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论述了生姜脱毒组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脱毒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 标签: 生姜 脱毒组培苗 繁种技术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桉树品种(A)、遮阳网的遮光率(B)、喷雾降温间隔时间(C)对桉树组成活率、高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适应于柬埔寨王国热带高温条件下桉树组移植培育最好的技术措施为:DH3229(A3)+遮阳网遮光率为95%(B3)+喷雾降温间隔时间为30min(C2)组合,移植袋平均成活率达到96.7%、平均高达18.1cm。

  • 标签: 桉树品种 热带高温 组培苗 成活率
  • 简介:本文进行了红掌组的催花试验研究,并对影响红掌试管开花的关键技术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掌组从移栽至开花的不同时期,用1—4号营养液,进行叶面喷肥,并结合根部施肥,可使植株迅速生长,达到提早开花的目的;磷酸二氢钾及6-苄基嘌呤有促进提早开花的作用,栽培15个月开花率达70%,18个月开花率达100%;组保持10000-150001ux的光照强度及全日照量的60-80%,是使其提早开花、提高产花量及花的质量的必备条件;长期处于30001ux以下光照强度环境中的大不开花;多次换盆及适时采花,可使植株提早开花;单株年出花率达18支以上。

  • 标签: 红掌 组培苗 施肥 催花试验
  • 简介:试验分析了红掌组在移栽时采用基质与其成活率的关系,并分析了几种混合基质对小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 标签: 红掌 组培苗 栽培基质 成活率
  • 简介:金线莲在自然环境生长缓慢,繁殖率低,自然种群数量很少。近年来通过组快繁技术,金线莲种植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从栽培环境、栽培基质、栽后水、肥、光、热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金线莲组栽培技术,对提高金线莲组移栽成活率和金线莲产品质量很有意义。

  • 标签: 金线莲 组培苗 栽培 病虫害防治
  • 简介:桂林马蹄是桂林传统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2010年全市马蹄种植面积达到1.04万hm2,产量27.59万t,其中以荔浦县、平乐县、全州县、临桂县为多。桂林马蹄栽培长期采用无性繁殖,但以球茎进行无性繁殖时不但繁殖系数低,而且种球携带多种病毒,种性退化,致使产量低而不稳定。自从组技术推广以来,桂林马蹄种植得到迅速发展。

  • 标签: 组培苗 马蹄 桂林 育苗技术 种植面积 无性繁殖
  • 简介:该研究从无毛花楸组培育质量、移栽基质、有效叶片数、湿度、温度等方面试验,讨论了影响组移栽成活率因素。认为河沙+草灰土+珍珠岩作为基质生根效果最好;有效叶片数在5片以上,环境湿度100%,棚内气温28℃的条件下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可达95.5%。

  • 标签: 无毛花楸 组培苗 移栽试验
  • 简介:影响台湾金线莲组移栽生长的因素有栽培基质、种植密度(株行距)、种植深度、肥料等。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对移栽成活率、株高的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和肥料对叶数的影响极显著。栽培基质以70%泥炭土+25%树皮+5%其他原料效果最好,种植密度5cm×5cm,种植深度1cm最佳。种植后的肥水管理采用2号配方肥料更能促进台湾金线莲健康生长。

  • 标签: 台湾金线莲 组培苗 移栽技术
  • 简介:介绍石斛兰工厂化育苗流程,重点阐述了石斛兰组的假植栽培、栽培条件、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育苗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 标签: 石斛兰 组培苗 育苗管理技术
  • 简介:通过对铁皮石斛在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铁皮石斛在海南的栽培技术,为铁皮石斛在海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采用松树皮+火山石、水草两种不同栽培基质和不同季节的移栽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草基质栽培铁皮石斛组的移栽成活率较松树皮+火山石基质栽培的高,其移栽成活率为75.3%;在春、冬季,以水草作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相对提高,分别为78.7%和79.7%。

  • 标签: 铁皮石斛 栽培基质 不同季节
  • 简介:以花叶艳山姜无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无机盐浓度、糖及NAA浓度对其组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组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mg/L+蔗糖20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6.75条。

  • 标签: 花叶艳山姜 不定根 诱导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药物,不同时间间隔喷药及不同药物浓度对尾巨按组茎腐病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A1)+6d间隔喷药时间(B2)+1000倍液药物浓度(C2)对尾巨桉组茎腐病防治效果最好。

  • 标签: 尾巨桉 苗木茎腐病 防治效果
  • 简介:马蹄是广西平乐县同安镇晚稻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67hm^2左右。生产上习惯采用球茎繁育苗,未进行提纯复壮,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低,大球茎比率低;2007年该站引进马蹄组并进行不同时期的插植试验,以了解马蹄组在当地种植的适应性,探讨其栽培技术。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 标签: 组培苗 产量低 马蹄 球茎 植期 种植面积
  • 简介:本试验采用甜叶菊组叶片为材料,以RAPD分子标记检验水浴温度与时间、取样重量以及优化步骤等三个DNA提取影响因素,进而以SRA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RAPD结果进行验证,以提高甜叶菊组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水浴温度、时间为70℃30min(A2),取样量为0.1g(B2)时,提取到常规步骤9的上清液V(C4)即可满足常规分子标记要求,且提取时间可减少1~1.5h。

  • 标签: 甜叶菊 DNA提取 分子标记
  • 简介:植物生长延缓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使植株长得粗壮,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CCC)和多效唑(PP_(333))对越冬期辣韭矢竹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CC和PP_(333)处理后的苗木,植株高生长明显降低,而分枝率和分蘖率显著增加;对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表现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上升,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表明竹接受和传递光电子的能力增强,光合潜力上升,光机构得到保护,受低温伤害减轻,植株抗寒性增强。比较不同浓度CCC和PP_(333)的处理效果显示,800mg/L的PP_(333)和3000mg/L的CCC处理的植株均有较好的抗寒能力。综合来看,3000mg/L的CCC对辣韭矢竹在寒冷条件下的保护最全面。

  • 标签: 辣韭矢竹 组培苗生长 植物生长延缓剂 矮壮素(CCC) 多效唑(PP(333)) 抗寒性
  • 简介:本研究以转BADH-反义4Cl二色胡枝子(L.bicolor)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抗盐性试验。通过在茎段增殖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0g/L,2g/L,4g/L,6g/L,8g/L)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0g/L,1g/L,2g/L,3g/L,4g/L),对转lBADH-反义4Cl基因的不同株系,进行茎段增殖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2g/LNaCl不能抑制生根,适合作为生根阶段的选择剂浓度。当NaCl浓度达到4g/L时茎段分化率低下,该浓度可作为适合茎段分化的选择剂浓度。NaCl浓度大于6g/L就抑制了茎段分化,NaCl浓度大于3g/L浓度就抑制了根的生长。两个浓度为胡枝子的筛选浓度或极限浓度。综合茎段增殖系数、平均分化芽数量等测定因素,22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综合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等因素,74号株系在转入双基因BADH-反义4Cl之后耐盐性相对较高。本实验旨在为转基因胡枝子的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二色胡枝子 转BADH-反义4Cl基因 盐胁迫 茎段分化 生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