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1 个结果
  • 简介:马来西亚伊斯兰福利协会简称“布尔卡玛”,创建于1960年8月19日。当时任马来西亚首相的东古·阿布杜·拉哈曼非常关心该会,并给予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他本人也于1974年被选为该会主席。该协会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在非穆斯林群体中进行宣教和传播伊斯兰文化的组织...

  • 标签: 伊斯兰教 幼儿园 穆斯林群体 马来西亚政府 非穆斯林 伊斯兰教国家
  • 简介:3月25~27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专业委员会和英国内政部共同主办,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承办,英国全球合作基金项目资助。论坛以“提升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规范和科技水平”为宗旨,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人员培训和技术资质认定、善待实验动物、动物保护和3R理念实践等相关的国际合作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实验动物 福利伦理 国际论坛 技术标准 专业委员会 行业协会
  • 简介:康德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分配正义为根本内容。他的"人应从自然状态走入法权状态"的理论,突出了分配的正义,并将其作为持有的正义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他的以权力的分配为中心、以人民对人民的义务为特征的正义理论,是对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的理论以及新教小宗派思想加以吸收融合后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 标签: 自然状态 法权状态 分配正义
  • 简介:完善的分配正义应该是充分的分配正义,它包含了以经济标准来进行分配的经济的分配正义和以社会标准来进行分配的社会的分配正义。充分的分配正义包含的两种分配标准及其相应的两种分配正义之间存在着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内在冲突,这种内在冲突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完善的分配正义只能是把“做蛋糕”和“分蛋糕”有机结合起来的充分的分配正义,也给充分的分配正义的实现设置了巨大的困难。我们认为,把伦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采用一种建立在“历史原则”之上的动态的“伦理妥协”的方式应该是实现充分的分配正义的有效路径。

  • 标签: 经济的分配正义 社会的分配正义 充分的分配正义 实现
  • 简介: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从观念层面对社会正义进行理论研究对扎实推进社会公正、界定政府职责有极强的价值意义。自由主义正义观从自我所有权出发,将绝对财产权、自由交换描绘为社会公正的理想图景,进而推崇最小化政府角色定位,而平等主义正义观则反对固化自由任意的交换结果,强调人的平等发展图景,寄望于发挥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促进人的公平发展等职能。在二者的理论辩难中,自我所有权是争论的基础和核心议题。从税收的自愿性维度出发,强调结果平等的正义性和政府超越"守夜人"的积极性定位,不仅能从平等主义正义观中推导出,而且能够从自由主义的自我所有权观念推导而来。

  • 标签: 社会正义 自我所有权 财产权 政府功能
  • 简介: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佛教传入 福利事业 其他宗教 弘法 中国佛教 一切众生
  • 简介: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而促进经济增长。我们对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是一种需求导向型的经济增长,由于收入差距过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递减,应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 标签: 收入分配差距 合理 经济增长 对策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的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下,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的情境下,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经济学者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论断,人们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这一论断第一次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的职能,

  • 标签: 初次分配制度 工作效率 政府职能 再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 简介: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之所以屡遭非议和曲解,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扬弃了近代以来主流政治学说所依据的自然法传统。在黑格尔看来,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契约论出发把国家看作是个人权利的消极保卫者,其内涵等同于处于应急状态中的市民社会,黑格尔因而称其为外部国家;它不但保留着自然状态的残余,甚至还会产生和加剧诸如腐化与赤贫相伴的现代性危机。与之相对照,黑格尔所神化的内部国家或理性国家以实体化条件和制度化机制来整合和保障市民社会中的个体性的自由,并将其扩展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和高度。黑格尔对于自然法传统的这一创造性转化不但用主体性的自由取代了现代权利观念与国家制度的自然基础,而且为建构当代的正义规范理论、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理论范本和思想准则。

  • 标签: 国家 市民社会 自然法 自由
  • 简介:福利平等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平等理论,人们围绕其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与对话,共同勾画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平等理论图景。当代很多政治哲学家对福利平等基本上持批判的态度,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完全抛弃了福利平等,并建构一种替代性的平等理论,即资源平等理论。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亨并没有完全抛弃福利平等,而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分别建构了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和可获得的利益的平等理论。实际上,无论通过对福利平等的替代还是修正而建构的平等理论,都没有成功地将责任纳入平等理论的考量之中。

  • 标签: 福利平等 资源平等 福利 运气 责任
  • 简介:2016年2月3日,经湖北省黄石市伊斯兰教协会牵线搭桥,在黄石经商的维吾尔族同胞图尔荪托合提·奥布力一家人为黄石福利院近20名孤残汉族儿童送去新疆的特色食品。他们带着烤箱现场为孤残儿童烤制了新疆烤全羊、烤馕,烹制了新疆拌面,表演了新疆舞蹈。

  • 标签: 新疆烤全羊 伊斯兰教协会 特色食品 汉族儿童 图尔 烤制
  • 简介:天亚社韩国仁川讯)在仁川教区的“分享希望”社会福利中心开办半年以来,超过六百名失业人士前往登记,中心每天又为八十名失业工人提供午膳。该中心秘书韩相旭1月9日向天亚社说,中心于去年7月14日开放初期,每日只有10至20名失业人士到访,现在于增已平均每日...

  • 标签: 福利中心 失业问题 失业者 韩国 午餐 创造就业机会
  • 简介:中国民族群几千年凝聚不散的根本原因,在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是保护民众的生存利益。"以人为本"公平分配是治政的优良传统,公平地占有生产资料才能保证分配公平,分配不公损害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粮食充足、物资充足,保障国家安全,普及仁德的教育是分配公平的保障条件。让民众有稳定的"经产",抑富济贫救灾,调剂民用,养孤老贫弱,抚恤烈士,让民众占有生产资料土地,给予百姓生存的环境条件,就能稳固而长治久安。

  • 标签: 爱人 分配 公平 土地 生存
  • 简介:本文从界定举证责任分配出发,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学说的历史生成、哲学基础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途径;(1)基本理8念转换;(2)相关立法完善;(3)司法制度变革。

  • 标签: 大陆法系 举证责任分配 英美法系 确定性 创造性 民事诉讼
  • 简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农民收入分配是关系到农民生存状况和农业存亡、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年伊始,国务院连续5年再发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明确了主题。

  • 标签: 农民收入分配 农业基础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公平 新农村建设 农民生存
  • 简介:分配正义的旨趣是在社会成员的相互交往中,建立一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机制,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实现程序上来看,分配正义主要包括"事前"和"事后"两个维度:在经济活动之前,每个人对资源的使用机会是平等的;在经济活动之后,每个人分享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是公平的。然而,现代经济已被金融所统摄,金融颠覆了分配领域中的"责、权、利"配置原则,使分配正义面临新的困境。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存在"马太效应",难以保证经济活动之初的平等;在经济活动之后,来自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成本的社会共担,存在收益与责任分担的不公平。

  • 标签: 金融化 分配正义 经济哲学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