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昌(1897-1974),江苏无锡人。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学系,与同乡钱穆等人为友。蒋昌毕生研究老庄学说,相关著作有《老子校诂》、《庄子哲学》、《庄子解题》(未出版)三种。《老子校诂》和《庄子哲学》二书是蒋昌在二、三十年代历经十多年锤炼的精心之作,抗战前夕相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后人研究老、庄之学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标签: 庄子研究 无锡 《庄子哲学》 1921年 商务印书馆 高等师范
  • 简介:慈藏,本金氏,辰韩(新罗)真骨苏判(三级爵位)茂林之子,大唐贞观十年(636)受敕,与门人僧实等10余人西行入唐,先谒山西五台山文殊院,得梵偈,受袈裟舍利.再入长安,得太宗皇帝慰抚,安置胜光寺别院.因宠赐频厚,藏嫌其繁,启表入终南山云际寺之东崿,架岩为室,居3年,人神受戒,灵应日错,即再入京师,又蒙敕慰.贞观十七年(643),受本国善德王表请,携藏经一部及杂彩丝绢等回国,任大僧统,主理僧尼一切规猷.

  • 标签: 新罗 考证 王子 五台山 爵位
  • 简介:<正>夫妻间喜新厌旧者,总是以爱情转移为由而喜新的。其实,所谓爱情转移,并不是某些现代派所标榜的新时尚,而是古已有之的旧习。西汉时的卓文君,如果不写出那篇《白头吟》,她的身为大文豪的官人司马相如,早会把爱情转移到茂陵女身上去了。前秦的苏蕙,如果不织迥文诗于绵带,她的官拜秦州刺史的丈夫窦滔,早就把爱情转移到襄阳赵姬身上去了。

  • 标签: 爱情 卓文君 司马相如 苏蕙 白头吟 秦州
  • 简介: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以西结书》中的"安神学",并将之与其它先知书中的平行观念作比较,借此反省今日教会如何看待上帝的爱与公义、保守与审判。

  • 标签: 《以西结书》 “锡安神学”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将不存在单一的知识,一切知识,现在的,将来的,甚至也包括过去的,都将是域性的。说到“国学”,“域化”将不是它的终结,相反,它将在“域化”中成为世界性的和全人类的公共财富。

  • 标签: 全球化 全球知识 球域感
  • 简介:介绍了跨通道注意转移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回顾了包括通道特异性资源说、通道上系统、分离联系说等关于跨通道注意转移的理论解释,总结了跨通道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神经机制,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选择性注意 注意转移 跨通道注意
  • 简介: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F.A.Gutzlaff,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 标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实腊 《东西洋考》 传教工作 刊物介绍
  • 简介:唯物史观的结构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是我们解读“中国问题”的两个基本的哲学分析框架,其中有两个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是“结构转型”:结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与马克思讲的经济社会结构和恩格斯讲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结构不同,中国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是社会层级结构。

  • 标签: “中国问题” 结构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总问题 经济社会结构 结构分析方法
  • 简介:梁相在《大兴国寺记》中写道:“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故混沌既分,乾坤之所以不息,日月之所以运行,人物之所以蕃盛,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大兴国寺记》中强调也里可温“以礼东方为主”,迥异佛教。东正教和聂斯托利派有一个习惯,祷告时要面向东方,

  • 标签: 东方 神学 中国 兴国寺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认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关系到全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并将其提高到'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地位。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至少应当包括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首要任务、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观点。邓小平的这些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党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一条重要经验。

  • 标签: 邓小平 党和国家 工作重点转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简介:瞿秋白从资产阶级革命、"欧化"视域、文艺宗派论争等角度审视"五四",遵循文化领导权的争夺、文艺大众化的具象法则、俄苏文化建设经验的资源平移等理论逻辑,诠释了20世纪30年代思路与"五四"思路理论范式的对立性,具有鲜明的列宁主义色彩,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高水平;它偏激主张废除汉字,轻视"五四"的思想文化革新意义,社会科学范式遮蔽人文科学思路,资源批判服膺于语义转移,表征"五四"激进革命话语的初步确立。

