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生物多样中,地衣是一类独特的生物.新疆地衣资源丰富,至今在新疆已定名的地衣有398种,隶属于98属;包括不完全真菌类地衣4属、4种.深入了解新疆地衣物种多样和其生态环境及地衣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合理利用新疆的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地衣 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 应用 新疆
  • 简介:通过研究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和葛根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为葛根的分子育种和指纹图谱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鉴定分析了127份不同来源葛根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并用ISSR标记研究127份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对I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型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葛根资源的10个性状变异大、多样较好。利用ISSR标记获得多态条带10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73条、平均Nei's基因多样0.2085、平均Shannon's指数0.3378,最远遗传距离为0.46。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聚为两大类,群体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类似将127份资源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发现3个与茸毛性状关联标记,MLM分析未发现与表型性状关联的标记。本研究收集的资源遗传多样较好,葛根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地域关系不大,综合GLM和MLM关联分析结果,本试验未发现与表型关联位点。

  • 标签: 葛根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 简介: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较强的种质资源

  • 标签: 胶质苜蓿 苗期 抗旱性 评价
  • 简介:分析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072份国内绿豆资源的地理分布,并对14个性状(6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豆种质资源分布在约28个纬度、60个经度内,其中29~41°N×107-123°E范围内分布最多,占总材料数的75、99%。6个质量性状中荚色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而8个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35—37°N×111—115°E、37—39°N×111—115°E、39—41°N×115—119°E、41—43°N×115-119°E几个小区遗传多样指数较高,可初步推断中国绿豆资源遗传多样中心在35—43°N×111—119°E范围内。

  • 标签: 绿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南方坡耕地土壤大部分较贫瘠,筛选出适合在丘陵坡地贫瘠土壤种植的苎麻种质,对于生态恢复和经济生产非常重要。本研究将田间平地试验、田间坡地试验、盆栽试验相结合,以10个苎麻种质为材料,测定株高、分株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片SPAD、总鲜重、总干重、原麻重、氮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等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方法,对筛选指标和抗性分类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分株数、总鲜重、叶面积、株高、叶片SPAD、叶片数、氮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等8个指标可以有效的评价苎麻耐瘠;对各性状隶属函数进行聚类分析,10个苎麻种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冷水江野麻、浏阳野麻;另一类是湘苎三号、多倍体一号、湘苎X2、湘苎X1、湘苎X3、湘苎XB、中苎一号、长沙野麻。通过研究苎麻耐瘠相关指标,建立了苎麻耐瘠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和鉴定出了苎麻耐瘠资源

  • 标签: 苎麻 耐瘠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鉴定评价
  • 简介:采用10个ISSR分子标记对地理来源不同的33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在33份绿豆种质间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多态条带115条,多态位点比例为98.18%;供试绿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8之间,平均0.6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82时,供试种质分为4个ISSR类群(ISSRGroups,IGs),第Ⅰ类群包括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共9份和河北的1份绿豆种质资源,第Ⅱ类群包括河南、山西和陕西的所有和河北的4份绿豆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为来自泰国的5份绿豆抗虫资源,第Ⅳ类群包括山东和内蒙古各2份绿豆资源;ISSR类群划分与绿豆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相关

  • 标签: 绿豆 ISSR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试验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宁夏粳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分析。103对SSR引物表现多态的有58对,共扩增出212条多态条带,等位变异范围为2~9,平均每对引物3.7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32~0.788,平均为0.403;高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而无多态或低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1号和10号染色体上;成对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幅为0.642~0.958,平均为0.790,单个供试材料的平均GS值变幅为0.710~0.816,平均为0.781,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约0.785处,供试材料可被分为11类,大部分材料被聚在一类中。

  • 标签: 粳稻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浙江柿树资源丰富,但品种或类型混杂,为探究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多样,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6条随机引物,对7个柿树类型40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共得到156条谱带,其中多态条带138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76%。类型间遗传多样(Dst)为0.7604,远高于类型内个体间遗传多样(Hs=0.0603),各类型分化系数(Gst)为0.7604,基因流(Nm)为0.1576。根据各类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各类型内遗传结构比较一致,而不同类型间分化较为严重,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且有一定的的基因交流。今后应收集更全面的柿树种质资源,为资源保存及良种培育打下基础。

