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支持,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依然是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其施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最终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文章重点就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展开分析。

  • 标签: 房屋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楼梯作为一种常用的垂直交通方式,从开始的台阶、木梯子、木楼梯,发展到现在的混凝土楼梯、钢梯、扶梯。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装配式预制楼梯。因此文章重点就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楼梯的施工展开分析。

  • 标签: 装配式建筑 预制楼梯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敏感器官的辐射剂量,评价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X-care)技术在颅脑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德国德国西门子公司炫速双源CT对头颈体模进行相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下的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方式扫描颅脑,及无铋屏蔽和铋屏蔽2种方式扫描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选取铋屏蔽所在层面测量脑血管、邻近脑组织及脑脊液的CT值以及图像噪声,计算脑血管和脑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通过放置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方式计算器官剂量当量(HT),并记录每次扫描后生成的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颅脑扫描在相同的CTDIvol下,采用X-care、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3种扫描方法的HT,晶状体均值分别为(37.89±2.00)、(42.20±2.96)、(28.21±1.31)mSv,较颅脑常规序列扫描有明显下降(F=186.52,P<0.05);采用铋屏蔽和X-care联合铋屏蔽,HT,甲状腺为(0.77±0.07)和(0.89±0.08)mSv,较颅脑常规扫描和仅采用X-care有明显下降(F=103.26,P<0.05);DE-CTA采用铋屏蔽扫描后HT,晶状体和HT,甲状腺分别为(11.56±1.04)和(0.32±0.03)mSv,较屏蔽前有明显下降(t=5.07,P<0.05)。用与不用X-care、铋屏蔽及X-care联合铋屏蔽,颅脑常规扫描的噪声和对比信噪比(CNR)值无显著性改变;用与不用铋屏蔽,双能量CTA扫描的噪声和CNR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铋屏蔽联合器官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颅脑CT扫描中晶状体及甲状腺的器官剂量当量。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铋屏蔽 器官管电流调制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疗体系的不断深化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医院建筑的设计和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简单形式的医院不复存在,医院建筑模块化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从医院建筑的功能布局、单元模块设计和单元模块施工三个方面来介绍医院建筑模块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以及设计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解决方法,并结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项目的工程实践,论述其在实际工程尤其是专科医院中的运用和发展。

  • 标签: 皮肤病医院 模块化设计 改扩建
  • 简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其施工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中,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土皮、桩基沉降等问题。采用现浇桩后注浆施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大大减少桩基础的沉降。应用对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标签: 灌注桩后注浆 建筑工程 施工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并将其应用于儿童X射线摄影的剂量评估中。方法基于不同年龄儿童的CT原始数据,经过器官勾画、器官调整优化等过程建立起5和10岁的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基于上述体,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X射线摄影进行建模,计算不同照射条件下儿童受检者器官剂量转换系数及有效剂量转换系数。结果建立的5和10岁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体格参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器官质量与中国参考人参考值差异在2%以内。计算得到X射线摄影胸部后前位和腹部前后位、管电压60~90 kVp、总滤过2.5~4 mmAl的器官剂量及有效剂量转换系数数据库,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与文献结果差异在3%以内。结论所建立的中国儿童面元参考体能广泛应用于放射防护研究,其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儿童临床X射线摄影剂量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儿童体模 X射线摄影 蒙特卡罗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哮喘患儿实施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急性哮喘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分析两组方案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舒适度情况。结果:(1)急性哮喘患儿护理前肺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组的急性哮喘患儿经由护理后,与参照组的患儿护理后进行对比,其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1s用力呼气量占比较高,P

