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作物种质数据量大、多维带来的挖掘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探讨计算技术及其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挖掘平台,详述了平台的各功能模块并给出了具体的开发方案。通过改进经典的Apriori算法并在平台上对其进行效率测试,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可行性。

  • 标签: 种质资源 云计算 HADOOP APRIORI算法
  • 简介:由中国生理学会主办、青海大学医学院承办、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生理学会新型生理学实验技术平台实验室主任培训班”于2012年7月17-22日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40多个单位的80多名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学习。培训班学习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安排,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课,内容非常丰富,培训班荣幸的邀请到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建军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管又飞教授前来授课,为提升培训班的层次和水平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深受老师们的热烈欢迎。王建军教授的报告讲座:“下丘脑对前庭核和小脑运动控制的调节作用”,充分反映了我国生理学家在小脑研究方面的新进展,科学性强,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深受代表们的热烈欢迎。管又飞教授的报告讲座:“前列腺素E2受体与血压调节”,将科研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大家,使非从事此项研究的人也一样能够听得很明白。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实验室主任 生理学实验 技术平台 培训班 科研工作者
  • 简介:利用传统黑板教学方法与应用多媒体仿真软件教学对比,得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与一般实验的可替代性的结论。

  • 标签: 多媒体 仿真软件 实验
  • 简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善管理、懂技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 标签: 高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中国 素质培养 政策
  • 简介:本文概述了实验动物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合理地选用实验动物对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学研究 实验动物
  • 简介:小型猪在解剖、生理和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似,是人类医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然而,由于小型猪(尤其是我国自行培育的小型猪)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配合,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操作的不规范,也常常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并造成实验数据变异增加。以下结合本实验室的应用经验,介绍小型猪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 标签: 实验操作 操作技术 小型猪 模型动物 人类医学 营养代谢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对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芝含甾体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葡糖醇类、蛋白质类、糖类、糖肽类等29个化合物,还含胞外黏性物质(ECMM)、胃蛋白酶抑制剂、真菌激发子、铁黏合螯合剂、环肽、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及铜、铁、钾、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微量元素等其他类化合物。芝具有抗肿瘤、镇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益气解毒、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等作用。

  • 标签: 云芝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众多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设备短缺、陈旧;指导教师少,实训课堂教学指导难以周全指导,时有实训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发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成长.虚拟仿真技术的采用能有效解决该课程的教学困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升.

  • 标签: 虚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组装 计算机维护
  • 简介:目的建立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方法,测定棕背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引入实验室,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实验室繁育效果。结果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d(18~22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实现了棕背的实验室繁育,测定了棕背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 标签: 棕背 繁育 实验动物化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简介:动物实验是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帮助医学生加深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生物医学研究者及政府的关注。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就如何对待实验动物,我们曾经遇到两个较为极端的典型案例。

  • 标签: 动物实验 实验教学 生理学 伦理学 教育 实验操作技能
  • 简介:动物实验是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帮助医学生加深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生物医学研究者及政府的关注。但我国医学生在动物实验中所得到的人道主义教育严重缺失。由于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生进入基础医学阶段首次接触动物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学的教育应成为每个生理学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1.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学的教育是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自1988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先后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明确将“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列为种不端行为之一。因此,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动物实验伦理学的教育,积极宣讲我国有关动物实验实验动物相关法律法规,是生理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加强动物实验伦理学的教育是加强医学生医德培养的需要仁爱精神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要求。一个医生只有怀有“敬畏生命”之心,才能理解尊重病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提升“拯救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标签: 生理学实验 动物实验 实验教学 伦理学 教育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简介:[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后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率。造模后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后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第7天检出11只。体液免疫测定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感染脑炎原虫后,白化组血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花色组(P<0·05),IgM含量极显著低于花色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皮质区有大量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脑水肿,脑实质可见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包围形成的肉芽肿病变。胆道上皮坏死脱落。染虫花色豚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与白化豚鼠基本一致。纯化的脑炎原虫呈长椭圆...

  • 标签: 原虫豚鼠 实验研究 感染模型
  • 简介:2009年是我们毕业的50周年,当年10月我们班有一次聚会。在大家的回忆中,生理实验课中的“蛤蟆腿实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对手握癞蛤蟆的感受还记忆犹新。50多年来,生理实验课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蛤蟆腿实验”早已在我们的实验中消失。生理实验课由于需要有一定的实验条件,

  • 标签: 实验课 生理学 改革 癞蛤蟆 实验条件 记忆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肝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们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肝癌实验室诊断中的常用标志物以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肝癌 实验室诊断 进展
  • 简介: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是否应当接受科研训练,在我国医学教育界历来存在争论。不赞成者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认为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实验研究工作并非必需,科研训练因此可以从简甚至从略;二是鉴于欧美许多医学院校近年来精简了大量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认为这是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照搬。

  • 标签: 高等医学院校 实验教学 创新 生理学 医学教育
  • 简介:中国生理学会各级领导多年来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实时给予积极的指导。2011年7月18—24日中国生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在云南昆明举办了中国生理学会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发展实验室主任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医学院校的111名老师参加了学习班学习,7天的学习班,完成了预期的教学课程与实际操作项目、通过学习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大家感到颇有收获。

  • 标签: 中国生理学会 实验室主任 医学院校 实验技术 云南昆明 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