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满文是满族以及满-通古斯语族中其他一些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曾经使用过的文字.满族作为清代的统治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满文也因此成为有清一代官方的正式文字,即所谓“国书”.这对满文及满文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满文 文献
  • 简介:<正>概述圣经正典之外的文献,形成于两约之间,构成了犹太文学总体中为数不多却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当时的犹太人受到希腊异教文化的影响,而后罗马军队入侵带来的压迫。[1]这些文献多数是宗教及政治反抗运动的结果,对之后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甚至今日影响甚大。笔者试以典外文献的定义及范围、教会历史上的沿革、文献所包含的神学思想及其影响等方面简单阐述旧约典外文献

  • 标签: 圣经正典 神学思想 基督教思想 七十子 希伯来文 希伯来圣经
  • 简介: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及宋,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及首部孔子家志。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俱有创始之功。明代整体看来虽为空疏不学的风气所笼罩,但在弘扬圣教、普及圣道方面却颇见成效,出现了反映孔子生平的连环画、平话体传记小说及传奇剧等文艺形式。清代文网密、时忌多,孔子儒学一道多为整理与考证故实之作,文献类型未见多少创获。而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等原因,孔子文献类型呈现出一派繁盛局面,涌现了大批前所未有的制作,如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孔圣宝卷》、耳目一新的孔子历史地图集、古今中外孔子造像选编,以及有关孔子的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

  • 标签: 孔子文献类型 《孔子集语》
  • 简介:通过考察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来探讨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问题。实验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移动窗口范式,记录了20名大学生阅读120个单字词句时的眼动行为,其中实验材料分5种窗口条件呈现。实验结果显示,单字词句的右侧阅读知觉广度为2个单字词,小于以往知觉广度的研究结果。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可能是词。

  • 标签: 单字词句 中文阅读 知觉广度.
  • 简介:文殊菩萨作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在石窟造像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变化很大。通过对北朝至隋唐的石窟造像中文殊菩萨式样变化的梳理,概括文殊菩萨形象的不同式样及其产生和演变过程。

  • 标签: 文殊形象 石窟 造像
  • 简介:研究以Eyelink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采用6×3×2×2的四因素混合设计,借助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72名被试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情况,以及材料难度和阅读能力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立地影响知觉广度。(2)小学三年级被试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为1—2个字,小学五年级被试接近成人大学生的知觉广度,右侧范围均为2~3个汉字。(3)难度对知觉广度有影响,被试阅读难材料的知觉广度为2~3个汉字,易材料为2~4个汉字。(4)高阅读能力被试的知觉广度大于低阅读能力被试,阅读容易材料时比低阅读能力被试有更大的向右眼跳幅度。

  • 标签: 中文阅读 知觉广度 移动窗口技术 眼动
  • 简介:【导语】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简帛文献资料出土面世,如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思想世界的认识。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出土否认了“《孙膑兵法》为伪书”的看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于黄老道家的认识,郭店楚简的出土则对《老子》的年代、孔孟之间儒家等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许多历史上的疑难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也无定论,而简帛文献的出土使得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因此,每次新资料的出土都或多或少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认识。

  • 标签: 出土文献 自然宇宙观 道家研究 《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 简介:3月29~30日在广东广州召开,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主题是“实践与道德”。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致辞。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山大学 中国现代化 论坛 中文
  • 简介:镌刻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海棠山摩崖造像,在全国极为罕见,独放异彩。现存190尊造像,分布于73处、163龛中。镌刻造像突出了藏传佛教信徒崇拜和信仰的诸佛、菩萨、救度母、明王、佛母、天王、护法神、祖师、高僧等像。海棠山岩石上镌刻的文殊菩萨造像共有10尊,白文殊菩萨造像有一尊,此外还有一尊文殊菩萨所化现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造像。通常文殊菩萨的雕、塑、画像都是坐或骑在狮子背上,而海棠山雕刻的文殊菩萨造像都是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因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均采用了坐在各异的莲花座的造像。这些造像的造型无一雷同,在全国独一无二。

  • 标签: 阜新海棠山 摩崖造像 文殊菩萨 造型艺术
  • 简介:本研究对挪威著名心理学家DanOlweus编制的欺负问卷(Buly/VictimQuestionnaire)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文版包括两个版本,一个适于小学儿童(二年级以上);另一个适于初中儿童(初中一年级以上)。对问卷的测量学分析发现:(1)小学版4个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59-0.78之间,分半信度在0.56-0.79之间;初中版4个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0.61-0.82之间,分半信度在0.62-0.80之间;(2)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系数,小学版的4个分量表在0.64-0.77之间,初中版的4个分量表分别在0.55-0.78之间。表明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各分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标签: Olweus欺负问卷 中文版 信度分析
  • 简介:《维摩诘经》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大乘经典,通过维摩诘与文殊等共论佛法,彰显大乘空义。然而,与维摩诘所受重视程度相比,以往对该经中的文殊研究则少之又少,极不相称。通过聚焦维摩诘与文殊初见时的来去之辨,试图在比较梵汉文本间差异的基础上,联系相关平行文本与历代注疏,分析文殊的相关思想与形象。认为罗什、玄奘译本使得原本维摩诘的普通问候多了一层无相的玄理,文殊的回应延续这一思想,继续深入阐发。对话中的语句与思想与《中论》《金刚经》相关内容有极大地相似性,而这一思想在后世的注疏中也呈现不同的诠释和倾向,并勾勒出文殊在思想、境界上与维摩诘相应相称的形象。

  • 标签: 《维摩诘经》 文殊 来去之辨 无相
  • 简介:以大学生、员工共计1450名一般公民为被试,对Caprara等人编制的公民道德推脱问卷进行了修订。结果发现:与道德推脱理论一致,公民道德推脱问卷的八因素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更好;同时,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在两个样本中,问卷的0l系数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系数均在0.80以上。总体而言,公民道德推脱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量道德推脱的工具在国内使用。

  • 标签: 公民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道德认同.
  • 简介:2006年影印《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出版,收刊150种,总卷数达209卷(含目录索引5卷),立即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但是从数量上和品种上仍然还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做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收入,遗漏的部分仍然很多,而且很多刊物不能收全也是一大遗憾。2007年《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由中国书店出版,《续编》85卷(含目录索引2卷),其中新增收民国佛教期刊90余种,并对《集成》中所收期刊中的56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其中补齐者多达18种。

  • 标签: 期刊文献 佛教 集成 民国 出版 目录索引
  • 简介:在我国出土的古代随葬明器买地券、镇墓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女青这个名字。今天的研究者大多是从这些出土文献中首先注意到早期道教还有这么一位重要神仙的。

  • 标签: 女青信仰 道教 神仙信仰 《道藏》 元始天尊
  • 简介:文子公案历来聚讼不已。竹简《文子》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更大关注,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仍旧有很大分歧。本书直面学术难题,重点考察了竹简《文子》与传世本《文子》的关系,以及两本《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和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及主题思想。通过缜密考证和深入分析,作者认为,

  • 标签: 竹简《文子》 出土文献 公案 书讯 《淮南子》 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