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豚草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近年在三裂叶豚草上发现一种霉菌(PlasmoparaangustiterminalisNovotelnova),该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一定的致病性和致死性.通过试验明确了豚草霉菌卵孢子的最佳观察方法为10%NaOH透明法和1%酸性品红染色法.

  • 标签: 豚草 卵孢子 观察方法
  • 简介:营养不良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甲形态及结构异常[1]。临床上部分营养不良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但大部分导致营养不良损害的病因复杂,可以为先天性,也可能为获得性,多与系统性疾病、其他皮肤病或某些药物摄入有关。与此同时,很多营养不良损害的患者无自觉症状,仅因为美学问题而就诊。营养不良病因复杂,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常常不佳。

  • 标签: 甲营养不良 真菌 非真菌性
  • 简介:联苯苄唑(Bifonazole)属于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棒状杆菌亦有效;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相当于1%氢化可的松。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评价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1%联苯苄唑(美克)治疗足癣的长期疗效,并与2%硝酸咪康唑(达克宁)和1%特比萘芬(丁克)进行对照。

  • 标签: 足癣 联苯苄唑 硝酸咪康唑 特比萘芬
  • 简介:盐酸阿莫罗芬(amorolfinehydrochloride)属于吗啉类的衍生物,它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和Δ7-Δ8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体外试验表明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皮肤真菌病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对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的0.25%盐酸阿莫罗芬治疗足癣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足癣 阿莫罗芬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涂剂治疗模型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涂剂治疗模型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真菌病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真菌病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床.接种后2、4、6周,模型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成功建立了真菌病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涂剂治疗兔真菌病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 标签: 甲真菌病 新西兰白兔 组织学检查 真菌培养 5%阿莫罗芬甲涂剂
  • 简介:目的构建一个简单、经济的新的真菌病体外模型.方法制备猪甲板,在其腹侧面中央黏贴一个“O”型圈,将受试菌液加入“O”型圈内,将甲板放置培养皿中培养,用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的方法动态观察不同真菌侵袭甲板的情况.结果用猪甲板制备真菌病体外模型,通过该模型观察了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白念珠菌穿透甲板的能力.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到了真菌动态穿透甲板的过程.结论该模型适用于评估真菌对甲板的致病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体外模型 皮肤癣菌 白念珠菌
  • 简介:采用营养液培养,对5个不同玉米自交系5种供处理的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对不同浓度辞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最适宜的浓度为10^-7mol/L,最不适的辞浓度是10^-9moL/L;不同浓度的对玉米自交系生长的效应不同,对茎叶的生长影响较大,对根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SN-11为敏感玉米自交系。178、邢K36、昌7—2为中度敏感基因型,鲁原92接近高效基因型。

  • 标签: 玉米自交系 基因型 锌营养 敏感性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透模型,观察真菌透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透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透时间。结果透模型中,红色毛癣菌的透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的透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的透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透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癣菌对短帚霉的透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的常见病.外伤、足癣和糖尿病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病合并真菌病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真菌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真菌病患者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糖尿病 差异 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
  • 简介:念珠菌性真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菌性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菌性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背景】红棕象是外来危险I生有害生物,近十年来在我国南方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方法】为了确定其调查抽样方法、准确获得虫情,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红棕象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在lwao模型中,α=0.4208〉0,β=1.5133〉1,这说明了红棕象幼虫的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布图式为聚集型;用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红棕象幼虫的空间格局归属于聚集型,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结论与意义】红棕象幼虫在林内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运用1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为该虫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红棕象甲 幼虫 空间格局 序贯抽样 Iwao模型 Taylor幂法
  • 简介:香蕉假茎象主要蛀害香蕉假茎,是危害香蕉生产的最重要害虫之一。文章综述了香蕉假茎象研究(包括香蕉假茎象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前景进行了讨论,以促进对香蕉假茎象的更深入研究。

  • 标签: 香蕉假茎象甲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 防治措施
  • 简介: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10%艾氟康唑溶液 5%Tavaborole溶液 外用
  • 简介: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 标签: 甲真菌病 失败 对策
  • 简介: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真菌病的类型、受累的面积、角化过度的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一个简单、可靠、易掌握的严重程度分级系统对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及药物试验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有关真菌病严重程度评分及分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严重程度 分级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的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的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和霉菌可以在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对甲板无侵袭能力。

  • 标签: 致病真菌 侵袭性
  • 简介:真菌病是一种很常见而顽固的皮肤病,以往认为本病只是一个美容问题,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活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患者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患者精神情绪及心理状态,患者社会活动及家庭活动等。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病程、范围的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生活质量
  • 简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C1.15.1.1),已经在多种组织中发现,它能将O2-催化生成H2O2及O2。迄今为止,已经从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出三种SOD:CuZnSOD(SOD1)、MnSOD(SOD2)及EC-S0D(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化及分子特性。CuZnSOD(SOD1),是一类含有Cu及Zn原子的二聚体,存在于特定细胞的基质内,约占SOD总量的90%。在胞质及周质中,SOD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而在线粒体及质外,则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在保护脑、肺及其它组织的氧化应激中,CuZnSOD被认为起着保护作用。运动神经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据称也与同源二聚体CuZnSOD的错误折叠有关,已经报导,有多个CuZnSOD基因位点突变与ALS有关。本文将从基因的结构、表达、调节及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CuZnSOD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 REVIEW
  • 简介:【背景】莲草直胸跳是空心莲子草的专一性天敌,成功地大量繁殖是其大规模应用于空心莲子草生物防治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莲草直胸跳的室内大量繁殖,明确其不同虫态对空心莲子草空间的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莲草直胸跳成虫取食与产卵、幼虫取食、老熟幼虫化蛹的空间选择性,并分析了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对幼虫化蛹空间选择、蛹羽化率和羽化成虫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雌雄成虫均嗜好栖息于空心莲子草幼嫩的顶叶,位于顶叶的雌、雄成虫数量分别占整株的62.9%和63.3%;成虫偏好将卵产在第2节叶片上,比例高达41.2%;幼虫主要集中于上部3节的叶片上取食,占84.8%;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茎秆上蛀孔后钻入茎秆中化蛹,其不在第1节茎秆内化蛹,化蛹主要选择在3~5节,其中在第4节茎秆内化蛹量最高,达1.0头.节-1;老熟幼虫在1~5节茎秆内的化蛹量与空心莲子草茎秆直径具有显著相关性(y=-19.209x2+16.66x+2.6737,R2=0.841);羽化成虫的雌雄性比则与茎秆直径呈显著正相关(y=5.5704x-1.1718,R2=0.914)。【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成虫和幼虫均偏好在空心莲子草上部的叶片取食,老熟幼虫化蛹则偏好中部较粗壮的茎节,因此,培育茎秆较粗且老化程度较低的空心莲子草是实现莲草直胸跳大量饲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可为优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莲草直胸跳的条件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莲草直胸跳甲 空心莲子草 小生境选择 性别分化
  • 简介:1制定此策略的目的为广大皮肤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真菌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的指导意见;针对特殊患者的真菌病临床治疗指导意见;治疗失败情况下的临床治疗方案建议;对不具备真菌检查条件或者真菌学检查阴性的情况下,根据主要的临床诊断线索提供治疗指导意见。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疗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