中强致病菌株所占比例大。同时,本研究也对327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室内抗病性鉴定,其中高抗资源160份,中抗资源6份,中感资源22份,高感资源139份。表明我国现保存的苹果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抗病种质。进一步按苹果分类系统分析发现,抗病资源在当前栽培的主要品种群中均有分布,特别是红玉品种群、富士品种群抗病资源最为丰富。

  • 标签: 苹果炭疽叶枯病 胶胞炭疽菌 致病力 抗病资源
  • 简介:为研究直立穗突变体R1338和R334在抗倒伏特性方面的遗传与配合力,选用弯曲穗型不育系川农1A、ABG15s和2个含有DEP1直立穗基因的直立穗不育系E69A、E102A。与蜀恢498及其直立穗突变体R1338、11334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比较F.基部各节的抗倒伏特性。发现F,基部各节抗折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抗折与茎节的直径和茎壁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水稻基部节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茎节的抗折和弯曲力矩,抗折越大、弯曲力矩越小其倒伏指数也就越低;2个直立穗突变体基部节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低于野生型,其中R1338的倒伏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更低一些。因此利用直立稳亲本配组可以显著改良杂交后代的抗倒伏能力。

  • 标签: 直立穗突变体 抗倒伏性 遗传力 配合力
  • 简介:【背景】深圳大面积果园已转型为生态公益林,但果树被入侵的薇甘菊攀爬覆盖,严重地段已导致群落退行性演替,问题亟待解决。【方法】选取有多种生境的转型果园,分片区开展以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试验,树种以种植后不进行人工除草抚育的血桐、幌伞枫、阴香为主,辅以提高物种多样性为目标的演替中后期树种,均采用袋装大苗于2011年5月种植。【结果】在树冠连续、郁闭的果林片区,所植苗木死亡,林下草本稀少,始终无薇甘菊。在其他非郁闭片区,血桐与幌伞枫生长良好且从未被覆盖;阴香虽于秋冬季被全覆盖但不死亡,次年春新枝穿透覆盖层正常生长;其余种苗木对薇甘菊处于劣势。【结论与意义】郁闭度高的果林片区林下光照弱,能阻止薇甘菊定居,无需人工干预;血桐和幌伞枫分别具抗/耐受薇甘菊覆盖的特性,种后均无需抚育;其余树种则需抚育。因此,掌握各个树种的特性,适地种植、按需精准定株抚育是转型果园低成本、技术简单、一劳永逸地防薇甘菊生态改造的精髓。在应对有害藤本危害时,勿忽略筛选出不惧该藤本的植物种的可能,在不使用农药、无有效动物或微生物天敌的情况下,它们有可能成为生态安全的防改造树种。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生态改造 藤本危害 抗覆盖 耐覆盖
  • 简介:近年来,铃木氏果蝇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果害虫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虫已传入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并不断扩散蔓延,对当地水果造成严重危害;该果蝇在我国的危害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铃木氏果蝇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其生物入侵过程,分析了其生物入侵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外针对铃木氏果蝇的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铃木氏果蝇生态适应性强,扩散迅速,危害严重;加强铃木氏果蝇的入侵生物学研究,对于该害虫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铃木氏果蝇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入侵过程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