  • 标签: 柿树 遗传资源 多样性 RAPD
  • 简介:利用RAPD和ISSR标记对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分子评价。结果表明:12个RAPD引物和13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9条和93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分别扩增出6.1条和6.2条多态谱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2%和86%。RAPD和ISSR标记检测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分别为0.31~0.99和0.33~0.99,ISSR(平均GS值0.68)检测多态效果高于RAPD(平均GS值0.73)。利用UPGMA法基于RAPD与ISSR混合聚类,将28份观赏南瓜及葫芦种质分为3类,类群的划分与果实形状明显相关:第Ⅰ类群包括15份种质,为扁圆形、卵圆形、圆球形或圆筒状的早熟或晚熟果实;第Ⅱ类群包括11份种质,为汤匙形、梨形、扁球形或皇冠形的早中熟果实;第Ⅲ类群包括2份种质,为葫芦形的晚熟果实。

  • 标签: 观赏南瓜及葫芦 RAPD I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对陕西省17个有色稻品种的遗传多样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信息含量在0.49-0.89之间,平均值为0.73。SSR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17个有色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相似系数0.24处可以分为2类,其中绿稻单独聚为一类。用11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7.22处绿稻和其他品种聚为两类。

  • 标签: 色稻 SSR标记 多态性
  • 简介:选取国家种质库保存的48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形态标记遗传多样分析,表明14个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类型达8.79个,平均遗传多样指数(I)为1.8149。16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显示出显著的形态标记遗传多样差异,国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水平略高于国内群体。国内山西小扁豆种质资源的,值(1.573)仅次于,值最高的国外ICARDA群体(1.683)。研究结果显示,西北部省份是我国小扁豆资源遗传多样最丰富的地区,应加强该区域小扁豆资源的进一步搜集、保护和研究。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481份参试资源划分为6大组群,各组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

  • 标签: 小扁豆 种质资源 形态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 简介: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资源量和多样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稻种多样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变化规律看,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减小,反之亦然。籼粳亚种的多样与稻种多样呈现同样趋势。早、中、晚稻多样在南温带、北热带和中亚热带相对较大;水、陆稻多样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相对较大;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粘糯、特种稻多样富聚区主要集中在北热带地区。③根据稻种多样在各气候带中的分布可分为:低富聚气候带(指中温带和北温带)和富聚气候带(指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④稻种多样在各类稻区中呈现:水、陆稻区〉单、双季籼稻区〉一季粳、籼稻区〉一季粳稻区。

