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张仲景是一位医理深邃、医德高尚之大家。在传统医学伦理发展史上,张仲景所倡导的“贵生轻利”、“知人爱人”、“精诚合一”的伦理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对“名”与“身”的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真义的参透和领悟,由“爱身”、“爱亲”推及“爱人”体现了仁爱济世之心,“精”与“诚”则凸显了崇高的医德风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 标签: 张仲景 贵生轻利 精诚合一 知人爱人
  • 简介:2014年4月28日,经江南烟雨洗涤后的南京城被轻柔的云朵笼罩着,明媚的阳光偶尔透过云层,光顾万物。南京紫金山灵谷公园无梁殿前,一改往日的清静,佛音缭绕、钟声悠扬,人声熙攘而又井然有序,

  • 标签: 南京 纪念 紫金山
  • 简介: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中网络新媒体朝气蓬勃,而博就是处在这一时期的新兴宠儿。根据调查,在使用博的偌大群体中,青少年占据着不可小觑的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博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14至17周岁的青少年,并结合现在博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青少年绿色博的必要性,并使绿色博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 标签: 微博 青少年 绿色微博
  • 简介:明清易代之际,经世之学逐渐兴起。当反清复明的希望逐渐破灭之时,顾炎武还能矢志以求的,就是返归儒家经典与以经世致用为方向重建道统。通过实地考察与大量研读经史方志之后,顾炎武开创了经世实学。顾炎武认为,通经可以明道,经术可以经世,倡导君子为学以明道救世。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治音韵学,为的是以音通经和以音明史,然后经史并重,以修己和治人救世,因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被赞颂为“通儒”,其学问被称颂为“通儒之学”。

  • 标签: 经世致用 通经致用 明道救世 通儒之学
  • 简介: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 标签: 慧远 判教观 四宗判教 平等大乘经教观
  • 简介:《礼记》中子游述及“以故兴物”与“情”代表两种不同的制礼之法,然礼家对“以故兴物”的解释素有分歧。郭店战国楚简出土,研究者判断子游论述与《性自命出》篇密切相关,这为重新解读“以故兴物”提供了可能。“以故兴物”意指因某种特定的教化目的,利用基于人情且精心设计“外物”以兴发释放行礼者与礼仪相匹配的情感。“以故兴物”的对象包括两类:一为情感充分者,一为情感不足者,前者需借助外物将“情”兴发、释放、宣泄出来,再在仪式的引导之下,调节情感浓烈之程度,后者则在外物的影响之下,调动原本不足的情感,以达到反躬修身的目的。“以故兴物”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仪式之中,辨明其义对于厘清“兴”与“礼”,“兴”、“情”与“物”等多组概念的关系,深入儒家礼学思想演进的肌理有着重要的解码作用。

  • 标签: 以故兴物 性自命出 礼记 士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