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网络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方法:对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常见方式、问题类型、特点、不足进行探索。结果:高校常见网络心理咨询方式为即时通信、在线留言,咨询问题为恋爱、情绪、学习等,服务群体相对确定,咨询具有阶段性和规律性,但求助者身份难以确定,咨询时间、效果有限。结论:网络咨询符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习惯,是未来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的趋势,需要加深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拓展网络咨询的技术方法和经验。

  • 标签: 网络心理咨询 即时通信 手机在线
  • 简介:求助者是一名在押服刑人员,因刑期长,加之“5.12”特大地震后,看见生命瞬间消失,致使对生命更加珍惜,渴望多挣分多减刑,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在该求助者受伤住院后月标准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即而促使心理压力日益加大,以致面对将来改造出现了焦虑不安、注重力不集中、烦躁、伴有食欲不振、入睡困难、多梦、头痛、头晕等症状,持续达三个月。经诊断确诊为严重心理问题。经过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法治疗8次之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良好改善,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焦虑 放松训练 系统脱敏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并对她进行咨询,写成的案例报告。来访者从小养成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九个月前由于小产,觉得没有给夫家传宗接代,引发内心的冲突,逐渐出现焦虑,不安等的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提供简易的放松和宣泄方式,来缓解其内心焦虑,帮助来访者重新投入日常生活。

  • 标签: 焦虑 严重心理问题 贝克和雷米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本文是一例农村小学生由于网瘾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案主由于长期上网,导致身体虚弱,精神萎靡,并且对网络以外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案主在父母的要求下配合咨询,对于网络危害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并非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行为契约进行行为矫正,初期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网瘾问题 农村学生 行为契约
  • 简介: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一名服刑人员,由于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导致出现心理冲突(自责、悔恨、抑郁)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资料收集、症状鉴别,确定其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其错误认知,建立积极认知系统,帮助其恢复正常行为,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该服刑人员的问题。

  • 标签: 抑郁性神经症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王某,男,30岁,因改造中故意伤害罪加刑的重大事件,对改造失去信心,回避改造,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改造,精神痛苦3个月,通过收集资料,对求助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收集的资料及观察的情况进行诊断,进而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利用合理情绪疗法,重点在于改变其错误的认知,促使求助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树立正确的改造目标,完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焦虑 烦躁 咨询
  • 简介:本文以“少林寺被上市”为案例,集中探讨此案例所涉及的法律与相关政策问题,引发对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佛教发展商业化问题、道风问题、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和财务管理问题、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宗教活动场所经营活动问题、“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及其中隐含的政教关系进行反思。

  • 标签: 少林寺被上市 法律政策 宗教政策 政教关系
  • 简介: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目前学界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研究不多,对其法律性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厘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加以规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具有行为性质上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种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是属于非类型化行政行为的范畴,其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两种基本形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在日常检查中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是法律法规设定的职权,不仅不构成越权,而且是其职责之所在。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司法控制。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发布,除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外,至少需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就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尽可能规定出详细的授权范围以及完善的行政程序以及司法救济等,以便尽可能使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法治化。

  • 标签: 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法律性质 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