  • 标签: 稻种资源 多样性 生态地理分布
  • 简介:旨在评价薏苡属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为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108份薏苡属种质资源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分析和分类。结果表明,全部材料涵盖了薏苡属的2个种和4个变种,除了花药色表现一致,9个描述型性状(芽鞘色、叶鞘色、幼苗叶色、柱头色、幼果颜色、果壳色、喙的有无、总苞形状、总苞质地)的多样指数在0.55~1.65之间,12个数值型性状(株高、着粒层、主茎粗、叶长、叶宽、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主茎节数、分枝节位、百粒重、粒长、粒宽)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3.0%~60.1%。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主成分分析将表型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4%。聚类分析将108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Ⅰ类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节数少和分枝节位低等特点;Ⅱ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南方地区及东南亚的较低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高度、茎粗、节数及叶片大小等表现中等、分蘖数偏低等特点;Ⅲ类分布中国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植株茎秆高大粗壮、叶片大、节数多和分枝节位高、分蘖多、生物量大等特征。大部分材料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和不同的表型特征,可以作为薏苡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 标签: 表型 种质资源 多样性 薏苡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来自国外及国内的68份分蘖型谷子进行了表型及遗传多样分析。表型分析表明,质量性状以绿鞘、白谷黄米、圆锥穗、松散穗码居多,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除出谷率较小外,其他性状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来自山西的小软谷单株穗重、单株穗粒重、千粒重均为最高,而来自黑龙江的大青谷单株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均为最低。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77对引物共检测出202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到1~6个位点不等,平均为2.62个;77对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283~0.6974之间,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169,6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96,平均值为0.68。利用软件NTSYSpc2.10的UPGMA聚类方法对68份谷子分蘖材料进行了聚类,这些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即Ⅰ、Ⅱ、Ⅲ和Ⅳ。Ⅰ类群主要来自西北地区谷子分蘖种质,Ⅱ类群主要来自国外谷子分蘖种质,Ⅲ类群包括华北、华东和东北的谷子分蘖种质,Ⅳ类群仅包括一个种质。结合表型鉴定出10份优势谷子分蘖种质。这些结果揭示68份谷子分蘖种质遗传多样较好,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分蘖优良基因及谷子分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谷子分蘖种质 表型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用5.500g/L盐水溶液对3~5叶期高粱幼苗进行处理,用幼苗相对成活率对568份高粱种质进行分级,结果显示:5%的种质具有3级以上的耐盐。此法可以用来进行大量种质的苗期耐盐筛选。根据植株在不同舍盐量的盐碱地上生长的性状差异,对成株期的高粱进行耐盐鉴定,利用处理间性状的差异及各性状与穗重和秆重的相关构建一个耐盐指数来评价材料对盐碱的耐性,从而对18个高粱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分级,以适合于盐碱地推广品种的筛选。

  • 标签: 高粱种质 耐盐评价 筛选 分级
  • 简介: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bp;(2)遗传多样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1)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1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O.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I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 标签: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指数较大,多样指数最高的是主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的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Ⅳ、Ⅴ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 标签: 燕麦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 简介:遗传多样分析对于作物资源评价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冬麦区136份小麦抗旱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10个农艺性状及其耐旱指数的相关,以及抗旱种质的遗传多样。结果表明: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穗叶距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42.1%和37.2%,单穗总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为6.4%和5.7%;不同水分条件下,植株稳产主要受单株穗数、有效小穗数及穗下节长的影响;性状耐旱指数的多样指数在1.95到2.07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02;根据性状耐旱指数将供试材料分为7个类群,其中第I、第III类群材料表现为对水分条件不敏感,而第II类群材料更适于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材料之间的抗旱差异可以作为抗旱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依据。

  • 标签: 小麦 抗旱 表型性状 相关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采用多样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24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研究。结果表明,14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为1.6333,幼苗色和结实形式的遗传多样指数最低为0,平均为0.7460;10个数量性状中穗长、茎粗、锤度、单穗粒重、单株秆重、出汁率、千粒重、株高、穗重、生育期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7.85%~53.01%,各性状多样指数均较大,平均2.0061;穗长的多样指数最大,为2.1383,生育期多样指数最小,为1.7331,表明新疆现有甜高粱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聚类分析将72份资源划分为四大类。

  • 标签: 甜高粱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变异系数
  • 简介:为了解山东省苍耳资源的遗传多样,本研究从山东不同生态地区收集29份苍耳资源,对其种子性状、含油量以及ISSR分子标记多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不同生态地区苍耳种仁率平均为32.20%,变异系数为26.66%,多样指数为1.94;含油量平均为30.03%,变异系数为20.85%,多样指数为1.94;平均百粒重为9.95g,变异系数为33.46%,多样指数为1.96。21个ISSR引物扩增,检测出多态位点共134个,平均每个引物6.38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8.53%。不同地理生态群组的遗传多样不同,鲁中山前区处在山东半岛区与内陆区交界处,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最高;滨湖洼地区受泰沂山系及南四湖的阻隔,限制了基因的交流,遗传多样最低。将山东的29份与河北和山西的各1份共31份苍耳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的苍耳资源与邻近省份有一定的基因交流,但存在自身的进化特点,已成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苍耳资源系统。

  • 标签: 苍耳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