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大学生羞耻心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羞耻心包含六个因子,形成“道德-非道德”、“自律-他律”及“正确-错误”三维结构。问卷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作为大学生羞耻心的测量工具。

  • 标签: 羞耻心 大学生 因素分析 问卷编制
  • 简介: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是指求职者在简历投递过程中。为提升进入下一轮选拔几率,在简历中表现出虚假信念或信息的行为。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求职者简历作假行为的结构,以及大学生求职群体简历作假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特点。结果表明:(1)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包含迎合招聘企业、篡改个人信息、粉饰关键词句和提升匹配程度四个因素。(2)马基雅维利主义倾向可以预测其简历作假行为。(3)大学生求职者的简历作假行为在其简历投递次数以及简历修改次数上存在差异。

  • 标签: 作假 简历作假 作假行为结构
  • 简介:关学,是由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创建、于明清发生学派分化并向近代转型的关中地域理学形态。作为地域理学的关学,尤其是张载之学,其影响又是跨越地域的。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所设专章①算起,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在张载关学学说和关学史研究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该领域仍存在着不少有待澄清的疑难问题,其中也包括“关学”概念的意涵问题。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工具或方法意义。本文提出,“关学”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学术史概念,其结构特征表现为“时间”、“空间”、“学传”三重维度。由这三重维度构成的“关学”概念,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诠释模式。

  • 标签: 结构特征 概念 关学 意义 《中国思想通史》 三重维度
  • 简介:基于Berry等人提出的“移民适应理论”,考察了城市农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城市适应策略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歧视知觉的关系.311名失地农民和461名农民工受邀填写城市适应策略问卷和歧视知觉问卷.结果发现:①中国城市农民(失地农民与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策略主要由“分离策略”、“同化策略”、“角色认同混乱”和“混合策略”四种形态构成.②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具有广泛而普遍的预测效力,歧视知觉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分离、同化策略或陷入角色认同混乱;歧视知觉负向预测混合策略.③歧视知觉对城市农民的城市适应策略的预测方向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调节.

  • 标签: 失地农民 农民工 城市适应策略 歧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