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报道分离自中国云南、青海、福建3省土壤的格孢属(Monodictys)3个新种:珠芽状格孢M.bulbiliformis、黄河格孢M.huangheensis和厦门格孢M.xiamenensis,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讨论。文中提供了中国土壤中格孢属16个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 标签: 土壤真菌 暗色丝孢菌 分类
  • 简介:[目的]木薯爪螨是新入侵我国的重要检疫性害螨,主要危害木薯,也可危害橡胶。近年来,该螨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扩散范围不断增大,目前已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重要木薯产区发生并加重危害,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木薯减产40%-60%。湿度是影响木薯爪螨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比较了不同湿度条件下木薯爪螨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当湿度为75%和85%时,卵孵化率均达100%,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达49.22和43.67粒,雌成螨寿命分别为21.00和22.00d;当湿度为55%和95%时,卵孵化率和后代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显著缩短;当湿度为65%时,卵孵化率、平均每雌产卵量以及成螨寿命均与75%和85%湿度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其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结论]75%和85%是木薯爪螨发育与繁殖的适宜湿度条件。

  • 标签: 木薯单爪螨 湿度 发育 繁殖 生态适应性 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的融合式PLIF(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和PLF(postero1ateralfusion)在下腰椎节段腰椎滑脱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滑脱症并行腰椎融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有142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融合手术式的不同,分为PLIF组(82人)和PLF组(60人)。对于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月、12月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程度指数(JOA),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纳入本课题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年的连续全面的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及12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PLIF组在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及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花费、并发症等指标中,PLF优于PLIF组。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JOA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节段的下腰椎滑脱患者来讲,使用PLIF能够取得较好的症状改善,融合率较高。但PLF同样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个性化的进行手术式的选择。

  • 标签: 椎间融合术 后外侧融合术 融合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骨内局部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次注射辛伐他汀0.5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心梗24h后骨内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 标签: 骨内注射 辛伐他汀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 传统保守治疗 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