  • 标签: 瞿秋白 五四 文化领导权 列宁主义
  • 简介:我还以为章鱼保罗是个人呢,男性,名字叫保罗,章鱼是外号。直到近日童世骏先生命题令作文:分析一下章鱼的猜;推辞不得,勉为其难,构思打腹稿的时候.心里用的代词还是“他”。开笔了,总得了解一些其人其事吧,打开“谷歌”,这才知道保罗真是一条章鱼。以一条鱼而掀动全地球人类的听闻,成为一时热议的焦点,这事够奇的了,不敢说绝后,空前是没有问题的。

  • 标签: 章鱼 保罗 “他”
  • 简介: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离开瑞金中央苏区后,选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的构想,是坚持"北上抗日"路线,依据革命战争发展和变化的进程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在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对我们坚持历史唯物论,总结经验,着眼现实,解决问题,展望未来,都会有所启迪.

  • 标签: 中国 主力 坚持 领导 发展 成立
  • 简介: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在喀什噶尔设置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作为南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统辖各城.在军府体制时代,参赞大臣驻地就是南疆地区的中心城市,至少是政治、军事中枢城市.因此,参赞大臣驻地变迁可以视为这一时段内南疆中心城市的转移.

  • 标签: 南疆地区 中心城市 转移问题 体制 军府 治所
  • 简介:王小教授与艾伦·吉伯德教授近期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学术对话,双方就规范表达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依据、元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对接、道德资本与道德作用的发挥机制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王小锡 艾伦·吉伯德 道德资本 对话
  • 简介:在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坚决推进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并在最终实现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突破"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尝试和预演,为后来转移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他1977年复出后率先提出"纲"的转移,支持并引导按劳分配等问题讨论,倡导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日益成为全党关注的重点,这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先声;他1978年9月在东北视察时率先提出要结束揭批"四人帮"运动,进而在中国工会九大上提出要开始"新的战斗任务",明确提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任务;在他的建议下,讨论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成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并在会上形成普遍共识,进而他在历史转折关头倡导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发挥了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仍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标签: 邓小平 党和国家 工作重点转移
  • 简介:采用两个实验设计,在确保负相容效应(NCE)的产生主要来自反应抑制贡献的实验范式基础上加入引发显性注意转移的目标刺激,探讨了注意转移在负相容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实验一在经典NCE范式中加入中性目标刺激,并操纵启动与目标的关系。发现,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无关条件次之,相容条件下最长。证明在该范式中反应抑制在NCE的产生中占主导地位。实验二则在实验一范式的基础上,加入左、中、右呈现的加号目标刺激。发现,两种目标类型的反应时结果模式均与实验一相似。结果表明,注意转移并非如Cole和Kuhn(2010)提出的能够独立引发NCE,它只是伴随NCE的抑制加工过程而出现,且其加工模式与抑制加工模式类似。

  • 标签: 负相容效应 注意转移 反应抑制
  • 简介:慧可一直被中国禅宗尊奉为二祖,在北周武帝灭佛时,他曾艰难南遁,卓南陈太湖左县司空山(今属安徽省岳西县),传衣授法于三祖僧璨。然而这一史实,受到近现代一些学者质疑甚至否定。胡适在其《楞伽宗考》中否定《景德传灯录》、《宝林传》等史书记载,理由是慧可92岁圆寂时正是周武帝灭佛之后不久,但不曾言及他南遁司空山之事。

  • 标签: 禅宗 发展史 《景德传灯录》 北周武帝 岳西县
  • 简介:"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CCTs)是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社会政策。本文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其作出了批评。CCTs将来自税收的基金按照小额、有条件的形式分配给那些"理应贫困者",并将此作为缩小贫富差距、管控贫困规模和限制反政府意见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部分。本文认为,这种社会政策模式尽管能够在短期改善最贫困人群的现状,但是也会导致工资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并使得贫困不断再生产自身。此外,CCTs与新自由主义天然联系在一起,是最适合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本文所描述的益贫式增长能够更快地改善贫困人群的生活条件,扩大公民权益,并打破新自由主义带来的贫困和不平等的再生产。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贫困 不平等 社会政策 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 益贫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