  • 标签: 小儿 急性哮喘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体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伪影、3D椎体伪影及钛网伪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和SNR随keV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P<0.05)。结论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伪影的效果有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单能量成像 金属伪影 脊柱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凹(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成像、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38例先天性ODPs患者中32眼ODPs位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4眼位于颞上方,2眼位于视盘中心,为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凹陷;29例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患者乳斑间可见边界清或不清的暗红色隆起。SD-OCT检查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病变区域筛板结构不完整,为无组织反射的暗区,裂隙通向视神经深部;所有ODP-M患者的外核层均存在液体,其中27眼内核层存在液体,13眼神经节细胞层存在液体,4眼内界膜下存在液体;所有ODP-M患者中21眼存在外层视网膜劈裂,27眼存在神经上皮脱离;在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中,18眼神经上皮下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且椭圆体带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红外成像显示,先天性ODPs患者视盘颞侧均存在圆形或类圆形低反射区域,ODP-M患者病变部位呈现低反射区域。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显示,27例ODP-M患眼后极部存在与病变范围一致的低荧光区域,其中18眼低荧光区域中心存在颗粒状或片状高荧光区。FFA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的动脉期造影均呈现局限性低荧光状态,静脉期可见荧光素染料沿视盘颞侧外渗,造影晚期在视盘颞侧边缘形成边界不清的强荧光弧;27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ODP-M患者造影晚期在黄斑病变区域呈高荧光,未见视盘颞侧渗漏的荧光素钠向黄斑区移动。ICGA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呈现局限性低荧光区;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27例ODP-M患眼病变区呈高荧光状态。结论多影像学可实现先天性ODPs的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 标签: 视盘小凹/先天性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 多模影像学分析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析提高支气管扩张症体位引流采用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用的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护理的护理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雾化吸入 支气管扩张 体位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药倒疗法对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湿热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6例,年龄(34.5±3.3)岁,内服自拟炎五方合少腹逐淤汤加减治疗;试验组36例,年龄(34.1±4.2)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倒疗法。2周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8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85.52±2.47)分比(71.66±3.54)分,活动能力:(86.23±2.05)分比(75.32±1.22)分,自理能力:(90.19±2.36)分比(76.32±2.43)分,健康水平:(87.44±1.68)分比(75.29±1.41)分,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子宫压痛消失时间、附件区压痛消失时间、腰骶部酸痛下坠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分别为(5.18±1.13)d比(7.46±0.72)d、(7.96±0.19)d比(9.63±0.83)、(10.08±0.44)d比(12.53±0.62)d,均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中药倒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药倒模疗法 慢性盆腔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中药内服加自拟中药面膜倒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治疗的寻常型痤疮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分别为30例。参照组(中药内服),观察组(中药内服+自拟中药面膜倒),比较两种方法下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行中药内服加自拟中药面膜倒治疗的方法,可保证临床效果,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中药内服 自拟中药面膜倒模治疗 寻常型痤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药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现代装备业的发展,中药加工技的进展是实现制药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伴随着各种政策的发布,现在中药加工技搭上了现代工业发展的便车,笔者从中药粉粹、灭菌、保鲜等方面出发,分析了中药加工技近年来的进展,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为中药加工技的先进化、现代化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加工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定位像扫描参数(X射线管投照角度和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实践中成像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不同扫描参数对成人胸部拟人体进行定位像采集,X射线管投照角度(0°、90°和180°)、管电压(70、80、100、120和140 kV)和管电流(25 mA)共15种组合。根据所得定位像进行胸部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Assist kV、Smart mA(设备允许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80 mm,螺距0.992∶1,旋转时间0.5 s,扫描长度330 mm, 层厚5 mm,噪声指数(NI)10,迭代指数(ASiR-V)前置为30%,后置50%。记录螺旋扫描管电压、4个层面(肺尖、气管分叉、乳腺水平和横膈顶部)管电流量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乳腺器官剂量。所得图像在气管分叉和横膈顶部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结果X射线管投照角度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8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4个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小,变化范围0~2%(5/230)。X射线管投照角度90°和180°时,螺旋扫描管电压自动选择100 kV,定位像管电压改变对气管分叉层面管电流量影响较大,变化范围14%(29/210)~44%(93/210)。X射线管投照不同角度其CTDI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乳腺器官剂量、气管分叉层面CNR和横膈顶部层面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27、24.727和10.630,P<0.05)。根据定位像管电压分组,CTDIvol、乳腺器官剂量和两个层面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中,定位像参数中X射线管投照角度较管电压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更显著。

