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诊的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眼诊断标准诊断眼与亚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眼组、蒸发过强型眼组、混合型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眼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r=0.177、0.297、0.172,均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r=-0.178、-0.197、-0.174,均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眼75眼,占53.2%;混合型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3眼,占2.1%。结论首次就诊的眼患者以轻中度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眼是最常见的眼类型。中国眼诊断标准诊断眼与亚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 标签: 干眼 干眼症状/诊断 干眼体征/诊断 亚洲干眼协会
  • 简介:原料鲫鱼1条(约300克)。糯米酒酿150克,黄酒、姜片、葱段、酱油、盐、味精、白糖各适量。

  • 标签: 鲫鱼 烧酒 糯米酒
  • 简介:气候干燥,很多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中医认为梨具有养肺胃之阴的作用,肺主皮毛,肺胃之津充足则能滋润皮肤,皮肤瘙痒可缓解。每天吃两个梨,不需要太多讲究,生吃即可,如果胃不好的话,可以蒸熟了吃。

  • 标签: 皮肤瘙痒 肺主皮毛 肺胃
  • 简介:边缘封闭是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因素,后区的取得是边缘封闭关键的步骤.上颌后缘软组织深层,与上颌骨相连的蝶骨后缘形成两个凸形波浪状骨质后缘,即硬腭后缘,其后为软腭.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堤区 边缘封闭 软组织
  • 简介:摘要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均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眼,已成为眼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易漏诊、误诊。为引起眼科医师对此类眼的重视,亚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在《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在其名称、定义与分类、危险因素、相关药物种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以提高我国药物相关性眼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34-74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诊疗准则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眼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性激素有关。目前雌激素在眼表的作用仍有争议,但雄激素对眼表的保护作用已经明确。眼表雄激素主要来源于雄激素前体在局部组织内的合成,通过结合眼表组织内的雄激素受体发挥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雄激素缺乏会导致泪腺损伤和MGD,雄激素替代疗法对水液缺乏型眼和蒸发过强型眼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54)

  • 标签: 雄激素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雄激素替代治疗
  • 简介:冬季很多中老年人出现了咽口燥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燥邪侵袭肺经,上扰口咽所致。除了多吃一些梨、百合、白萝卜、莲藕等润肺祛燥的食物外,还可以推手臂来治疗。

  • 标签: 手臂 咽干 冬季 中老年人 白萝卜
  • 简介:购买年货或购置春节礼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干货。海参、千贝、鲍鱼、木耳、香菇……都是不错的选择。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浓缩的,都是精华”,但干货通常是经过了脱水处理,很多人认为它不如鲜货有营养,口感也不如新鲜的食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标签: 营养 脱水处理 食物 口感
  • 简介:摘要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反复是其主要特点。既往认为泪液渗透压升高及眼表炎症是导致眼的重要因素,最新的研究提出免疫反应及神经异常也参与了眼的发病机制。随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目前主要包括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将治疗眼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其一增加泪液质量,改善泪膜稳定性:包括泪液替代治疗(补充水液成分、黏蛋白成分、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以及维生素类制剂、自体血清等),促泌剂(促水液分泌剂以及促黏蛋白分泌剂)及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其二针对病因治疗,改善眼表微环境:包括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黏附因子抑制剂、其他新型抗炎模式、抗生素、重建微生态平衡、抗氧化剂、神经保护剂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31-339)

  • 标签: 干眼 药物治疗
  • 简介:柯大夫:我今年70岁了,最近这些年,总感到口干舌燥,经常需要带着水瓶在身上。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口干?是不是喝水的方法还有讲究?四川何×何读者:年龄是导致口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口干舌燥 年龄 饮食健康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是眼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受到眼科手术医师的高度关注。为降低眼手术后眼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亚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对眼手术相关性眼进行深入探讨,在其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形成专家共识意见以供临床工作参考。该共识将更深入规范和促进我国眼防治工作发展,提高眼手术质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4-572)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眼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干眼的发病与人群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国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纳入到眼的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中。为了提高对生活方式相关性眼的认识以及诊疗和预防效果,亚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学术组织的相关专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民情,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汇集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在其定义和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等方面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生活方式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款眼理疗仪治疗眼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7—1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苏州九龙医院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3家符合条件的轻、中度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每次1滴,持续治疗4周[(28±5)d]。试验组使用眼理疗仪1次/d,每次持续时间至少15 min,持续治疗4周[(28±5)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对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进行评估后计算症征总积分,分析有效率。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构成比及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非劣效验证,设定非劣效界值为Δ=10%,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Δ(-10%),则推断试验组的疗效非劣于对照组。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1例,女71例;每组各56例;112例中109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右眼与左眼的主观症状总分(右眼:t=0.15,P=0.880;左眼:t=0.19,P=0.850)及症征总积分(右眼:t=0.20,P=0.840;左眼:t=0.43,P=0.6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症征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8%,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2.7%,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事件,试验组出现2例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理疗仪治疗眼有效率达72.7%,非劣于0.1%玻璃酸钠滴眼液,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干眼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按摩 热敷 理疗仪
  • 简介:摘要手术干预是治疗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重获光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术后并发症同样成为白内障手术治疗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眼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就可能导致白内障术后眼的因素和目前存在的治疗手段进行探讨,结合已经存在的和尚在研究的围手术期预防手段,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防治白内障术后眼重要性的认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干眼 围手术期预防
  • 简介:摘要褥疮是长期卧床及瘫痪病人,尤其伴有体质消瘦或浮肿病人的常见并发症,由于体表局部组织因长期卧床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软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发生坏死及溃烂。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窿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窿、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经常不变换体位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根据分期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取氧治疗炎性侵润期及浅度溃疡期褥疮配合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这一疗效做一综述。

  • 标签: 褥疮 干氧治疗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