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条件培养对小鼠MII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conditionedmediumof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的运动变化。结果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与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的旋转,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细胞松弛素B
  • 简介: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发现接受治疗之后体内残留的癌细胞的方法。癌症的个体化化学疗法是最近的革命性癌症治疗进展。然而。尽管这些疗法效果显著,但还是会出现残留癌细胞的复发的情况。

  • 标签: 细胞技术 癌细胞 NAT MED 隐藏 捕获
  • 简介:目的利用在培养中添加绵羊卵泡和次黄嘌呤,抑制卵母细胞GVBD发生,延长转录活性,从而使卵母细胞真正成熟,提高胚胎质量及生产效率。方法利用体外成熟技术对有屠宰采集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培养,培养中添加卵泡及次黄嘌呤,检查成熟效果。结果将卵母细胞培养在50%和100%的卵泡中,24h后处于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为19%(8/42)和33.3%(13/39)。在含有4mmol/L次黄嘌呤的培养中,24h后有21.6%(16/74)的卵母细胞处GV期,而对照组中只有6%(3/50),经过次黄嘌呤处理的卵母细胞多数都停滞于PI期(44.6%,33/74),在4mmol/L次黄嘌呤培养中添加FSH并未使受到抑制的卵母细胞诱导成熟。结论卵泡和次黄嘌呤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抑制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并对减数分裂的全过程都有影响。这种影响程度与抑制因子的浓度相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

  • 标签: 绵羊卵泡液 次黄嘌呤 卵母细胞 体外减数分裂
  • 简介:由于原核细胞mRNA3'端不存在ploy(A)结构,因而原核细胞DDRT-PCR引物设计不同于真核细胞。尽管不能根据oligo(dT)设计引物,但利用全基因中高度分散重复的短序列或回文序列却能有效克服mRNA分子结构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增全长cDNA;并且这2种引物设计方法还可以提高RNA指纹图谱的重复性,降低反应的假阳性,从而为原核细胞DDRT-PCR引物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原核细胞 MRNA差异显示技术 引物设计
  • 简介:参照人的T细胞分离方法用于猪T细胞分离,经二次绵羊红细胞分离的T细胞,用PHA从功能上鉴定获得纯度很高的T细胞,能进一步用于有关T细胞方面研究。

  • 标签: T细胞 绵羊红细胞 分离方法 鉴定 PHA 研究
  • 简介:为帮助因病或外伤导致单眼视力丧失的病患,英国科学家用干细胞疗法展开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这一试验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干细胞》(StemCell)杂志。

  • 标签: 细胞疗法 干细胞 眼疾 治疗 应用 展开试验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生物细胞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单位,而且一直都是业界主要研究的对象。生物细胞相位显微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无损伤的生物细胞检测及研究工具,得到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因此,加大对生物细胞相位显微技术的研究力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生物细胞定性相位显微技术、生物细胞定量相位显微技术以及生物细胞相位纤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此来推进生物相位显微技术的发展。

  • 标签: 显微技术 细胞检测 相位成像 进展
  • 简介:神经鞘脂酰胺存在于细胞的双层脂肪外膜,多年来人们认为它在此外膜中只是具有结构上的功能。但是,现在已知,这类脂肪也能从细胞膜中释放出来,用作重要的二级信使,诱发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

  • 标签: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细胞膜 外膜 脂肪 鞘脂
  • 简介:日本国立成育医疗研究中心、东京农业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利用老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分化发育成全身各类细胞的能力较低。这一研究结果已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自然》杂志 发育能力 细胞分化 IPS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当不同的细胞穿过组织内部的狭窄空间时。它们经常变形,导致它们的细胞核在相关的压力下发生破裂。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荷兰癌症基因组中心和内梅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有一种自我修复的快速恢复能力。但是细胞核变形和破裂会破坏这些癌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这可能能够进一步促进癌症发展。

  • 标签: 癌细胞 核破裂 快速修复 美国康奈尔大学 狭窄空间 恢复能力
  • 简介:目的:探索体外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实验组采用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采用共培养培养;对照组采用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观察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培养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化情况没有差异。7d后,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明显高于4d时(P〈0.05):实验组GFAP和CNPase的阳性细胞绝对数以及CNPase的百分比较4d时显著增加(P〈0.05),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培养培养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嗅鞘细胞 共培养液培养 细胞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是细胞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细胞自然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对以动物细胞产品生产为目的的细胞培养产业将产生极有价值的影响。采用DNA重组技术把预防细胞自然凋亡的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自然凋亡的化合物等手段已用于预防或减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的培养时间,从而使细胞培养系统的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动物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自然凋亡
  • 简介: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是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一种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通过与B7分子的结合来阻止共刺激信号的传递,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起到抑制免疫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CTLA-4在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感染、肿瘤及抗移植排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CTLA-4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其与T细胞应答的关系。

  • 标签: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负性调节 T细胞应答 CTLA-4-Ig
  • 简介:Apoptin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凋亡的小蛋白质。简要综述了Apoptin的来源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Apopt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和分子机制、Apoptin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Apoptin作为一种抗肿瘤制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APOPTIN 细胞凋亡 肿瘤
  • 简介:目的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为全面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基础和提供细胞实验材料。方法运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SV3neo质粒导入第3代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抗性克隆并扩大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用PCR检测细胞株中SV40T基因的整合,RT-PCR鉴定SV40T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绘制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生长曲线。结果阳性细胞克隆已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50代,经鉴定SV40T抗原已整合到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且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

  • 标签: 东方田鼠 胚胎成纤维细胞 永生化 SV40T抗原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的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如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中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的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的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的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
  • 简介:真菌的培养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一般培养并不困难。

  • 标签: 医学真菌 培养基 制备
  • 简介:目的对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及本实验动物学部保存的$180进行了克隆培养,根据克隆细胞的腹水生长特性,从中选出8株克隆,对不同克隆$180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免疫组化法测不同克隆细胞的蛋白质分布,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克隆细胞的DNA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克隆细胞表面结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克隆细胞的电泳图谱。结果其中3株克隆从uJ见腹水之日起,腹水即为血性;1株微显血性;4株在接种腹腔7日内腹水无血性。扫描电镜观察6株克隆细胞表面结构,各具特点,有所不同。流式细胞仪测定6株不同S180克隆细胞DNA含量,分别为8.5,9.3,7.9,8.5,8.6,8.3pg。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不同克隆与11种抗体反应有所不同,一旦与某抗体反应阳性,则阳性细胞比率均在97%以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克隆细胞s1H10及S2D9的电泳图谱,S1HIO克隆细胞有33条带,S2D9克隆细胞有30条带。结论8株克隆细胞各具特点。

  • 标签: 克隆细胞 腹水 血性 S180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
  • 简介:Varian500-MSLC离子阱相色谱/质谱所采用的SelecTemp技术的特征是,大气压电离源(API)电子掌控能力的特点,该技术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分布,为梯度相分离过程制造最优化的干燥气体。SelecTemp使得方法的设置及开发更加容易,并且可以自动记录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参数。增强电容技术(ECC)则增加了可以被同时分析的离子数,能够提高灵敏度并降低背景干扰。这些特征有利于对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包括制药产品和药物代谢物。全套500-MS包括MS工作站软件、HPLC设备、以及综合的串联HPLC柱。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 LC/MS 离子阱 液相色谱/质谱 HPLC柱 电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