  • 标签: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定位像 器官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4D剂量分布,探究呼吸运动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滑窗调强放疗(SW-IMRT)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评估在4D剂量模式下呼吸运动引起剂量误差的大小。方法使用动态胸部体(CIRS-008A),设定振幅分别为5、10 mm的cos4(x)和sin (x)波形的运动曲线。分别进行4DCT扫描,将最大密度投影(MIP)、平均密度投影(AIP)和10个相位图像发送到计划系统,用于设计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及剂量计算。将AIP计划复制到10个时相,把所有相位的剂量配准并叠加到参考相位,创建得到4D累积剂量分布。利用免冲洗胶片(EBT2)、光释光检测器(OSLD)对计划的平面剂量、点绝对剂量进行分析。结果3DCRT和滑窗IMRT的预期4D累积剂量与EBT2测量剂量在3%/3 mm误差标准下,对于不同呼吸模式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8±0.78)%和(96.4±1.89)%,两者4D累积剂量分布与OSLD点绝对剂量在靶区内外区域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4DCT定位、4D累积剂量分布评估呼吸运动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是有必要的。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下,3DCRT和滑窗IMRT计划实际测得的剂量和预期4D累积剂量显示结果相似。

  • 标签: 剂量验证 放射剂量测量 呼吸运动 计划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实时针道计划下携带125I粒子的可降解导管植入和徒手粒子植入后靶区各项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方法本实验模拟病灶42个,分为徒手组21个和导管组21个。根据治疗计划系统进行粒子植入。分别记录术前、术后的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靶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覆盖90%靶体积的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靶体积的百分比(V90)。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经Bland-Altman法分析,两组术前、术后大部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仅徒手组Dmin和V90的一致性欠佳。但是导管组在Dmax(Z=-3.824,P<0.005)、CI(Z=-1.962,P<0.005)、HI(Z=-2.352,P<0.005)、D90(Z=-2.453,P<0.005)、V90(Z=-2.845,P<0.005)的参数误差范围更小。结论实时针道计划下携带125I粒子的可降解导管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剂量参数值误差范围更小。

  • 标签: 125I粒子 可降解导管 近距离治疗 CT引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方位护理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儿生存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儿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评分分成两组,单号入院者纳入对照组,组内实施常规护理,双号入院者纳入研究组,组内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儿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率,且能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全方位护理 生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固本调平汤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降阶梯治疗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7月-2019年12月3个研究中心76例正在使用ICS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按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方案中推荐的降阶梯方案进行ICS减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本调平汤。2组均治疗12周。统计顺利完成降阶梯治疗的患者例数;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 ACT)评估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观察药物安全性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 (34/38),对照组为78.9%(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2,P=0.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受限、呼吸困难频率、早醒频率、急救药物使用频率、整体控制情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60、-2.732、-2.262、-6.994、-9.562,P<0.01或P<0.05);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易感、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65、13.175、8.350、14.750、6.950、22.344,P<0.05或P<0.01) ;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t=5.094,P<0.01)。治疗组治疗后PEF水平[(6.92±1.71)L比(5.84±1.22)L,t=-2.880]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调平汤可辅助提高哮喘ICS降阶梯治疗的成功率,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糖皮质激素 投药,吸入 降阶梯治疗 固本调平汤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热塑头肩单用或联合使用头颈肩真空垫在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FS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9年间5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并行HFSRT患者,热塑头肩固定24例(单模组),热塑头肩+真空垫固定30例(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在线图像配准,记录疗前分次间误差及疗后分次内误差,治疗过程中应用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误差,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各方向误差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分次间7.0%~15.4%的水平误差≥3mm,7.0%~12.6%旋转误差≥2°;单模组比联合组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1.035±1.180)mm∶(1.512±0.955)mm, P=0.009],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665°±0.582°∶0.921°±0.682°,P=0.021)。全组患者分次内误差为0%~0.7%的水平误差>1mm,无旋转误差≥1°;联合组比单模组左右和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0.047±0.212)mm∶(0.246±0.474)mm, P=0.004)和(0.023±0.152)mm∶(0.140±0.350)mm,P=0.020],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091°±0.090°∶0.181°±0.210°,P=0.001)。光学表面监测数据印证了上述结果。结论热塑头肩±头颈肩真空垫固定可达到脑转移瘤HFSRT的精度要求,但需配合在线图像配准及六维床体位校正,联合组的分次内固定效果更好。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运动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热塑头肩模 真空垫 光学表面监测 摆位误差 脑转移,肺肿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摘要:BIM技术即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信息化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系统工程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型医疗建筑施工项目,BIM技术具有可视化、信息化、三维立体等诸多优势,通过三维建模帮助现场各个环节的施工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从而提升施工效率。但是结合大型医疗建筑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实践,发现该技术并没有十分完善的应用体系,并且在大型医疗建筑工程中存在限制。

  • 标签: BIM技术 大型医疗建筑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