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起源于文艺复兴的古典人道主义在近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西方社会的信仰缺失。尽管人道主义高扬人的自由个性,追求人的欲望满足,但是也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甚至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因此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用"完整人道主义"来教导人们克己复礼仍旧是必要的,否则就很难调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很难达到社会和谐。

  • 标签: 雅克·马里坦 人道主义 自由
  • 简介:雅克·马里的"位格"理论(源自"三位一体")是关涉人的本体论存在的非常有特色的思想。"位格"是具有神圣性、超越性的实体,其界定着眼于人的精神中高尚神圣的一面,与着眼于肉体及其欲望的"个体"范畴相对。从位格与共同善的关系来看,共同善着眼于位格人的共同福祉,对于世俗共同善而言,作为上帝形象的位格超越于世俗社会。位格理论是马里回应基督教世俗化浪潮的理论根基,对于纠正现代人过于注重物欲享受的偏向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马里坦 位格 个体
  • 简介:马里翁认为,胡塞尔的还原引向了绝对的(被)给予性,但胡塞尔的还原把给予性限制在了对象性上;在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的还原也引向了给予性,但把给予性限制在了存在上。在这两个还原之后,马里翁提出了第三个还原,力图通过深度无聊的悬置,引回到纯粹形式的呼唤,从而使给予性摆脱外在限制,实现其真正的绝对性或无条件性。总体来看,马里翁的第三个还原的目的在于使还原服务于给予性,其视角既非认识论的也非存在论的,而是绝对的或无条件的,其价值在于赋予那些既非对象性也非存在性的现象以现象学上的权利。

  • 标签: 马里翁 第三个还原 给予性 绝对性
  • 简介:"未来主义与政治"这一话题的内容特别广泛、复杂而且充满高度的矛盾性。它关涉的时间跨度至少有35年,蕴含着几百位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本文所讲述的是费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如何试图在战斗的政治先锋与艺术界的先锋之间打造一种紧密的同盟,来完成他的全面革命和不断革命的目标。作为论点,首先勾勒出马里内蒂从学生时代到创立未来主义运动的政治发展经历,然后指出他的理念是融合艺术与生活,并用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是如何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实现的。由此进一步扼要地探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创建未来主义政党,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合作),最后是考察未来主义以及未来派艺术在法西斯政权下的命运。

  • 标签: 意大利未来主义 马里内蒂 先锋派艺术与政治
  • 简介:伯恩施改良主义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对西方工人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理论体系,有一定的理论路径。该理论的路径起点就在于,伯恩施认为资本主义形势变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路径核心就是抛弃社会革命,推进社会改良;路径的归宿则是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为其改良主义正名。深入批判伯恩施改良主义的理论路径,有助于准确评价伯恩施改良主义理论观点的本质,深刻认识以其为思想渊源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改良主义 理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