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全世界共同的理论财富。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50以来,它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研究课题被广泛开展,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学者,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比较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就有二百多种。对20世纪50以来国外出版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著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特点,能对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思想 国外论著
  • 简介:在20世纪60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是艰难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毛泽东'一大二公'的理想模式,但却是当时促进全国农业形势好转的关键性措施,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公社体制 调整
  • 简介:我们在日常的美术史阅读和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熟似无睹”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却并没有做过仔细的推敲.比如,我们经常在其历史年代不确定或含糊不清的时候为某位艺术家或某种艺术现象作出断定给出结论,称其为古代著名艺术家、抑或近现代、近当代、现当代艺术家.然而,若是判断有误,这种混乱的称呼往往会给人留下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对历史年代的划分和考究,不光是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美术史、艺术流派、艺术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美术史 美术思潮 年代划分
  • 简介: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至165,是天师道成立之初,为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 标签: 老子变化经 道教 天师道
  • 简介:7月28日至8月1日,国家宗教局在培训中心举办“天主教中青年代表人士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地50多位主教、神父、修女及教友代表参加研讨班。王作安局长亲自指导此次研讨班的筹办工作并会见了全体学员。

  • 标签: 代表人士 国家宗教 研讨班 天主教 中青年 培训中心
  • 简介:十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不已,但仍延续了唐代以来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多元信仰格局。儒道佛信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地域中分布、影响不一,总体来说,儒家思想居于五社会信仰格局的主导地位,道、佛信仰仅作为儒家信仰的补充而存在。本文以历年出土的五十国墓志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文献,对墓志中所反映的五时期社会信仰状况作了探讨。

  • 标签: 五代十国 墓志 信仰 儒道佛
  • 简介:胡新和(1955-2013)男,中国共产党党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工程研究》副主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 标签: 逝世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 《自然辩证法通讯》 学者 政府特殊津贴
  • 简介:10月9—12日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召开。国际科学社会研究学会也称4S(SocietyforSocialStudiesofScience)。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千多名学者参会,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多位学者也应邀出席会议。由于视听媒介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届年会全体大会的主题即设定为“声音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

  • 标签: 自然科学史 社会研究 年会 学会 国际 中国科学院
  • 简介:1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会议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的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学部委员汝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筠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李景源,潘梓同志次子潘渝伯先后发言。座谈会由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吴尚民主持。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座谈会 潘梓年 学部委员 诞辰 纪念
  • 简介:自2007从法国学习结束回来,以后每一次再去都会有收获,今年的法国之行也不例外。首先是特别明显地经验主对我们的爱,我想这也许是他的一种安慰吧。这次对天主的爱感受得特别明显。整个行程,无论是去还是来都很顺利。在旅行中也感觉老天特别优待我们,很多次当我们在外面时天不下雨,而当我们回到屋里时雨才开始下大。在露德时,尽管因为身体的缘故没能坚持去拜苦路,不过在早晨的弥撒中自己把所有的意向都借着圣母的手交托在主的手里,自己也因此感受到一种少有的轻松和安慰。

  • 标签: 法国 随想 朝圣 2007年 安慰 感受
  • 简介:1900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在中国有了零星的译介,但真正形成第一次传播热潮,是在1900—1911间。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中国知识界取法西学的主要通道,社会主义思潮也主要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有关社会变革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之间的不同随后体现在一场论战中,即以孙中山为中心的《民报》与以粱启超为中心的《新民丛报》之间的论战。1907后,无政府主义的介绍也渐成热潮,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孙中山 梁启超 无政府主义
  • 简介:三教论衡是唐五帝王诞节庆生贺寿活动之一,更是节俗史、宗教史、戏剧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居易《三教论衡》是现存记录此一诞节活动的较为完整的唯一文献。以白居易文为核心,与相关资料相印证,可以勾勒唐五诞节论衡的一般状况:论衡者的宗教身份、角色常被极度关注,而具体名姓大多被忽视;论衡内容,常按照祝贺圣寿、娱乐帝王的目标,围绕三教经典展开;论衡方式,一般由三教分座次轮流主持,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展开;论衡过程中每座设有论主,论主不但要参与辩论,更要承担开场、过场、退场等环节过渡任务;为了在激烈的辩论中达到会同三教、祝贺圣寿的目的,诞节论衡很可能在庆贺开始前就进行论辩设计。更多还原

  • 标签: 唐五代 帝王诞节 三教论衡
  • 简介:5月5日是丹麦哲学家、神学家、作家、社会批评家克尔凯郭尔(SфgrenKierkegaard,1813—1855)诞辰200周纪念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SKC)策划举办了纪念克尔凯郭尔诞辰200周学术——“克尔凯郭尔2013”(SK2013)活动,主题为“克尔凯郭尔和存在主义的挑战”。此次活动历时一半,分丹麦国内和丹麦国外两个部分,形式多样,包括学术课程、会议讲座、狂欢节、展览、音乐会、城市徒步、邮票发行、电影节等活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克尔凯郭尔 纪念日 诞辰 哥本哈根大学 存在主义
  • 简介: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传》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533).笔者通过新的线索,重新推定了《高僧传》问世的时间范围:最下可迟至梁太清元年(547),最早不会早于梁大同六(540).

  • 标签: 《高僧传》 时间范围 生卒年 圆寂 大师 纪念
  • 简介:逻辑和哲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20世纪30的逻辑鼎盛时期出现的以“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为代表的元逻辑和以“塔斯基形式真理论”为代表的逻辑语义学等理论成果影响和鼓舞了当时处于萎靡状态的哲学。20世纪50以后,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的方法论有了巨大变革,“哲学逻辑”迅速崛起。之后,逻辑在哲学中的影响开始衰退,哲学家对待逻辑方法的使用有了积极和消极这两种对立的态度。逻辑学的研究也转向计算机科学或语言学等领域。语言是逻辑和哲学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 标签: 逻辑语义学 哲学逻辑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20世纪 计算机科学 鼎盛时期
  • 简介:黑格尔在本文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对于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的观点。首先,他表明对启示宗教的考察有三个环节,即上帝的抽象概念、概念的定在,以及概念与定在的同一性。然后,他回顾了上帝存有的三种证明,其中着重回顾了安瑟尔谟式的本体论证明以及康德对它的批判,并表明该证明虽然由于坚持从概念出发的原则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其论证过程由于主张对概念的知性式理解而无法令人满意。最后,黑格尔从正面阐述了他自己的概念观,认为概念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的是一种单纯主观的东西,而是自我区别、建立存在又扬弃这种区别的主客统一的绝对活动,它自在自为地拥有存在于自身中,而上帝的概念正是这样的概念,因而上帝的存有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了证明,黑格尔由此以其思辨哲学改造了传统的本体论证明,阐发了一种新型的本体论证明,从而呼应了本文的开头。

  • 标签: 上帝存有 本体论证明 概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